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7|回复: 0

[经验] 清热利湿法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20例疗效观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6 08: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青岛
清热利湿法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20例疗效观察
作者:胡岗 徐再春
作者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8月 第41卷第8期


    我们根据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采用清热利湿法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蛋白尿,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共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4~65岁,肾移植术后时间3月~5年,均以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骁悉)+强的松三联抗排斥治疗,血环孢素A谷浓度维持在100~350ng/ml(放射免疫法)。尿常规定性检查蛋白+~+++, 24小时尿蛋白0.3~3.5g,肝肾功能正常。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多囊肾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高血压性肾损害1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中医四诊观察,主观症状大多缺如,舌质红或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滑。

2 治疗方法

    《温病条辨》之黄芩滑石汤加减,药用:黄芩、滑石各15g,茯苓、猪苓、大腹皮各12g,蔻仁3g。湿重者,加米仁30g;热重者,加金钱草、茵陈各30g;腹胀便结者,加制大黄、厚朴各9g;下肢浮肿者,加泽泻、白术各12g;舌质暗有瘀点,加益母草30g,丹参15g,川芎12g。每日1剂,分2次煎服, 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治疗效果。

3 治疗结果

    参考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中药新药治疗红斑狼疮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规定。7例显效(蛋白尿定性检查阴性或减少2个+,或24小时尿蛋白减少50% ),11例有效(尿蛋白定性检查减少1个+,或24小时尿蛋白减少25%~49% ),2例无效(蛋白尿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4 病案举例

    沈某,男,43岁。肾移植术后12月,口服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三联抗排斥治疗。常规化验时发现尿中蛋白++, 24小时尿蛋白2.6g,肝肾功能正常,血环孢素A谷浓度220ng/ml。就诊时诉口苦,大便偏干。舌质红、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属于湿热之证。予黄芩滑石汤加减,药用:黄芩、丹参、滑石各15g,茯苓、猪苓、大腹皮、川芎各12g,蔻仁3g,金钱草、茵陈各30g,制大黄6g。服药14剂后,尿常规定性检查蛋白+, 24小时尿蛋白1.1g。原方减大黄再进14剂,尿常规定性检查蛋白阴性。

5 体会

    肾移植病人在手术前,均处于尿毒症状态,大多病久体虚,虚实夹杂,正虚邪实,表现为脾肾两虚,湿浊内蕴,气滞血瘀。肾移植术后,随着移植肾作用的发挥,各种毒性代谢产物迅速排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重新建立,机体内环境得以稳定,各种尿毒症所致的症状明显缓解并消失,邪去正复。但是为了防止移植肾排斥反应,病人须长期服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骁悉)、强的松等多种免疫抑制剂,药毒内侵,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职,湿浊内生;同时肾移植病人常常担心巨额的医疗费用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排斥反应,致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与湿相结,成湿热之证。湿热或湿浊之邪伤及移植肾脏,肾失其固摄之职,致精微下泄,大量蛋白即从尿中排出。而肾移植病人为了防止排斥反应,又不能停用免疫抑制剂,使湿浊产生的元凶不能祛除,湿浊之证长期存在。<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唐代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时则进一步说明:“溲变者,水火相交,火淫于下也,而水脏水腑皆为病也”。所以,我们根据此类病人的证候特点,选用黄芩滑石汤加减治疗此病,疗效满意。该方原为《温病条辨》清热利湿之剂,主治湿温邪在中焦。方中黄芩、滑石清热利湿、泄火解毒,猪苓、茯苓利水渗湿,大腹皮利水消肿,蔻仁化湿行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行气之功效,对于肾移植术后湿热所致的蛋白尿,甚为合拍。西医治疗蛋白尿,无外乎免疫抑制剂,而该类药物本身即为抗排斥药用,若再加大剂量,势必加重毒副反应,而疗效亦未能确定。中医中药治疗蛋白尿,不但疗效肯定,而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4-5 06:26 , Processed in 0.0237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