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6|回复: 3

[术后注意事项] 药源性牙龈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5 21: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朝阳
这篇文章是程震主任4月3日答疑时发表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药源性牙龈增生的一些情况供大家参考。

1522299744835d40f107b7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9: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朝阳
药源性牙龈增生
作者:雷招宝(丰城市人民医院)
来源:《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0年8月 第27卷第8期

  药源性牙龈增生是指由药物引起的以牙龈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尤其胶原成分)堆积为特征的药源性疾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笔者对药源性牙龈增生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


1 发病机制 
  自1939年首次报告苯妥因钠引起的牙龈增生以来,人们进行了许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探究此种药源性疾病可能的致病机制,但仍不清楚为何这些药理作用完全不同的药物何以导致相似的牙龈增生,对国内外报道的文献综述,认为可能致病机制有以下几方面。


1.1 牙龈结缔组织Ⅰ型胶原堆积 
  胶原合成与分解的代谢平衡维持着人体组织的正常体积。一般来讲,纤维化是因为胶原纤维尤其是Ⅰ型胶原合成和降解失衡而导致胶原纤维的过度堆积。大鼠模型免疫组化分析发现,硝苯地平、苯妥因钠和环孢素A等引起的牙龈增生是由于牙龈结缔组织中Ⅰ型胶原的过度堆积所致。以前将药源性牙龈增生称为牙龈肥厚或牙龈增值,但“肥厚”或“增值”并不能精确反映增生牙龈的组织学成分。因为人增生的牙龈中成纤维细胞并无增值,而是牙龈结缔组织内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成分)严重堆积。进一步的研究又发现,药源性牙龈增生并不是Ⅰ型胶原合成增加,而是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吞噬作用降低从而导致牙龈结缔组织中Ⅰ型胶原的降解减少所致。故药源性牙龈增生应考虑是牙龈结缔组织的纤维化,为牙龈损害,而非牙龈肥厚或增值。  


1.2 炎症 
  牙龈增生的同时不同程度的存在牙龈发炎,导致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Ⅰβ(已知能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增值,潜在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胶原代谢)的产生。大鼠模型中,硝苯地平、苯妥因和环孢素A所引起的牙龈增生中除了牙龈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堆积以外,还有少许炎性细胞的存在 。


1.3 牙周致病症 
  龚逸明等的研究表明,牙龈卟啉单孢菌、牙垢密螺旋体和福赛氏类杆菌在药源性牙龈增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牙菌斑与牙龈增生的关系仍不清楚,牙菌斑堆积是牙龈改变的原因还是牙龈改变的结果仍存在争议 。菌斑、炎性反应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牙龈增生,而增生的牙龈反过来又妨碍了菌斑的消除,加重了炎性反应,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1.4 α2整合素
  整合素是细胞外基质分子异二聚体跨膜受体的大家族之一,充当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环境分子对接的基本介质。每个异二聚体都由α和β亚单位构成。动物大概有17个α和8个β亚单位。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40个不同的整合素。决定细胞外基质分子的整合素亚单位特异性结合被细胞识别,α1β1和α2β1整合素是细胞表面胶原受体,表达α1β1整合素的细胞主要与Ⅳ型胶原黏连,而表达α2β1整合素的细胞主要与Ⅰ型胶原黏连,且为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特异性受体。研究表明,降低α2整合素的表达或降低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结合活性是药源性牙龈增生的因素之一。α2β1整合素是Ⅰ型胶原和胶原酶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因子。胶原和胶原酶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由于成纤维细胞上α2整合素的表达减少所致。另外,在血小板与血管壁胶原黏连时血小板表面α2β1整合素的存在也是必须的。药源性牙龈增生是通过细胞表面α2β1整合素降低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吞噬作用所致。


1.5 钙离子 
  苯妥因钠能抑制钙离子内流,环孢素A能抑制钙离子自细胞内储库(内质网和线粒体)的释放。细胞内钙离子可调节整合素介导的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吞噬作用,环孢素A通过调节包括内质网和线粒体在内的钙调节通道而抑制α2β1整合素胶原吞噬作用的结合活性。因此,药源性牙龈增生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内钙流动,降低成纤维细胞胶原吞噬作用中的α2β1整合素结合的亲和力所致。


1.6 细胞因子 
  邱鋆等在北京石景山社区205例口服硝苯地平治疗6个月以上个体研究中发现,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白介素-6的水平与硝苯地平所致的牙龈增生有显著相关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等在苯妥英钠所致的牙龈增生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TGF-β在牙龈增生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最重要的蛋白酶类。体外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苯妥英钠能显著地抑制MMP-1,2,3的mRNA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胶原的降解 。环孢素A并不明显影响MMP-1水平。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为分子量29kDa的糖蛋白)是IGFBPs6个家族成员之一。不同组织中IGFBPs表达和浓度的改变将导致许多的病理状态。牙龈增生与肺纤维化有着相似之处,研究发现肺纤维化中IGFBP-5是增加的。与对照组和慢性牙周炎组比较,环孢素A引起的牙龈增生组织中IGFBP-5 mRNA表达也是增加的。因此认为IGFBP-5在环孢素A引起的牙龈增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 雄性激素 
  牙龈组织是雄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靶点之一。苯妥英钠可显著促进睾酮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二氢睾酮,后者作用于成纤维细胞使胶原合成增加,降低胶原酶活性,使胶原分解减少而导致牙龈增生。


15222997776497c527b38cc.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6: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朝阳
2 致牙龈增生的药物及发生率 


2.1 心血管药物 
  报道最多的是钙拮抗剂,但各药发生率有明显差别,最高的是硝苯地平(0.5%~83%),其次为硫氮草酮21%、维拉帕米4%、氨氨地平3.3%,而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等仅有个例报道。其他心血管药物致牙根增生的报道不多,目前仅见卡托普利引起牙龈增生1例报道。


2.2 抗癫痫药物 
  1939年Kimball首次报道了苯妥因所致的牙龈增生。抗惊厥药物致正常人牙龈增生的发生率为4%~7.5%。报道最多的是苯妥因钠,其发生率为3%~93%,单用苯妥因致牙龈增生的发生率为33.3%,合用苯巴比妥时则增至83.3%。苯巴比妥单用其发生率可高达44.4%,维戈巴春(vigabatrin,第3代抗惊厥药物)、丙戊酸钠、甲基苯妥英钠、扑痫酮等也有个例报道,但卡马西平未见致牙龈增生的报道。


2.3 免疫抑制剂 
  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有报道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中使用环孢素A发生了牙龈增生,发生率在8%~100%之间,合并应用钙拮抗剂可使发生率增加,儿童中的发生率似乎较高,且男孩是女孩的4倍多。新一代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似乎无牙龈增生的不良反应。但最近发现,他克莫司不与钙阻滞剂合用时13%~14%的实体器官移植者发生了牙龈增生,与钙阻滞剂合用时的发生率则为18%。


2.4 其他药物 
  Hasan等在20例受试者中观察到服用苯丙胺与牙龈增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轻度牙龈增生发生率均为45%,但苯丙胺组中度牙龈增生发生率35%,对照组5%(P<0.05)。红霉素也有引起牙龈增生的报道。

20166246336742jycf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6: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朝阳
3 药源性牙龈增生的临床表现与危险因素 


3.1 临床表现 
  药源性牙龈增生主要表现为唇颊侧或舌侧龈乳头呈小球状突起,增生乳头向边缘龈扩展,严重者可覆盖大部分或全部牙冠,但以上下前牙区较重。有时可引起牙齿排列不整,影响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无炎症的情况下,增生的牙龈色淡粉红、质韧、探诊无出血。但增生的区域常因菌斑堆积而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此时,增生的牙龈呈分叶状,质松软,探诊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在儿童,过度增生牙龈组织严重时可干扰正常的口腔功能,引起迟出牙,增生的牙可挤压牙齿使之移位致牙异位生长,损害发音并带来美容问题。


3.2 危险因素 
3.2.1 联合用药 是最高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致牙龈增生倾向药物间的联合应用。苯妥英钠与苯巴比妥合用,牙龈增生发生率可由苯妥英钠单用时的33.3%增至83.3%。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单独应用与联合钙拮抗剂比较,联合用药可显著增加牙龈增生的发生率,且严重牙龈增生的比率也显著增加。
3.2.2 口腔致病菌 某些口腔致病菌在牙龈增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斑、牙石存在部位的牙龈增生更为明显,虽然菌斑、牙石不是牙龈增生的始动因素,但可以加重其程度。
3.2.3 炎症 炎症促生细胞因子,后者促进牙龈增生的发生与发展。这已在使用环孢素A、硝苯地平等的观察中得到证实。牙龈炎症在苯妥英钠所致的牙龈增生中为一重要的危险因素。
3.2.4 性别 男性服用硝苯地平致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女性。环孢素A致儿童牙龈增生发生率,男孩是女孩的4倍多。
3.2.5 年龄 年龄作为危险因素与药物类别有关。钙拮抗剂主要用于中老年人,故而其致牙龈增生的发生率似乎与年龄关系不大。环孢素A致儿童牙龈增生的发生率似乎高于成人。
3.2.6 用药时间 牙龈增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治疗一般不会发生。但随着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增加,如丙戊酸钠致牙龈增生与用药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01)。
3.2.7 口腔卫生 口服钙拮抗剂、苯妥英钠、环孢素A等药物如不注意口腔卫生,则牙龈增生发生率增加。餐后漱口和刷牙有利于减轻牙龈增生并防止牙龈增生的发展。
3.2.8 遗传 遗传因素可能是通过影响胶原酶、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以及药物代谢等环节而对牙龈增生产生影响。α2整合素+807C等位基因也可能是药源性牙龈增生危险的遗传因素。
3.2.9 其他因素 有研究认为,牙龈增生与牙龈药物浓度有关,但牙缝中硝苯地平浓度高低与牙龈增生无关。吸烟是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会增加牙龈增生危险。


4 药源性牙龈增生的预防与治疗 


4.1 预防 
  药源性牙龈增生具有非致命性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原因是致病药物需长期服用,部分危险因素将长期持续存在。一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故部分患者发生牙龈增生不可避免,只是通过一些辅助治疗可减轻其程度,延缓其发展。在没有其他治疗措施干预的情况下,保持口腔卫生可阻止牙龈增生的发展。如保持口腔卫生可使部分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环孢素所致的牙龈增生明显减轻,但不能完全阻止牙龈增生的发生。牙科医师有必要对使用有致牙龈增生倾向药物的患者建立口腔卫生方案。
  患者在治疗前选用无或致牙龈增生倾向小的药物是预防牙龈增生最好的办法。比如高血压患者尽量不选用硝苯地平等,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器官移植患者尽量选用他克莫司而不用环孢素A治疗。但是抗癫痫药物的替代治疗却是有限的,苯妥英钠仍然是临床首选的一线药物。有时由于经济的原因(新一代的药物价格昂贵),患者仍然愿意冒牙龈增生的风险使用价廉有效的药物,换药的措施可能不为部分患者所接受。


4.2 治疗 
  影响说话、刷牙、咀嚼和美容的严重牙龈增生首要的治疗措施就是停用致病药物。由于牙龈增生的发生、发展及消退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停用药物的同时进行一些辅助治疗也是必要的。比如在不停用致病药物的情况下,采取口腔卫生指导和洁治等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钙拮抗剂引起的牙龈增生。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有效的口腔卫生指导加上阿奇霉素口服可显著减轻环孢素A引起的牙龈增生,而口腔卫生指导仅能改善口腔症状,不能减少牙龈增生。甲硝唑和罗红霉素似乎也能改善环孢素A引起的牙龈增生患者口腔症状。氯已定漱口液可降低外科手术后牙龈增生的复发,叶酸漱口液能有效降低苯妥英钠所致牙龈增生的复发。
  对于正确的口腔卫生及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牙龈增生,牙龈切除仍是首选。目前,切除牙龈增生的方法有外科手术刀片切除术、电外科切除术、激光牙龈切除术、皮瓣外科等方法,各有优势,临床医师可选择应用。Mavrogianmis等在比较手术刀片切除、皮瓣外科切除和激光切除3种方法的切除效果后认为,激光切除对于防止牙根增生的复发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5 结语 
  药源性牙龈增生的致病药物虽然不多,但致病机制却比较复杂。该药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无严重不良后果产生。预防约源性牙龈增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药物的选用与注意口腔卫生,药物治疗牙龈增生效果有限,对严重的牙根增生,牙龈切除仍是大多数患者的选择。


参考文献 略 
800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植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6-3 00:58 , Processed in 0.0320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