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0|回复: 7

[经验] 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相关免疫学问题——中国科协第21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简报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7 14: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青岛
《中国科协第21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简报》2010年01月21日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09年12月26~28日,由中国科协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吉林省医学期刊社共同承办的中国科协第21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长春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相关免疫学问题”。论坛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周洪澜 副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二科 钱叶勇 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朱同玉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郭晖副教授担任本期论坛的执行主席。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长春等40余家单位的60多位青年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通过与会者积极、热烈地交流与探讨,大家对论坛预期拟定的问题达成共识,并完成预期目标。


  肾移植病人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是带正常肾功能死亡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称慢性排斥反应或慢性移植肾功能衰退),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其中主要的免疫因素有以下几点。

    1.免疫抑制不足:肾移植术后病人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导致各种感染,常见的有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可促进肾组织发生慢性病理改变和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环孢素A+硫唑嘌呤+皮质激素“三联”或环孢素A+皮质激素“二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中,总的免疫抑制用药剂量过低是晚期急性排斥反应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擅自减/停免疫抑制剂可直接导致严重的移植肾排斥反应,也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2.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是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的诱发因素,也是导致移植肾失败的主要因素。慢性移植肾肾是导致移植肾晚期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 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远期发生移植物功能丧失的可能性较小。急性排斥、晚期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反应频繁发作及其难治性急性排斥严重地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3.群体反应性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是判断移植受者免疫状态常用的、可靠的指标。目前认为高度致敏者与临床超急性排斥反应性抗体水平的高低与移植肾长期存活也有明显的相关性。肾移植受者高敏状态始终是困扰再次移植进展的一个重要部下,预先了解受者是否存在高敏免疫状态必须靠PRA的分析。PRA水平高的肾移植受者接受HLA-A、B、DR错配的移植物有极大的生命风险。

    4.再次肾移植:第二次移植存活率比第一次移植低10-15%,多次肾移植的患者长期效果不理想。

    5.HLA配型:配型不良被认为是影响远期移植物功能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基因移植不发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无错配的同种异体移植肾有着良好的长期存活率,供、受者间错配的数量与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选择与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最接近的供者,尽量减少急性排斥的次数和程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移植效果。显然,以同卵孪生同胞间为最好,依次为异卵孪生,兄弟姐妹,父母,血缘相近的亲属。


  专家们围绕着肾移植领域备受关注的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热点提出问题并引领青年科研工作者进行探讨与交流。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一直是肾移植术后患者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周洪澜教授就“免疫抑制剂发展现状及展望”进行简单介绍并带动大家广泛讨论,学者们积极交流各自的临床经验,其中对肾移植术后常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NI)的使用多数专家认为应采取减量处理。

    钱叶勇教授针对“肾移植术后诊断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关键指标的免疫学检测指标”谈了自己的看法,与会学者围绕各项检测指标予以讨论,一致认为CD4+CD25+Poxp3+与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郭辉教授组织与会者对“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策略”进行深度广泛讨论,众人对移植手术后体液免疫反应及抑制剂应用策略达成高度一致并提出其中众多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

    最后参加论坛的代表们在朱同玉教授的带动下对“肾移植临床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提出诸多研究方向包括:中药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谈到羟基喜树碱、川芎、灯盏花、苏木、姜黄、雷公藤、冬虫夏草等能降低炎症因子或阻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还有诱导灵长类同种肾移植“适应”和“耐受”的新探索;免疫抑制剂对CD4+CD25+T细胞调节作用等研究进展及方向。

    与会者通过热烈的讨论,对肾移植排斥反应中体液免疫机制的认识,制定肾移植术后诊断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关键性免疫学监视指标等方面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最终达成如下四点共识:(1)肾移植排斥反应中体液免疫是影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2)注重对肾移植术后诊断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关键性免疫学指标的监视;(3)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策略要遵循个体化原则;(4)肾移植临床免疫耐受的研究方向。


  近些年来随着移植免疫研究的深入、器官保存方法的改良、供体和受体的适应症的严格筛选、手术技术的改进、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以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的改善等,移植肾早期存活率大幅度提高,国内、外肾移植的一年肾存活率均可达到90%以上,但长期存活状况至今仍没有得到良好改善,不少患者在肾移植后1年或数年后,移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约50%的移植肾在5~10年内最终发展为移植肾功能衰竭,需再行透析或再次肾移植。随着肾移植存活时间的延长,如何选择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免疫抑制剂应该如何调整?有关免疫抑制剂应服用多大剂量,应该维持多高的谷值浓度,如何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感染的治疗中,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等等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具体方向,此次论坛开展的目的就是探讨并找出解决之道,但就目前所达成的共识也只是冰山之一角,肾移植病人的长期存活关系到体液免疫、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策略等诸多问题,尚需更多的深入研究,这些也是目前及今后肾移植研究的发展趋势。


  参加本次论坛的青年专家一致表示: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机制原因尚不清楚,这在国内外都是热点问题。只有通过对发展机制的研究,得到解决的方法,更好地来治疗这样一群病人,才能使得肾移植病人能得到长期存活。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心理、社会健康影响很大,为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应提倡科学合理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执行医嘱的程度。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依从性是决定移植肾能否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了肾移植患者服药依从性,导致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因此,探讨影响肾移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提高肾移植患者服药依从性,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有重要意义。

(学会学术部供稿  责任编辑:王以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7 16: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嘉兴
好东东,收藏了。谢谢大光{: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7 16: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通
肾移植术后还有很多的课题,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4: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三肾爷 发表于 2011-6-7 16:14
好东东,收藏了。谢谢大光

好久不见形踪了,在社会上“混”得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08: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齐齐哈尔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3: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嘉兴
大光 发表于 2011-6-8 14:04
好久不见形踪了,在社会上“混”得好吗?

天天上班,晚上还得加班,没有休息天,回到家就想躺在床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08: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三肾爷 发表于 2011-6-11 13:39
天天上班,晚上还得加班,没有休息天,回到家就想躺在床上。

捞着银子是烦恼而美丽的。祝顺手、快乐、幸福、平安!{:soso__10089049195075854108_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2 09: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嘉兴
银子是小事,只图一个生活充实感,高尚吧,哈哈{:soso_e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4-4 08:06 , Processed in 0.0326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