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6|回复: 0

[术后注意事项] 整体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8 14: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整体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作者:石小玉,郭亚萍,杨蕊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肾移植肾内科
来源:《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1月 第13卷第1期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为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透析的现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肾移植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项有效治疗措施。患者术后为维持移植肾的正常功能,需要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自身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各种感染。因此,有效的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非常重要。为观察整体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响,笔者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30例肾移植患者进行了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肾移植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21~43岁,平均(22.0±4.3)岁;病程30~56d,平均(47.5±5.6)d。观察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3~47岁,平均(23.7±5.1)岁;病程33~60d,平均(49.2±4.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泌尿外科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监测项目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直至病情平稳;观察尿量:记录每小时尿量,当尿量较前1h减少一半,尿量<50ml/h或>300ml/h时,应引起注意;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尿色深或红都应采取相应措施;精确记录出入量;术后第7天,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每日晨间测量体重1次,比较体重变化,如体重增加结合尿量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观察移植肾区的变化,有无压痛、肿胀等。

1.2.2 护理内容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咳嗽前应紧压伤口,及时咯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勤翻身,及时下床活动减少肺部感染。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扭曲、打折、受压、脱出、堵塞等现象的发生,定时挤压引流管:术后12h内挤压1次/2h,24h后改为挤压1次/4h,直至引流管拔除;留置尿管时每天2次用2‰新洁尔灭菌棉球消毒尿道口,每天更换引流袋,要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憋尿感,尿管堵塞引起的憋尿可能导致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而引起严重出血;做好血尿的观察与护理,包括血尿的评估与处理、尿管护理、预防尿路感染、休息活动指导等。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漱口。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因大量免疫制剂的应用,容易引起粉刺、痤疮等。每天晨间做血常规,尿常规及生化检查,药物浓度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术后第1天,患者病情平稳后,即可取低位半坐位,并进行扣背,第5~7天帮助患者下床活动,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及时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注意伤口愈合情况。移植同侧肢体避免过度屈曲,并禁止静脉注射,有动脉外瘘时应注意保护,防止外瘘受压、扭曲、脱落、感染,尽量避免在有动脉外瘘侧肢体测血压、输液。术后饮食根据病情适当调配,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食盐,一般每天摄入3~4g,无水肿、高血压时,每天摄入食盐<6g,应少食或不食含尿酸、嘌呤高的食物,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禁食大补的食物,如人参、蜂蜜、蜂王浆等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多食蔬菜、瓜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引起移植肾的破裂。

1.2.3 术后移植肾尿量观察  尿量常为反应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肾功能情况的重要指标,尿量的精确记录,分析影响尿量变化因素,常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1)正常排尿情况:肾移植手术中移植肾血运接通后2~10min后即可开始排尿,以后尿量逐渐增加到约5~10ml/min(即300~600ml/h),在48~72h逐渐恢复至正常尿量,上述多尿期是恢复良好的术后征象,此时经尿液排泄的钠离子和钾离子较多,应注意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防止发生失水和低血钾。(2)多尿期的观察与护理:移植肾血循环建立以后2d内多尿期,护理上要注意加强出补液量的管理,做到“量出为入”,出量包括尿量、引流量和不显性失水,入量包括输液量、饮水和食物含水量。补液量的计算方法:每小时输液量=每小时尿量+30ml;电解质的补充:尿量低于300ml/h时,补液量为等渗葡萄糖溶液和等渗氯化钠溶液各占一半,尿量在300ml/h及以上时,等渗氯化钠溶液和等渗葡萄糖溶液以2:1混合,为预防肾小管性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的稳定,补液中要含有一定的钾离子和碳酸氢钠。输液时要密切观察尿量和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质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3)少尿或无尿的护理:肾移植术后若尿量少于30ml/h,应加快输液速度,及时扩充血容量,血容量补充后再给予利尿,如果出现尿量不增加,血压呈上升趋势,要减慢输液速度,及时告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进一步寻找少尿的原因,协助医生做好急性肾小管坏死与急性排异反应的鉴别诊断。急性肾小管坏死多可恢复,一般需要控制输液量和入水量,血液透析治疗,抗急性排异反应治疗,等待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1.2.4 排异反应的观察  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最高,术后尿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随后血肌酐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常是发生排异反应的征象,特别注意体温、尿量、血压、体重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如发现尿量突然减少,尿素氮、肌酐指标明显上升,尿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1.2.5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争取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病情的恢复非常重要。因此,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另外,因患者病情多变、医疗费用高等原因,患者和家属易产生急躁、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应及时耐心的解释病情减轻其心理负担,稳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参与意识和治疗信心,提高其自我护理和防病能力。随着肾移植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侥幸心理,抽烟、酗酒或擅自减少服药量,最终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因此,一定要自始至终做好健康教育,避免悲剧的发生。

1.2.6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术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单间安置患者,谢绝探视,减少无关人员走动,家属或陪护人员佩戴口罩,做好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室空气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4~5次/d,做好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室温保持在18~22℃,每周空气细菌培养1~2次,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1.3 疗效评价标准  略

1.4 统计学处理  略

2 结果

    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愈率46.7%;观察组治愈1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治愈率16.7%,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肾移植手术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对肾移植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病情变化要及时发现、及时反映、及时处理。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科学、客观评估患者的护理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延长肾移植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结果提示,对肾移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1)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后,极大地增强了护士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完善对移植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提高了护理质量。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为“以患者为中心”,有文献显示,实施整体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由之前的90.5%上升到99.8%。(2)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后,使护患关系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的制定,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减少术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同时增强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的能力。(3)通过系统地贯彻护理程序,护士的职能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使许多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问题得以提前发现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整体护理应用于肾移植术后患者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文献报道,实施整体护理后,肾移植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由36.36%降低至12.50%。而术后医院感染率的显著降低能避免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从而有利于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对肾移植术后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可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增进护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20 23:02 , Processed in 0.0253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