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11 19:58:23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在评价其免疫状态中的作用
本帖上传的是三军大2011届硕士生韩容的在去年全国大会上发表的文章。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就是我们口头上讲的“Treg”,或“T调节”。不管是肾移植还是肝移植,“T调节”在外周血的比例都应该上升,它们占得比例越大,发生排异的可能就越小;此时,CD4+T细胞的ATP值(ImmuKnow值)理应偏低。研究还包括了裸鼠掌肿胀厚度测验,这就更说明诸多的免疫项目之间是相通的。条件好的上高档次的,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条件差一些就上便于宏观监测的项目。
“结果”一项第二行应印为“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特此告知。你可以看到在耐受者外周血中的“T调节”所占百分比中位数是排斥组的近9倍!(9.23/1.03≈8.96)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11 20:09:43
第100帖原作韩容研究报告的的摘要
有幸找到了韩容研究报告的摘要,特粘过来供关注着认真阅读.
目的: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替代治疗,但是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后面临的重大难题。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虽然降低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是并没有明显改善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这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所致。减少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的最理想方案是诱导免疫耐受的形成,但是在临床还无法常规实现。所以根据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有针对性地个体化使用免疫抑制剂,既有效防止免疫抑制不足诱发的排斥反应又避免了免疫抑制过度所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受者的免疫状态是个体化用药的重要依据,寻找简便实用可靠的免疫状态监测指标一直是移植界努力的方向。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检测法(Trans vivo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assay,Trans-vivo DTH)是公认的一种可靠的免疫状态监测方法,但该方法实验过程涉及到动物(裸鼠),且步骤烦琐,耗时较长,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主要应用于实验研究。目前临床仍然停留在依据受者的血肌酐水平和免疫抑制药物浓度监测对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进行经验性调整,使得部分移植耐受患者仍旧长期终身使用较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在造成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还导致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本研究将Trans-vivo DTH做为判断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金标准,评价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PRA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组上清液中IL-2水平以及受者尿液标本中差异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试图寻找能够替代Trans-vivo DTH的指标,用于临床免疫耐受的监测,指导肾移植后临床免疫抑制剂的运用。 本研究收集30例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科接受亲体肾移植的供受者外周血。受者年龄26~50岁,入组时均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受者肾功能稳定,肌酐水平在39~147 umol/L。
材料和方法: 第一部分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检测(Trans vivo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assay,Trans-vivo DTH): 将移植后受者外周血中分离的PBMCs与供者抗原一起注入免疫缺陷的小鼠(BALB/C裸鼠)脚掌皮下,受者细胞对供者抗原反应后产生DTH反应,通过测定局部肿胀程度定量检测受者对于供者免疫反应强度。以PBS和回忆抗原(破伤风毒素)注入作为对照。分别于注射后24 h,以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免疫缺陷小鼠(BALB/c裸鼠)4只脚掌炎性肿胀的厚度。裸鼠脚掌皮下炎性肿胀厚度小于2.54×10(-2)mm为低敏组,大于2.54×10(-2)mm为高敏组。 第二部分: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检测:受者PBMCs( 1×10~6个),按照CD4+CD25+Foxp3+Treg染色试剂盒实验步骤,分别进行胞外CD4/CD25抗体和胞内Foxp3抗体染色,然后在流式分析仪上检测并分析;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PRA水平。结果解释: PRA( %) = (阳性反应孔数÷40)×100 % PRA≤10 %为阴性,PRA 10 %为阳性;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反应组上清液中IL-2水平检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供受者外周血PBMCs,建立MLC模型,在MLC第2,4,6天分别收集培养液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人IL-2水平。 第三部分肾移植受者尿液中蛋白质谱分析: 在留取外周血液标本时同时留取肾移植受者尿液标本100ml,放-800C冰箱中冻存备用。尿液标本经过离心去沉淀,过滤去杂质,抽滤除菌,浓缩冻干,尿素溶液清洗除盐等前期处理后进行双向电泳,ImageMaster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蛋白斑点,然后进行质谱分析,寻找差异蛋白。
结果: 第一部分:根据裸鼠脚掌皮下炎性肿胀厚度将实验病例划分为低敏组和高敏组。两组裸鼠脚掌皮下炎性肿胀厚度分别为1.72±0.44(×10(-2)mm),8.05±2.26(×10(-2)mm); 第二部分: (1)低敏组和高敏组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分别为9.23±1.79(%),1.03±1.04(%);低敏组和高敏组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差异显著,P小于0.05; (2)低敏组受者外周血中PRA的百分比均小于10%(2个标本除外),高敏组的7例受者外周血中PRA比例均大于10%。低敏组和高敏组的外周血中PRA比例差异显著,P小于0.05; (3)成功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模型并收集上清液。高敏组MLC中反应组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在培养的2,4,6天分别为0.889±0.070,1.637±0.214,1.069±0.100 ;低敏组MLC中反应组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在培养的2,4,6天分别为0.738±0.065,0.988±0.117,0.868±0.104。高敏组IL-2水平明显高于低敏组,两组中反应组细胞的IL-2水平差异显著,P小于0.05; 第三部分:质谱分析得到低敏组和高敏组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四个有意义的差异蛋白.低敏组表达升高的是SERPINA1亚型3α-1-抗胰蛋白酶和人补体因子B(CFB Complement factor B),高敏组表达升高的是AZGP1(锌-α-2-糖蛋白)和SERPINC1 Antithrombin-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肽酶抑制因子-抗凝血酶-Ⅲ)。
结论:
1、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越高,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小。
2、低敏组和高敏组的肾移植受者,其外周血中PRA水平有显著差异,可用于免疫状态的监测。
3、MLC反应组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预测排斥反应的一项指标。
4、低敏组尿液中α-1-抗胰蛋白酶、CFB表达升高;高敏组尿液中AZGP1、抗凝血酶-Ⅲ的表达升高。提示以上这些蛋白具有监测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应用前景。
普洱茶 发表于 2012-1-13 11:11:07
有了前面上传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韩容大夫的研究成果(见100#和101#[指原帖100楼和101楼——引者注])我们对T调节细胞的监测价值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做如下表述:
服用的FK和/或其他免疫抑制剂都如同扣动了一把“枪”,子弹则是横飞在体内的抑制剂药物分子,其多少以血药浓度(如FK浓度)来衡量。射出的“子弹”和打到体内的“子弹”并不是完全等量的,因为你体内有一个清理这种子弹的的“盾牌”或叫”扫雷器“,它就是你植入的肝脏内所含的一种特定的药物代谢酶——CYP3A5和CYP3A418B,它们活性越强,你体内飞行的子弹越少(这是与你无关的一件事,全靠“运气”了)!当然,还和你本人肠道粘膜上的“药泵——p-蛋白”有关,本次会上只有一篇论文,而且是次要因素,未上传)有关。
各类T细胞都是都是靶标,“T细胞亚群”检测是为了看看被“子弹”击中后T系统的各种细胞的百分比变化,“ImmuKnow值”则是看看参与排斥反应的T细胞一亚群潜在的能力。前者是数个数,后者是看能力,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须知,体能的免疫细胞存在内在的平衡性,有一钟T细胞——Treg恰似“内奸”,他们的职责是下调参与排斥反应的T细胞,我们需要这种“内奸朋友”,它可以帮找我们压机体免疫力;还有一种“潜在的帮凶”——MicroRNA(微小核糖核酸),见于(注意不是仅见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如其含量少,我们的机体排异能力也会下降,容易进入免疫耐受状态,不过这种物质很可能是“枪击”后的一个产物。
韩容的研究以衡量排斥反应的“金标准”——转移体内迟发超敏反应(DTH)为尺子,确定了外周血中的Treg完全可以作为“内奸肝友”(他说的可是肾友)的量化指标,用以监视咱免疫耐受力状态。它不但与查“T细胞亚群和“ImmuKnow值”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具远期评价意义。
这是可信的吗?您可以通过我下面将要上传的另一个单位的研究报告进一步去思索。不管其研究对象是肾友还是肝友,道理是相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