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1|回复: 0

[排斥相关] 病例诊断—肾移植后草酸盐结晶形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2 1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青岛
病例诊断—肾移植后草酸盐结晶形成
来源:医脉通 2011-08-30


    患者男性,36岁,其于34岁时出现终末期肾病表现,病因不明。行血液透析治疗7个月后,患者接受了尸体来源的肾移植手术。在移植术后的前8个月内,患者肾功能良好。第9个月时,其血清肌酐升至2.3mg/dl。超声检查示移植肾形态正常,多普勒扫描示主要吻合血管未发生改变。

    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包括:泼尼松、环孢素、麦考酚酯,自移植术后首周开始,其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未发生改变。无相关症状和临床征象提示患者存在感染过程,也无其他特征能够解释上述肾功能障碍表现。

    乙肝及丙肝病毒检测阴性。尿蛋白210mg/24h,红细胞3个/CAP,无其他变化提示感染存在。

    患者的推定诊断为:急性移植物排斥或环孢素中毒。随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肾组织活检检查。


1 病例诊断—肾移植后草酸盐结晶形成.jpg

2 病例诊断—肾移植后草酸盐结晶形成.jpg

3 病例诊断—肾移植后草酸盐结晶形成.jpg

4 病例诊断—肾移植后草酸盐结晶形成.jpg

5 病例诊断—肾移植后草酸盐结晶形成.jpg

6 病例诊断—肾移植后草酸盐结晶形成.jpg

7 病例诊断—肾移植后草酸盐结晶形成.jpg

    C4d免疫组化染色:阴性。

    提问:患者的诊断是什么?


    诊断:T细胞介导移植物排斥急性肾功能衰竭并草酸盐结晶形成

    草酸盐结晶多为黄色细条形,也可呈多种颜色,扇形、放射状或穗花状。与磷酸钙结晶相反的是,草酸盐结晶在偏振光下可出现双折射现象。有时草酸盐结晶患者可出现巨细胞反应,继而可进展为肾小管萎缩和纤维化。

    在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多种疾病患者体内均可见草酸盐结晶。它们通常出现于肾小管腔内,也可嵌入肾间质结缔组织或肾小管上皮细胞之中。正常状态下,草酸盐通过肾脏排泄,合并氮质血症时,患者血浆草酸盐水平升高。孤立的草酸盐结晶并不一定造成显著损害,但任何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因素都会引发肾脏草酸盐蓄积增多。肾脏广泛的草酸盐沉积提示患者存在高草酸尿症。

    高草酸尿症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种。原发高草酸尿症又可以进一步分为3种亚型:Ⅰ型,因缺乏丙氨酸-乙醛酸盐转氨酶导致乙醇酸排泄增加;Ⅱ型,高草酸尿症合并L-甘油酸尿,与D-甘油酸盐脱氢酶缺乏相关;Ⅲ型,肠道对草酸盐吸收能力原发性增高。继发高草酸尿症多是(大部分病例)由肠道高吸收草酸盐引起的,见于克隆病、乳糜泻、胰腺功能不全以及小肠旁路术后。继发高草酸尿症的其他病因还包括:饮食中富含草酸盐、乙二醇中度、过量进食维生素C以及甲氧氟烷的不良反应等。

    要诊断高草酸尿症(原发型或继发型)必须具备完整的临床分析和辅助检查结果。R. Colvin博士写道,在肾脏组织的小动脉壁中发现草酸盐结晶是原发高尿酸血症的“特异性病理表现”。(Heptinstall's Pathology of the Kidney, 6th edition, Philadelphia, Wolters Kluwer -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2007, pp. 1457-1458)

    本例患者无高草酸尿症证据。其草酸盐结晶仅见于肾小管内,未侵及动脉及间质。患者经抗排异治疗后病情缓解,但我们后期未再次进行肾活检检查。其后,该例患者失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20 23:05 , Processed in 0.0265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