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光

[经验] 早期免疫诱导可减少移植器官排斥反应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3-26 16:38
定向照射受者淋巴组织和输入供者干细胞——肾脏移植患者不用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啦
        2012年3 ...

1959年,Murray医生为一对双胞胎施行了肾移植,这一次,患者接受了全身照射作为免疫抑制,移植肾获得了长期存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2007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统计系统报告,1997~2005年肾移植的诱导治疗呈现逐年增长的均势。以ATG为主的诱导治疗方案,1998年占全部诱导治疗的0.2%,到2006年达到42.3%。尤其常用于联合环孢素方案、激素撤除方案和高危受者中,并取得可靠临床效果。

诱导治疗增加的重要原因有:①越来越严重的器官来源匮乏;②活体供肾手术逐渐增加;③对移植成功率的更高要求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 10: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宜春
本帖最后由 明月 于 2012-4-3 10:40 编辑
        定向照射受者淋巴组织和输入供者干细胞——肾脏移植患者不用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啦
        2012年3月8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布鲁斯.戈德曼在国际权威杂志《免疫学》上发表了他们近年来的应用性研究成果。
     一个新的办法,创造了一个更易接受的免疫系统( more-accepting immune system).  他们开创的这项技术,使肾移植接受者从终生服用的抗排异药中解放出来。其做法首先是照射受者的淋巴结、脾脏和胸腺组织,这是需要有针对性的,从而暂时抑制了受者的免疫系统;然后将肾脏捐赠者的造血干细胞在换肾后10天左右输入到受者体内。以往他们惯用的抗排异反应药物导致的严重的副作用,如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等不再成为令人讨厌的问题。那些药还有一定的肾毒性。他们看到换肾人的肾脏不再是逐渐恶化的乃致直最终失败——需要另一次换肾或返回透析治疗。
     新的方案,由塞缪尔中博士完成。结合有针对性的辐射和器官捐献者造血干细胞和输入一定量的单抗,选择性地消耗消耗了一些受者的免疫细胞,抑制免疫活性。肾脏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分化并部分加入到受者的免疫系统,最终出现供、受相容状态。附加的几天辐射在门诊完成。所有患者最初使用相同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加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一个月后,停用一种药物;手术后6至12个月,停用全部的免疫抑制剂。
     新方案节省了每年15000美元的抗排异药费,病人再也不再花费诊疗时间了。应用病例已有12例之多。
上海中山医院是不是已经有病友做过这种早期免疫诱导了?我手术前打听过,中山医院的方法原理也是先摧毁受者的免疫系统,利用供者的干细胞在受者体内重建免疫系统。这种方法最大的风险,就是受者的免疫系统被毁后,一旦发生感染就非常非常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 1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合肥
这个ATG本人移植时用过,而和我前后一起手术病友据我了解都用过,当时一瓶4000元而不是1950元,,一般一天一瓶,正常情况下要连续六天,术后有排斥现象的需要增加,这个药没有进入医保,需要自己自费,或者效益好的单位会给你报销,而且一般医院没有,需要去医药公司去买,有的医院医生会对你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17: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宜春
我在上海中山医院使用的新型方案与普老提供的资料中所使用的方法显示较为一致,我甚至认为,这一方案来源于,主要是朱同玉副院长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交流而得来。


但是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风险,那就是免疫耐受状态能否长期的存在,还是会有所谓“混合免疫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衰减的可能?这可能需要更广泛的病例支持,以及肾移植后完全停药长时间观察支持。



从肝友论坛得到的一些信息(来自英国的一位华裔肝友),此种耐受研究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很难说,这是全部完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20: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合肥
但是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风险,那就是免疫耐受状态能否长期的存在,还是会有所谓“混合免疫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衰减的可能?这可能需要更广泛的病例支持,以及肾移植后完全停药长时间观察支持。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因为我们一批手术的病友大都在大半年以后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毛病,一个女病友好好的肌酐升到150,上次复查碰面以后她就院了,后面就没联系了,还有一男病友现在还在南京住院,原因和我一样是长期腹泻,浓度升高,导致肌酐上升,还有另外两个女病友手术以后就没有联系,听说后来也不好,我觉得,这应该跟所谓“混合免疫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衰减很相像,唉,早知道当时就不打这个药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7: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宜春
屰颩飞婸 发表于 2012-4-4 20:32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因为我们一批手术的病友大都在大半年以后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毛病,一个女病友好 ...

这个不是这样的。单用ATG应该不是诱导。我还做了淋巴全身放射,干细胞分三次输入到我的体内。一般来说,这项实验性的手术现在只适合在活体移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6: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不同抗体的诱导治疗在再次肾移植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目的 总结在再次肾移植中采用抗体进行免疫诱导的临床经验,并比较不同抗体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39例再次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39例受者均接受了免疫诱导,其中接受巴利昔单抗(Bax)者12例(Bax组),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者8例(ATG组),接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者19例(ALG组).观察和比较各组间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物功能丧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时血清肌酐(SCr)水平和移植肾存活率.

结果 Bax 组、ALG组和ATG组分别有41.7 %(5/12)、47.4%(9/19)和12.5%(1/8)的受者发生AR,ATG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Bax组和ALG组(P<0.05),而Bax组和ALG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例移植肾1年总体存活率为84.6%,Bax组、ALG组和ATG组分别为82.4%、80.5%和90.8%,ATG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术后1年时SCr值分别为(176.8±43.5) μmol/L、(195.4±35.2) μmol/L、(121.3±22.6) μmol/L,ATG组的SCr水平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Bax组与ALG组间SC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x组、ALG组和ATG组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7%(2/12)、15.8 %(3/19)和25%(2/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再次肾移植受者具有较高的免疫风险因素及AR发生率,与Pax和ALT相比,ATG能更好的预防AR,改善移植肾功能,提高移植物早期(1年)存活率,并且不增加感染的发生风险.

作 者 陈莉萍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北京,100091) ; 刘磊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北京,100091) ; 钱叶勇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北京,100091) ; 蔡明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北京,100091) ; 张晓琳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北京,100091) ; 石炳毅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北京,100091) ;

刊 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1 年32卷11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宜春
是我的问题。

确实,我在查阅手术后清单药品项时,发现那个即复宁,不记得多少包(也懒得去翻复印件),好象发了那个一两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19 12:42 , Processed in 0.02796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