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5|回复: 11

[各院快讯] 盧寵茂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8 21: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
现任﹕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玛丽医院外科部主管、港大秦兰凤基金教授席(肝胆胰外科)、港大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外科主任、港大医学院助理院长(临牀事务)、外科专科医生

1985年﹕港大医学院毕业

1985至89年﹕受训于港大教学医院玛丽医院外科部

1993年﹕以访问学人身分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接受肝移植训练

1996年﹕首创成人右肝活体移植

1998年﹕获港大外科学硕士学位

2004年﹕获裘槎基金会颁发优秀医学科研学者奖、获颁港大秦兰凤基金教授席(肝胆胰外科)、任港大肝胆胰外科讲座教授

2005年﹕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任港大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外科主任

2010年﹕获选为国际肝移植学会主席

2011年﹕任港大外科学系系主任暨玛丽医院外科部主管

铁医手记:木人巷
从七月开始,我接任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部主任一职。面对种种转变和挑战,《苹果日报》此时着我给它写点文字,本是茫无头绪,又觉百上加斤,但想到碰上工作上的这个转捩点,正好给我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弃刀用笔,也给我一个抒发感受的机会,故就此接受了。
我在玛丽工作了超过四分一个世纪,却没有想过岁月在我面上留下的痕迹。一天,我踏进升降机,一位老太太随着进来,她望了我一眼,没有说甚么,和我一前一后的站在徐徐移动的升降机内。没多久,她忽然回过头来向我说:“医生,你是这医院内我所见过最老的医生。为甚么这医院的医生全都很年轻?”
这话可令我无言以对,思潮起伏:我的外表很苍老吗?以现代的标準来说,我还算是壮年啊!抑或并非我老,只是院内年纪比我大的医生实在不多,她见不到也不为奇,触目所及都是年轻面孔,我自然是最老的了。可是,为甚么这裏的医生大都是年轻人?年长一点的医生哪裏去了?
有人说这反映资深的医生都跑到私营医疗体系去了,所以像我这样“老”的医生难得一见,留守到退休的更是少之又少。更有人以此劝我快点离开,放弃玛丽。我们真的可以放弃玛丽吗?
玛丽医院说得上是医疗界的少林寺,它不但是一所训练医院,给新晋医生提供各种训练,也是教学医院,教授医科学生,年轻医生自然特别多。这几年,更有许多有志愿当医生的中学生来到当义工,一切正好显示这所教学医院的角色。再者,玛丽能培训出优秀的医生到私营医疗市场服务市民,也是对香港医疗体系的另一种贡献。别的不说,单说外科,本港很多私人执业的顶级外科医生,都是从我们大外(玛丽大学外科简称)这条木人巷打出去的。培训年轻一代是玛丽的重任,影响整个医疗体系──包括公营和私营,以至整个社会。
升降机内的老太太,在玛丽遇上众多年轻医生,可不用吃惊,他们正是医学界未来的希望。
15522046.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06: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想當初
1991年 10月 5日在香港的醫學史上是重要的一天,瑪麗醫院在這天成功進行香港首宗肝臟移植手術。整整二十年,肝臟移植的發展對我、對瑪麗、對香港來說,都是一個奇蹟。回望過去,感觸良多。
想當初為了開展肝臟移植服務,我獲派到 UCLA(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接受一年訓練,臨行前有前輩同事對我說:「香港無肝,無資源,你學成回來也無用武之地。」這番話並沒有把我嚇倒,反而是要離開當時兩歲大的兒子及懷孕六個多月的妻子令我忐忑不安。最後,我決定安排妻子隨後帶同兒子到美國兩個月,並在 UCLA分娩。
UCLA當年是全球第二大肝臟移植中心,在我受訓的一年間進行了 270宗肝臟移植手術,數量比盲腸切除手術還要多。供肝來自加州以至全美各地。入夜後大轎車、直升機、甚至私人飛機載我們到各地不同的醫院取肝,最高紀錄是一個晚上連續取了五個肝回來。當然 UCLA有充足的人手和設備,一天內把這五個肝臟移植手術做好。
為甚麼美國的腦死亡捐贈那麼多呢?兩宗我親身經歷的兒童捐贈個案或許可以解釋一二。第一宗是一個 12歲的女童被 13歲的兄長,用父親放在家中的手槍擊中頭部;第二宗也是一個 12歲的女童,車禍中頭部重創,她的母親很快同意捐出女兒所有器官,並在紀錄中寫上「 If she cannot survive, I want her to survive in somebody else」,意即「如果她不能活着,我希望她能在別人的身體內活下去」。
大量的個案及先進的技術令我目不暇給、獲益良多,但隻身在外工作難免感到孤單,幸好妻子及兒子能到美國與我共聚兩個多月。其間兩歲的兒子每天都從窗口望着我,不分晝夜經過醫院的停車場步入院中,一天竟天真的告訴媽媽說,爸爸是在停車場工作。而我的女兒也因此在美國出生。到今天,女兒快十九歲了,我和妻子卻仍在討論如何把她的美國護照扔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07: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連續兩篇手記談及夫妻與婚姻,使我想到自己與枕邊人。我與內子相識於香港大學聖約翰堂,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她是校花,裙下之臣不計其數,可謂競爭激烈,慶幸她最終選擇了我。
在大學工作,除了臨床,還有教學和研究,難免早出晚歸,甚至假日也要上班,遇上危急重症,更要通宵達旦的做手術,有家歸不得。我的賢內助對此毫無怨言,並習以為常。她對我是無限支持的。結婚以來,家中事務全由她主理,甚至需要母兼父職地照顧一雙子女,把本來已是性格果斷的她訓練得更為獨立自主。而更為難得的是,把家庭照料妥當之餘,她還有自己的事業。若說我是「鐵醫」,那麼我背後的她就是「鐵娘子」了。決斷快、效率高的她在私人銀行主管超高淨值財富管理部。
她的服務對象是超級富豪,以我的工資,當然今生今世也不能成為她的客戶,而我也慶幸她不是我的病人──她有時候「埋怨」說丈夫是醫生,但她有病卻要自己另找醫生。但須知道,不看我為妙,因為來看我的,都是身體情況大為不妙的人。
雖說內子對我的事業百分百支持,但我的工作的確令我丟失了最具紀念意義的婚姻象徵。醫生做手術前都要脫下手上的一切物品如手錶、戒指等,徹底清潔雙手及穿上手套,手術完成後才能戴回。就是這樣,多年前我遺失了婚戒。於此我內疚不已,而她也一直耿耿於懷。這件事正是她對我當外科醫生的唯一投訴。
昨天是她的生日,生日會上我和一雙子女傾力表演,以標誌她步入人生的另一重要階段。而明年是我們的銀婚,原來不經不覺間,我們已互相扶持了四分一個世紀。見慣生死無常,更覺需要珍惜眼前人。明年我們定要好好慶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2: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對不住老K!我說話太直!你有時間幫我?簡體,我很忙,特別中秋前後這幾天更加忙,忙得透不過氣。這篇夫妻情是早上6點多貼的,可能很多人都在夢鄉之中。{:soso_e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11: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通
嗯,确实,,可以练习看繁体的,我是怕朋友们看着麻烦,呵呵

香港移植朋友挺幸福的,有护士管着他们,不用像我们一样要自学成才{:soso_e100:}

谢谢你贴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1: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kql 发表于 2011-9-11 19:30
香港移植的朋友能上来玩玩就好了,

貼這個帖,讓你們了解一下香港肝友的心態。資深大醫生盧寵茂是一個好醫生,每一個肝友在移植前都要見盧寵茂
醫生才能移植,香港的肝友活動盧醫生都會帶女儿參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其實可以不可以練習看繁體?中國的文字本來是繁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1 1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通
给你个地址吧,如果每次你看到的繁体,在这个地址给转换一下简体就太好了{:soso_e112:}

http://www.hao123.com/haoserver/jianfanzh.htm

我这里没问题,我所看到的都是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06: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铁医手记:夫妻情
上次谈及婚姻的承诺,似乎在宣示捐肝给配偶是“应份”的,然而,婚姻只是法理上的一纸合约,合约精神在乎夫妻情。有约无情,这合约也只不过是一张废纸。
曾经有一位四十多岁男病人,因末期肝硬化留院等待换肝,他一直表示妻子会捐肝给他。过了好一段时间,他的妻子终来到病房,我仔细地向她阐述她丈夫的病情和前景,以及尸肝或活肝移植的可行性,但这女子一直默不作声,也不表态,明显是有话不想在丈夫面前说,于是我们照例安排和她单独面谈。
面谈了一会,只有我们说的份儿,她依旧默然不语,这时有同事问她,假若她的丈夫因得不到肝移植而有不测,结果会怎样。她想了一会,终于开腔回答:“我……会很安静,自己照顾自己。”她的话匣子打开了,向我们缕述家事。她的丈夫是中港货车司机,在家的时间很少,而且对她及八岁的女儿毫不关心,更经常叱骂。弦外之音是,她不在乎没有丈夫的日子。
很明显,这对夫妻已是有约无情。我本想追问她为何没有解除这夫妻合约。更担心她回家后怎样面对丈夫,因此面谈后我告诉那丈夫她不是不愿意捐肝,只是不适合捐肝,可是他仍然穷追不舍地问为甚么,无奈地我只得把“贫血”作为原因,算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到最后,还是肝病把他带走,彻底地把这合约的束缚解除。
如果要责备这妻子不守婚姻承诺,那么就得责备这丈夫破坏承诺在前。因果循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是如此,“情”更是如此。
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系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21: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铁医手记:两个丈夫
自从处女作在《苹果》发表,即有人怀疑当中故事真假,文中升降机内的老婆婆是否真有其人。就此,铁医必须声明:手记所载每一事,全属真实,如有雷同,绝非巧合。其实,行医多年,特别是肝移植二十年,遇过无数发人深省、赚人热泪的真人真事,领悟到不少人生的道理。
记得 94年有一位 26岁的女病人,因暴发性肝衰竭昏迷入院,急需换肝,但临急之际没有合适的尸肝,病人的丈夫提出要捐肝救妻子。那时候我们只做过儿童的活肝移植,成人的却没有做过,我告诉他,这个手术成功的机会只有六成,他说:“六成?即使只有两成,我也愿意。”最后,我们成功进行了全球首宗成人紧急活肝移植。
一年之后,一位 32岁的女病人因相同病情入院,同样急需换肝,同样欠缺尸肝,我也对她的丈夫作同样解释,只是那时候我们在成人活肝移植方面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我预计的成功率也增至八成,那丈夫的结论竟是:“只有八成机会!那就不值得了。”还倒过来安慰我说:“医生,你尽了力了,那只是她运气不好。”
这两位丈夫使我领会到“半杯水”的道理:有人感恩,珍惜半杯水,也有人抱怨,投诉水杯不满。两种观点似乎各有道理,但却反映不同心态。第一位丈夫对妻子不离不弃,六成成功率令他喜出望外,你猜他的职业是甚么?他是一位不计得失、也不管是否相识、以救人为己任的消防员。至于第二位丈夫却放弃八成拯救妻子性命的机会,我没有问他的职业是甚么,心裏只想问,婚姻的承诺是甚么?“……无论苦乐祸福、平安疾病,我都一样敬爱你、保护你……”
想来,女人选择丈夫有几点不能忽略,一个送花送车送钻石的男人不一定会在妳危急时送妳半个肝,世事难料,紧记要选个身体健康、血型适合的,虽然不一定要是个消防员,但最重要保持互相关怀、互相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10-24 05:14 , Processed in 0.0323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