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肝友与肾友同桌吃饭,对于后者来说感染乙肝病毒可能性不大,因为肝移植术后抗病毒复发措施较好,肝友带毒者很少(3.5—6.5%);而肾移植受者就复杂些了:他们术前都经过较长时间肾透析,透析过程中被嗜肝病毒感染的机率高达40%(北京友谊医院《中华试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按肾移植术入选标准排除了近一半的感染者,术后嗜肝病毒携带率为21.12%(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中国临床医学》),是社会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的2倍,肝移植受者的4倍左右。虽然流行病学未把消化道(饮食)列为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但对于原本就缺乏识别和清除嗜肝病毒能力的肝移植受者(在免疫力被抑制的状态下),感染的可能性无疑超过健康人群——使不是途径的途径成为了途径。既往研究证实,唾液种病毒含量是血液的1/64左右(《肝脏病学》),倘若口腔粘膜有破损掺入含病毒的血液问题就大了,可你怎么知道他的口腔粘膜没破呢?如果你的口腔粘膜也有破绽,病毒就可能进入你的身体呀!病毒传播途径不只是“涮筷子”,还有高谈阔论时的飞溅的唾沫星子。当然你还有高水平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或主动)的保护。倘若两者血清型或基因型不同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