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5|回复: 0

[了解肾移植] 肾移植排斥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5 16: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肾移植排斥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作者:陈益荣1,程光2,范明齐1,吴荣华1,周晓菊1,许晓婷1,管唯靓1,邹基凤1,黄赤兵1
作者单位:1.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肾移植中心;2.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超声科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年12月 第26卷 第12期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免疫等密切相关。肾移植术患者需要大量的免疫抑制药物调节免疫,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预防各种感染;严重的肠道感染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造成移植失败。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肠道感染症状。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感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检测和分析肾移植排斥与未排斥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点,对肠道菌群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进行探讨,揭示肾移植患者排斥反应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指导抗排异药物、抗生素和益生菌的选择应用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亲属肾移植术后患者,其中肾移植排斥组患者23例[女性9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
(30±3.5岁)]、对照组为未排斥患者36例[女性15例、男性21例,平均年龄(31±3.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冷缺血时间、血压、血脂、术前肌酐、HLA配型、淋巴细胞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排斥组:(1)移植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肌酐(SCr)异常升高(SCr>104μmol/L)或24h内升高幅度超过20%,伴尿量减少;(2)移植肾彩超提示移植肾肿大,弓形动脉、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iveindex,RI)>0.75;(3)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发生排异反应。对照组(未排斥组):同时期亲属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排异反应患者;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或正在使用抗生素、有特殊饮食习惯者。

1.3 主要材料和仪器设备  略

1.4 检测方法

1.4.1 肠道菌群活菌计数检测方法  略

1.4.2 尿素(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患者淋巴细胞(RBP)对供者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刺激反应的测定  略

1.5 统计学分析  略

2  结果

2.1 肾移植术后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肠道类杆菌的数量显著少于未排斥组(P<0.05),结果见表1。

1 肾移植排斥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jpg

2.2 BUN、Scr、Cys-C、RBP对供者骨髓源性DC刺激反应的比较  未排斥组(SCr:111.29±33.77,Cys-C:1.58±0.35)和排斥组(SCr:290.71±
93.26,P<0.01;Cys-C:3.10±0.85,P<0.01)相比显著减少。排斥组患者淋巴细胞反应强度显著高于未排斥组强度(P<0.05)。

2 肾移植排斥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jpg

2.3 两组患者BUN、Scr、Cys-C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  肾移植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类杆菌、肠球菌数量与尿素含量相关(r=-0.482,P=0.027;r=-0.457,P=0.037;r=0.439,P=0.046)。肾移植患者肠道类杆菌数量与肌酐、胱抑素C相关(r=-0.515,P=0.014;r=-0.463,P=0.035)。

3 肾移植排斥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jpg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认为肠道细菌与机体细胞的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肠道是一个由大量固有菌群、肠道上皮细胞及肠道局部黏膜免疫系统组成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它在机体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进行信号传递、物质交换、免疫激活等方面。

    肾移植术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使器官移植患者的存活率升高,但是术后感染和排斥反应却影响制约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肠源性的细菌移位作为术后免疫激活的重要来源,对评价术后免疫状态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免疫有着重大关系。

    本研究显示肾移植排斥组患者肠道类杆菌的数量显著少于未排斥组。Cukrowska等指出在肠道菌群平衡的条件下,肠道菌群不会诱发免疫反应。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能够激活淋巴细胞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2、TNF-α。Amirzargar等研究发现IL-1、IL-2、TNF-α等细胞因子对监测肾移植术后免疫状态和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肾移植排斥组肠道菌群失调,类杆菌数量减少是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类型。Domann等研究发现肾脏移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尿道中有小类杆菌、类杆菌、普氏菌属的存在,为抗生素治疗感染提供了支持。

    观察肾移植术后患者肠道菌群类型与肾功能相关指标如:肌酐、尿素、胱抑素C的相关性时,发现类杆菌与尿素、肌酐、胱抑素C呈负相关,双歧杆菌与尿素水平呈负相关,肠球菌与尿素水平呈正相关。综合类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均与尿素相关,提示肠道类杆菌与移植后肾功能有一定的关系。Patel等研究发现在脓性颌下炎患者分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类杆菌属,同时发现这些细菌与尿素水平相关,提示与疾病活动度有关。微生态制剂能够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具有改善肠道功能和调节免疫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应用微生态制剂防治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有辅助治疗作用。课题组在另一研究中以降低肌酐为目标时,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如辅助增加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术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善和肾功能稳定可能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肾移植排斥患者的肠道菌群不同于未排斥患者,为抗排异药物、抗生素和益生菌的选择应用提供支持帮助。当然,由于肠道菌群的复杂性,本研究在菌群选择上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将在实验菌群对象的选取上进一步细化,肠道菌群对整体免疫调节的影响和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植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5-18 23:34 , Processed in 0.0290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