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工作的严谨和苛刻,使医生护士们都有些怕他。他说:“只要你是从事移植事业的人,你就要承担起患者对你的一份信任,信任来自于你的素质培养,来自于你精湛的专业技术,来自于你的责任心,来自于你不计名利的付出和奉献。”有的大夫说:“既怕沈教授查房,又愿意他查房,怕的是他总能挑出工作中的问题,把你问住问倒,愿意的是听他讲解病情,分析病例,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他能用最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术式的选择,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大家非常爱听,受益匪浅。同时他又是和蔼宽容的,是手术室护士最爱的专家之一。哪怕是新手上台,也不会感到恐慌,能从容自如地操作。有人曾问过一位小护士,最愿意上谁的手术,她说最愿意配合沈教授的手术,虽然移植手术是所有手术中时间最长,最辛苦的,往往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沈教授的风范让护士们不觉得苦和累,他留给护士们的永远是信任和关爱。 沈中阳虽然身为知名教授,但他的真诚和善良让很多人感动。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社会名流,只要是移植患者,他都真诚面对。有一名患者,术后病情不稳定,当时他出国参加国际会议,人虽在海外,心却在患者身上。他不停地打电话询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深深地感动了患者家属。他们说,我们就是普通百姓,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沈教授会这么上心,这么牵挂。2007年7月9日,武警总院收治了一名18岁患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病的女孩。短短几年,频繁的上消化道出血险些要了孩子的命。由于家境贫寒,母亲曾8次献血救女儿。为了挽救孩子,沈教授决定做母女亲体肝移植。但母亲的肝静脉系统有解剖变异,为移植手术增加了很大难度。但母亲的镇定与坚持感动了沈教授和全体医护人员,大家决定帮助母亲实现自己的心愿。7月13日沈中阳亲自主刀,13个小时后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沈教授拖着疲惫的身躯,步履蹒跚地走出了手术室,虽然劳累,但他眼角的光芒和嘴角的笑容,让人们看到了他内心的幸福和满足。孩子的家境让他不安,在他的倡议下,医护人员自愿捐款,共筹资金13000元。当捐款送到孩子父亲手里时,这位坚强的汉子哽咽了,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沈中阳在移植事业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着,追求着至善至美的境界,没有丝毫的懈怠。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单一的临床治疗,而是要将他所领导的移植中心和移植研究所建成集科研,教学和医疗一体化的现代化器官移植机构,开展以肝,肾,胰为主体的多器官移植工作。 沈中央2005年在接受“东方之子”栏目采访时曾动情地说过一番话,“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希望把我埋在一个长满绿草的山坡上,前面是大海。要告诉过路的行人,请你轻声些,慢些走。这里埋葬着一个操劳一生的人,他太累了,让他好好休息吧”。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正是这种人生态度,决定着他能够做成事,做大事。尽管前面的路曲折漫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带领他的团队自信勇敢地走下去,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