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防治
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延缓移植肾慢性失功基本和有效的措施之一。 1、低蛋白饮食:当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55ml/min时,就应该开始低蛋白饮食,同时给予足够的热量。这是因为高蛋白饮食可使肾内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升高,长期高蛋白饮食可通过累积效应出现肾小球持续高滤过,造成肾小球硬化; 2、给予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可以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且能够减少蛋白质和一般氨基酸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负面影响,有效延缓肾脏功能减退的过程。一般在低蛋白饮食2周后给予必需氨基酸; 3、低磷饮食和补钙:严格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量既可以控制高磷血症,也可以减少肾小管间质损害。对于高磷血症已经控制的低钙血症的患者,应适当补充钙剂; 4、戒烟。 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 1、减少或撤出环孢素, FK506替代环孢素或采用霉酚酸酯了联合小剂量FK506的治疗方案,可以减少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的肾毒性,同时可以有效的预防排斥反应; 2、雷帕霉素无肾毒性,并且对血管有抗增殖效应,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可能具有预防慢性移植肾失功的作用,但临床应用的时间尚短。 3、监测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FK506的血药浓度 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次数和发生时间均与移植肾慢性失功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移植肾慢性失功的最主要免疫因素,同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FK506)又有一定的肾毒性。对移植肾造成影响。所以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既要避免血药浓度过低导致急性排斥反应,又要尽可能减少药物引起的肾中毒及其对移植肾远期存活的影响。 控制高血压 1、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血压特别有效,因为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同时可以改善使用环孢素后所产生的入球小动脉狭窄继而出现的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部分钙通道阻滞剂对环孢素和FK506的血药浓度有影响,可提高血药浓度,患者在使用时应予注意。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压,也可扩张肾小球动脉降低肾小球高血压,减少移植肾的超滤过状态,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蛋白尿。但此类药物可导致移植肾滤过率可逆性下降,血肌酐升高,现在多数观点认为这是减少肾脏超滤过状态的表现,对肾脏有益。 控制高脂血症 使用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或FK506)的患者多数合并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使移植肾血管内膜中层增生,类似普通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损害肾功能。使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降低血脂的水平,可以减少高脂血症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慢移植肾慢性失功的进程。 控制糖尿病 如同普通糖尿病患者可以发生糖尿病肾病一样,肾移植术后长期的糖代谢异常也会损害移植肾功能,在采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同时,采用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要注意的是,即使空腹血糖仅高于正常范围1~2mmol/L,长期下去一样会损害移植肾功能,所以降糖治疗一定要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之内。 控制蛋白尿 优质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提高移植肾小球通透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有效的降低蛋白尿,延缓移植肾慢性失功的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 由于慢性肾衰病人多存在凝血障碍,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可以延缓肾脏疾病的进程。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川芎等对慢性移植肾失功具有一定的疗效。 雷公藤多甙片、百令胶囊有助于保护残存肾单位和改善移植物慢性失功时的肾功能。 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 肾移植术后使用更昔洛韦可以有效的防止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要注意隔离,避免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勤洗手,外出时佩戴口罩。 密切观察肾功能,规律门诊复诊,必要时进行活检 患者应牢记移植肾慢性失功很少有症状和体征,血肌酐检测在大多数医院都可以做,而且费用不高,定期检测血肌酐,动态观察血肌酐变化是监测肾移植后期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手段。肾移植术后6个月~1年,应每个月检查1次,术后1~2年应每2个月检查一次,此后每3~4个月检查1次 如果发现移植肾功能下降,应该立即到移植中心明确移植肾功能下降的原因,并尽可能早期处理,必要时进行活检。有人建议有计划的定期活检,这样做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发现血肌酐升高时进行移植肾活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非常有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