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光

[了解肾移植] 普洱茶提供的2011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部分论文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7 20: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唐山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22: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看图片看的眼睛好累,不过值得的,呵呵,学到好多知识。看来适量的虫草还是有效的,就是贵了点,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22: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抚顺
本帖最后由 华华 于 2011-12-19 07:43 编辑
洋芋头 发表于 2011-12-17 22:10
看图片看的眼睛好累,不过值得的,呵呵,学到好多知识。看来适量的虫草还是有效的,就是贵了点,呵呵


在这里感谢普洱茶和大光版主的无私提供

你是要PDF格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6: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十堰
华华 发表于 2011-12-17 22:51
在这里感谢普洱茶和大光版主的无私提供

你是要PDF格式的?

呵呵,华华不是说弄word版的么?pdf清晰的也可以的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22: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抚顺
嗯.PDF的方便一些,我弄好了传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1: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11 19:58:23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在评价其免疫状态中的作用

     本帖上传的是三军大2011届硕士生韩容的在去年全国大会上发表的文章。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就是我们口头上讲的“Treg”,或“T调节”。不管是肾移植还是肝移植,“T调节”在外周血的比例都应该上升,它们占得比例越大,发生排异的可能就越小;此时,CD4+T细胞的ATP值(ImmuKnow值)理应偏低。研究还包括了裸鼠掌肿胀厚度测验,这就更说明诸多的免疫项目之间是相通的。条件好的上高档次的,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条件差一些就上便于宏观监测的项目。

    “结果”一项第二行应印为“前者明显于后者”,特此告知。你可以看到在耐受者外周血中的“T调节”所占百分比中位数是排斥组的近9倍!(9.23/1.03≈8.96)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jpg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11 20:09:43
                                      第100帖原作韩容研究报告的的摘要

      有幸找到了韩容研究报告的摘要,特粘过来供关注着认真阅读.

       目的: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替代治疗,但是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后面临的重大难题。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虽然降低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是并没有明显改善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这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所致。减少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的最理想方案是诱导免疫耐受的形成,但是在临床还无法常规实现。所以根据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有针对性地个体化使用免疫抑制剂,既有效防止免疫抑制不足诱发的排斥反应又避免了免疫抑制过度所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受者的免疫状态是个体化用药的重要依据,寻找简便实用可靠的免疫状态监测指标一直是移植界努力的方向。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检测法(Trans vivo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assay,Trans-vivo DTH)是公认的一种可靠的免疫状态监测方法,但该方法实验过程涉及到动物(裸鼠),且步骤烦琐,耗时较长,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主要应用于实验研究。目前临床仍然停留在依据受者的血肌酐水平和免疫抑制药物浓度监测对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进行经验性调整,使得部分移植耐受患者仍旧长期终身使用较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在造成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还导致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本研究将Trans-vivo DTH做为判断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金标准,评价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PRA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组上清液中IL-2水平以及受者尿液标本中差异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试图寻找能够替代Trans-vivo DTH的指标,用于临床免疫耐受的监测,指导肾移植后临床免疫抑制剂的运用。 本研究收集30例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科接受亲体肾移植的供受者外周血。受者年龄26~50岁,入组时均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受者肾功能稳定,肌酐水平在39~147 umol/L。

材料和方法: 第一部分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检测(Trans vivo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assay,Trans-vivo DTH): 将移植后受者外周血中分离的PBMCs与供者抗原一起注入免疫缺陷的小鼠(BALB/C裸鼠)脚掌皮下,受者细胞对供者抗原反应后产生DTH反应,通过测定局部肿胀程度定量检测受者对于供者免疫反应强度。以PBS和回忆抗原(破伤风毒素)注入作为对照。分别于注射后24 h,以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免疫缺陷小鼠(BALB/c裸鼠)4只脚掌炎性肿胀的厚度。裸鼠脚掌皮下炎性肿胀厚度小于2.54×10(-2)mm为低敏组,大于2.54×10(-2)mm为高敏组。 第二部分: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检测:受者PBMCs( 1×10~6个),按照CD4+CD25+Foxp3+Treg染色试剂盒实验步骤,分别进行胞外CD4/CD25抗体和胞内Foxp3抗体染色,然后在流式分析仪上检测并分析;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PRA水平。结果解释: PRA( %) = (阳性反应孔数÷40)×100 % PRA≤10 %为阴性,PRA 10 %为阳性;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反应组上清液中IL-2水平检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供受者外周血PBMCs,建立MLC模型,在MLC第2,4,6天分别收集培养液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人IL-2水平。 第三部分肾移植受者尿液中蛋白质谱分析: 在留取外周血液标本时同时留取肾移植受者尿液标本100ml,放-800C冰箱中冻存备用。尿液标本经过离心去沉淀,过滤去杂质,抽滤除菌,浓缩冻干,尿素溶液清洗除盐等前期处理后进行双向电泳,ImageMaster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蛋白斑点,然后进行质谱分析,寻找差异蛋白。

结果: 第一部分:根据裸鼠脚掌皮下炎性肿胀厚度将实验病例划分为低敏组和高敏组。两组裸鼠脚掌皮下炎性肿胀厚度分别为1.72±0.44(×10(-2)mm),8.05±2.26(×10(-2)mm); 第二部分: (1)低敏组和高敏组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分别为9.23±1.79(%),1.03±1.04(%);低敏组和高敏组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差异显著,P小于0.05; (2)低敏组受者外周血中PRA的百分比均小于10%(2个标本除外),高敏组的7例受者外周血中PRA比例均大于10%。低敏组和高敏组的外周血中PRA比例差异显著,P小于0.05; (3)成功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模型并收集上清液。高敏组MLC中反应组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在培养的2,4,6天分别为0.889±0.070,1.637±0.214,1.069±0.100 ;低敏组MLC中反应组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在培养的2,4,6天分别为0.738±0.065,0.988±0.117,0.868±0.104。高敏组IL-2水平明显高于低敏组,两组中反应组细胞的IL-2水平差异显著,P小于0.05; 第三部分:质谱分析得到低敏组和高敏组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四个有意义的差异蛋白.低敏组表达升高的是SERPINA1亚型3α-1-抗胰蛋白酶和人补体因子B(CFB Complement factor B),高敏组表达升高的是AZGP1(锌-α-2-糖蛋白)和SERPINC1 Antithrombin-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肽酶抑制因子-抗凝血酶-Ⅲ)。

结论:
1、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越高,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小。
2、低敏组和高敏组的肾移植受者,其外周血中PRA水平有显著差异,可用于免疫状态的监测。
3、MLC反应组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预测排斥反应的一项指标。
4、低敏组尿液中α-1-抗胰蛋白酶、CFB表达升高;高敏组尿液中AZGP1、抗凝血酶-Ⅲ的表达升高。提示以上这些蛋白具有监测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应用前景。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13 11:11:07

         有了前面上传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韩容大夫的研究成果(见100#和101#[指原帖100楼和101楼——引者注])我们对T调节细胞的监测价值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做如下表述:

     服用的FK和/或其他免疫抑制剂都如同扣动了一把“枪”,子弹则是横飞在体内的抑制剂药物分子,其多少以血药浓度(如FK浓度)来衡量。射出的“子弹”和打到体内的“子弹”并不是完全等量的,因为你体内有一个清理这种子弹的的“盾牌”或叫”扫雷器“,它就是你植入的肝脏内所含的一种特定的药物代谢酶——CYP3A5和CYP3A418B,它们活性越强,你体内飞行的子弹越少(这是与你无关的一件事,全靠“运气”了)!当然,还和你本人肠道粘膜上的“药泵——p-蛋白”有关,本次会上只有一篇论文,而且是次要因素,未上传)有关。

     各类T细胞都是都是靶标,“T细胞亚群”检测是为了看看被“子弹”击中后T系统的各种细胞的百分比变化,“ImmuKnow值”则是看看参与排斥反应的T细胞一亚群潜在的能力。前者是数个数,后者是看能力,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须知,体能的免疫细胞存在内在的平衡性,有一钟T细胞——Treg恰似“内奸”,他们的职责是下调参与排斥反应的T细胞,我们需要这种“内奸朋友”,它可以帮找我们压机体免疫力;还有一种“潜在的帮凶”——MicroRNA(微小核糖核酸),见于(注意不是仅见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如其含量少,我们的机体排异能力也会下降,容易进入免疫耐受状态,不过这种物质很可能是“枪击”后的一个产物。

      韩容的研究以衡量排斥反应的“金标准”——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DTH)为尺子,确定了外周血中的Treg完全可以作为“内奸肝友”(他说的可是肾友)的量化指标,用以监视咱免疫耐受力状态。它不但与查“T细胞亚群和“ImmuKnow值”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具远期评价意义。

   这是可信的吗?您可以通过我下面将要上传的另一个单位的研究报告进一步去思索。不管其研究对象是肾友还是肝友,道理是相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1: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13 11:19:45       请你阅读下面上传的中国医大附一院刘永锋团队对肾友免疫耐受的研究报告。它们比较了不同免疫抑制剂——“子弹”对Treg的影响。
不同免疫抑制剂.jpg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13 11:24:06    下面上传的是刘永锋团队对雷帕霉素对肝移植受者Treg的影响。
刘永锋团队.jpg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14 09:37:59

归纳一下上两帖的主要内容:

   前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对于肾移植受者抗排异治疗时,服用雷帕霉素比服其它钙调蛋白抑制剂(CsA、FK等)对外周血Treg(T调节细胞)抑制幅度要小,但两者外周血中Treg的比例都比正常人群低,尤其是服用CsA、FK的移植受者。

         雷帕霉素组:   Treg为0.28~1.42%(中位数值为0.88%)
         正常人群组:  Treg为0.57~1.48%(中位数值为1.15%)
          CsA、FK组:  Treg为0.11~0.29%(中位数值为0.21%)

      后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对于肝移植受者抗排异治疗时,服用雷帕霉素会提高外周血Treg(T调节细胞)比例,使之高于正常人群组。而用其它钙调蛋白抑制剂(CsA、FK等)会明显抑制外周血Treg(T调节细胞)比例。

         雷帕霉素组:   Treg为1.56~2.6%(中位数值为1.88%)
         正常人群组:  Treg为0.57~1.48%(中位数值为1.15%)
          CsA、FK组:  Treg为0.46~1.45%(中位数值为0.84%)

    两相对照,不难理解肾移植受者为何不易形成免疫耐受,肝移植受者抗排异治疗更需要警惕的是过度的用药。免疫抑制剂会使前者Treg比例大幅减少可能造成亢进性免疫失衡,出现自身性免疫排斥;对后者会使Treg比例大幅升高可能造成抑制性免疫失衡,出现感染和/或肿瘤发生(但以往上传资料,如66#,未提及此事)。为了保持适当的低水平的免疫平衡状态,在监测免疫状态的情况下,将几种常用抗排异药调配使用也须更合理。

    雷帕霉素对Treg比例的影响具有独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6: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大光推荐:下面说的虽是肝移植,但大光觉得值得肾移植的一读。免疫功能检测,对我们的个体化用药的意义比血药浓度大得多。可惜还不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常规诊查项目。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5 11:56:16
       ImmuKnow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对换肝人有重要意义
            
       天津一中心的肝移植专家们通过142例次(101例)的ImmuKnow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分析认为,免疫状态与排斥反应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细胞免疫功能(简称ATP值)检测对防治肝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有重要意义。FK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相关系数仅为0.08左右,根据用药量多少判断血药浓度是否合适显然不科学,是经验性的。同时还认为术后1年以上,FK506血药浓度宜控制在3ng/mL~5ng/mL是合适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4年)。但决定血药浓度的不是肝移植受者,而是供肝的药代酶活性(《中国药学杂志》2008)。至于在该浓度下的受者机体处于何种免疫状态则是一个谜——如果患者“易感染”,则按“免疫力压的太低了,减药处理”。一旦碰上既易感染又肝功不正常的病例则无从下手,以往只好做有创检查——肝穿吧。有了ATP值这个指标处理起来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90楼上传的论文中大胆停用免疫抑制剂正是基于此。

    从下面传上来的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到,按经验用药有近1/3的人免疫力已经压得太低了,可能他们的用药量并不大,也须0.5mg,日2的量ATP值就在200以下了。结果既易感染又易患肿瘤;而另1/3的人免疫力压得并不好,排斥反应随时都可发生;只有4成的人按共识的经验用药是恰当的。如果一个药的合理应用者占不到一半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吗?

     该专利2005年在美国获批,2007年其FDA就列为器官移植的常规检查项目。国内每个移植中心都应该开展细胞免疫力的测定啊,合理用药既节省大量抗排异药的医保支付,又使受者们免遭不必要的病痛和处理,同样节省医保的支出。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19: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又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0: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本帖最后由 大光 于 2012-2-15 10:07 编辑

普洱茶 发表于2012-2-13 17:35:51
肝友、肾友患带状疱疹如何治疗?

        春节期间有2名肝友患了带状疱疹,打来电话问如何治疗。在本网,我也看到肝友杭州多多对该病的治疗意见,很好!天下肝友是一家,得到建议的肝友顺利完成了治疗,病情痊愈发来短信,大家都很高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么。治疗带状疱疹有两个药——更昔洛韦、泛昔洛韦可用。前者静点用药,后者口服用药。疗效有何不同?本次大会上有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的一篇报告,是用更昔洛韦治疗肾移植受者患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报告,传上来供大家一阅。
     
        是用更昔洛韦还是用泛昔洛韦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玮玲等在2006年曾报道,《更昔洛韦注射剂与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构成本及其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将符合带状疱疹典型临床症状的门诊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更昔洛韦注射剂与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副反应评价指标按卫生部1994年不良反应制定标准。结果 更昔洛韦与泛昔洛韦的治愈率分别为86.0%和82.9%,显效率分别为100%和95.1%,但泛昔洛韦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更昔洛韦。结论是 泛昔洛韦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172823ccuq0rwtqpcqw6n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19 14:40 , Processed in 0.0323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