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1|回复: 1

[肾病] 头孢曲松钠或与儿童急性肾衰相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6 10: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青岛
头孢曲松钠或与儿童急性肾衰相关
作者:cath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14-03-25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儿童应用头孢曲松钠可能会导致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PARF),早诊断并迅速药物治疗可减轻上述情况的发生;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输尿管逆行插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3月24日在线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

    研究者们回顾性分析了从2003年至2012年间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后发生PARF的序贯性病例。这些儿童均无尿结石或肾病病史。  
      
    结果显示,在发生PARF之前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2天。除无尿外,患者的主要症状还包括腰痛(3岁以上儿童,25/25)、过度哭闹(3岁以下儿童,6/6)和呕吐(19/33)。超声显示轻度肾盂积水(25/31)和输尿管结石(11/31)。9例儿童在应用药物治疗1至4天后恢复。21例对药物治疗不敏感的儿童接受了输尿管逆行插管治疗。在插管以后医生可观察到患儿的正常尿流,且患儿的症状立即减弱。1例患儿输尿管逆行插管失败,随后对其进行了3次血液透析治疗,随后恢复正常。串联质谱分析显示, 4例患儿肾结石的主要成分是头孢曲松钠。所有病例均被彻底治愈。
      
    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小、回顾性研究设计和头孢曲松钠使用剂量数据不完全等。研究作者提示临床医生,应用头孢曲松钠的儿童出现相关症状时要警惕PARF的发生。有专家表示,因数据有限,尚不清楚这一并发症的具体预防措施。从理论上讲,避免患儿脱水,且在住院期间避免给予钙补充剂、低盐饮食和给予利尿剂可能预防这一不良事件,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头孢曲松钠致双侧输尿管结石
作者:解放军第306医院泌尿外科 陈锐 岳明 刘小勇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13-11-1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6岁,因突发下腹胀痛,尿频、尿急6小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于2012年5月1日晚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病容,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双侧肾区叩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电解质检查:钙2.06 mmol/L,磷1.25 mmol/L;尿液分析示红细胞 12~15个/高倍视野(HP),白细胞 3~5个/HP,尿妊娠试验(-)。泌尿系统X线片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腹部超声示肝、胆、胰、脾无明显异常,无腹腔积液,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中上段扩张,下段显示不清,膀胱无尿,膀胱充盈后复查可见双侧输尿管末端条状强回声,后伴声影。CT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轻度扩张,盆腔内可见“八”字型条状稍高密度影,膀胱未见充盈。

    诊断 双侧输尿管末端结石。

    治疗及转归 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发病前3天因咳嗽于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曲松钠(2 g,qd)静脉滴注,连用3天。考虑结石与应用头孢曲松钠相关。

    立即对患者给予解痉、止痛、大量补液(水化及碱化尿液)治疗: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 mg、盐酸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00 ml静脉滴注,碳酸氢钠(1 g,tid)口服。

    入院第2天,患者诉尿中排出少许沉渣。当天腹痛症状缓解,尿频、尿急症状消失,第3天复查CT,双侧输尿管末端原条状稍高密度影完全消失,当日患者出院。

    2周后复查,尿常规检查正常;超声检查示双肾结构、大小无异常,集合系统无分离,双侧输尿管无扩张。

【讨论】

    青年女性,无泌尿系统结石病史,连续应用头孢曲松钠3天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且起病急骤,虽无发病前超声结果对照,但综合分析,药物所致可能性大。

    头孢曲松钠为第3代头孢菌素,在体内不经生物转化,以原形排出体外,约2/3经肾脏随尿液排泄,1/3自胆道经肠道排出。

    1988年,沙德(Schaad)等首次报告头孢曲松钠静脉给药诱发可逆性结石,称为假性结石症,用药剂量、疗程、滴注速度及进食与脱水状态是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该类结石一般较小或呈泥沙样,发生快,溶解也快,主要成分为头孢曲松钙。头孢曲松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当药物浓度较高时,可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于胆道沉积,亦可形成于肾脏集合系统中。此外,头孢曲松钙结晶堵塞肾小管和结晶黏附于肾小管细胞表面,在头孢曲松钠致泌尿系统结石的病理机制中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头孢曲松钠致泌尿系统结石多发生在治疗后8~10天,停药并接受治疗后5天~3周,头孢曲松钙结晶可从尿路和胆道消除。

    莫卡姆(Mohkam)等对美国284例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的肾盂肾炎患儿进行分析显示,1.4%的患儿发生尿路结石,均自行恢复。比那(Biner)等报告,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儿中有0.6%发生尿路结石,10%发生胆结石。于路平等报告1例6岁患儿应用头孢曲松钠3 g/d,3天后出现双侧尿路结石,经输尿管插管冲洗治愈。胡岩等报告1例3岁儿童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天后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伴梗阻,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儿排出结石碎屑。目前报告的头孢曲松钠引起尿路结石的患者多为儿童,部分为大剂量[≥100 mg/(kg·d)]或较长时间(超过5天)连续应用。

    临床医师应对头孢曲松钠致尿路结石提高鉴别诊断能力,一旦确诊须积极治疗,警惕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必要时应用外科手段积极干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6 22: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宿迁
记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19 23:17 , Processed in 0.0242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