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2|回复: 1

[肾病] 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害的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9 08: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青岛
本帖最后由 大光 于 2014-3-19 08:43 编辑

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害的治疗
作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王庆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嘌呤食物摄入的增加,高尿酸血症(HUA)和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血尿酸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甚至高过蛋白尿。因而,重新认识HUA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HUA有原发性、继发性之分,也存在无症状、有症状(痛风)HUA的不同,造成的肾损害也有急性、慢性等区别。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不同状态、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采取合理的预防、治疗措施。在治疗HUA的过程中也应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无症状HUA的治疗

    以往HUA和痛风这类名词在临床上可以相互替代,并且认为无痛风发作的HUA无需药物治疗。但是,鉴于高尿酸与心血管、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存在HUA者大多建议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无症状HUA患者应以改善生活方式为控制HUA的核心,无症状HUA合并上述慢性疾病时,血尿酸>8 mg/dl应给予药物治疗;无上述疾病时血尿酸>9 mg/dl也应药物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1)饮食控制:避免富含嘌呤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以减少尿酸的来源,根据肾功能状态,合理控制蛋白的摄人量。(2)多饮水、戒烟酒:每日保持尿量在2 000 ml以上,尿量增加有利于尿酸的排泄,防止尿液浓缩和尿酸盐在肾组织的沉积,以及结石的形成。戒烟、禁啤酒和白酒,饮酒既可通过增加腺嘌呤核苷酸的分解而增加尿酸产生,也可以通过乳酸、酮酸等有机酸产生增多,阻止肾小管尿酸的排泄,同时由于过量饮酒导致脱水,增高了血尿酸的浓度。(3)碱化尿液:服用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使尿pH值保持在6.0~6.5,以增加尿液中尿酸的溶解,利于尿酸排泄和尿酸性结石的溶解。应当注意,尿pH>7.0易导致草酸钙或其他原因结石的形成。(4)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药物:如噻嗪类、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小剂量阿司匹林、吡嗪酰胺、烟酸等。

    降尿酸药主要分为两类,(1)增加尿酸排泄:抑制肾脏对尿酸的主动再吸收包括苯溴马隆(立加利仙)、丙磺舒、磺吡酮等,丙磺舒、磺吡酮只能用于肾功能正常的HUA患者,苯溴马隆可用于Ccr大于20 ml/min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苯溴马隆需要碱化尿液,多饮水,尤其有肾脏功能不全者。通常情况下,使用苯溴马隆6~9d血尿酸值达到6 mg/dl左右,坚持服用可维持体内血尿酸在正常水平。苯溴马隆不干扰体内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长期服用对血细胞没有影响,适于HUA的长期治疗。(2)抑制尿酸合成:代表药物为别嘌呤醇,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转化成黄嘌呤、黄嘌呤变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根据肾功能酌情调整药物剂量。同样需要多饮水,碱化尿液。

    此外,氯沙坦除可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外,还可促进尿酸的排泄,具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

症状性HUA(痛风)的治疗

    痛风临床表现为HU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尿酸盐性肾病等。治疗痛风的目的包括:迅速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纠正HUA,以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

    痛风治疗中,除了必须采用药物治疗外,也包括前述治疗措施:饮食控制、多饮水、碱化尿液等。

    痛风急性期应及早使用秋水仙碱以控制症状。秋水仙碱可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对制止炎症、止痛有特效。大部分患者用药后24h内疼痛可明显缓解,但其不良反应较大,80%的患者在临床完全缓解之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因此应合理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此外,秋水仙碱仅用于控制症状,不作预防性用药。

    对疼痛明显者,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开始使用足量,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5~7d后停用。禁止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因其不增加疗效,而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如泼尼松,起始为0.5~l mg/(kg·d),3~7d后迅速减量或停用,总疗程不超过2周。

    在痛风的急性期,降尿酸药物不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如使用不正确,可使血尿酸下降过快,加重骨表面溶解,进而加重炎症反应或使炎症反应迁移。因此在急性期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应控制血尿酸稳定在正常水平,使用促尿酸排泄药和抑制尿酸生成药均有肯定疗效。两类药物的选择原则: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者,及尿酸排泄减少或正常时,可用排尿酸药;中度以上肾功能受损者,以及(或)尿酸排泄过多时,用排尿酸药会促使尿酸盐结石的形成,加重肾脏损害,应选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药物治疗应使血尿酸长期控制在5.5 mg/dl以下。

    上述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治疗量,生效后改为维持量,长期服用。这样既可避免大量尿酸盐在肾小管及间质沉积,引起急性尿酸性肾病,又可防止血尿酸水平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此外,小剂量递增的使用方法还有利于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HUA肾损害的治疗

    尿酸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除尿酸结晶沉积导致肾小动脉和慢性间质炎症使肾损害加重外,尿酸可直接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发生微血管病变,导致慢性肾脏疾病。最近的研究证实,血尿酸每升高l mg/dl,肾脏病风险增加7l%,肾功能恶化风险增加14%,血尿酸>9 mg/dl时人群新发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3倍。

    长期HUA患者,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大约1/3的痛风患者在病程中有肾脏病的临床症状。HUA的肾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痛风肾)和尿酸性结石三类。

    在治疗HUA合并肾损害时,除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外,多饮水、碱化尿液、饮食控制等都十分重要。急性尿酸性肾病多见于肿瘤放疗、化疗后,血、尿尿酸急剧增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造成广泛的尿路梗阻,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甚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时除使用别嘌呤醇积极降低血尿酸外,必要时行肾替代治疗。对于慢性尿酸性肾病(痛风肾),在使用利尿剂时应避免影响尿酸排泄的噻嗪类、襻利尿剂。降压药可以选用ACEI、氯沙坦等。尿酸性结石为透光性(阴性结石),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溶解、自行排出,体积大者可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许多治疗HUA的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此类药物大多从肾脏排泄,而且HUA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肾损害,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往往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我院收治了4例因长期服用别嘌呤醇导致剥脱性皮炎的患者,在经停药、抗过敏,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别嘌呤醇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如下特点:潜伏期长,平均约3周;发病以重型为主,病死率高,可达20%~30%;常伴有发热和肝功能异常;药疹易反复,治疗时激素用量大、疗程可达半年。

    总之,HUA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血尿酸水平、临床症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来源:《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9年6月 第18卷 第3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2 19: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认真拜读。谢谢了。马脑已有老化征兆,能存多少是多少,存点儿就比不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19 23:18 , Processed in 0.0266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