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9|回复: 3

[业内要闻] 共和国培养的医学院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6 03: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通
本报记者 宋莉 宋蓓蓓    

  坐在记者面前的她让人感到震撼:慈静、和蔼地微笑,江南水乡清逸的风景把她衬托得逾加睿智美丽。李兰娟,这位共和国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怀着对祖国、对事业、对病人的无限热爱,勇攀医学科技高峰,成为国家内科学(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作为桃李天下的博士生导师,李兰娟院士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谱写着无悔的人生。
  提起李兰娟这个名字,有太多感动,太多赞叹,太多第一,更有太多故事。
  李兰娟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分别获得1998年和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她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积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学科于2001年跻身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实验室建成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07年挂牌,使浙江省传染病学科成为我国传染病诊治领军学科。她探索钻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全身心投入卫生事业发展,致力于数字化医疗卫生事业,在建设卫生强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执着求学行医路
  1960年李兰娟从绍兴夏履中心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读初二时正逢国家困难时期,她因生活困难而面临辍学,离别校园时,李兰娟频频回首,班主任看出了她渴望读书的心情,果断地让她把行李留在学校,先请一个月的假,回家后慢慢再想办法。回家后,李兰娟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每天坚持看书自学。一个月后,终于获得重返校园的机会,而此时正值期末考试,李兰娟竟考得非常好。就这样,靠着助学金坚持读完了初中,并参加浙江省统一中考。考虑到家境困难,想能尽早参加工作,李兰娟第一、第二志愿就都填报了中专。然而,因成绩优异却被省重点中学杭州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学)录取了。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班主任老师还专程从绍兴城赶到夏履桥山沟,动员她去读高中。于是她怀揣母亲给的5元钱,踏上了赴省城求学之路。来到杭一中高一(4)班,来不及熟悉书香弥漫的校园,仅有的5元钱就用完了,学费也没有着落。学校知情后全免了她的学费。她又靠助学金读完了高中。李兰娟一直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凭借着聪慧的天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一直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
  1966年高中毕业后,正逢“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热潮,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李兰娟深知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于是萌发了为他们解除病痛的想法,她拿出仅有的生活费购买一些针炙方面的书籍,到省中医院学起了针炙技术,把人体经络背得滚瓜烂熟。几经辗转,李兰娟又回到了夏履桥。当时,公社安排她在当地中学做代课老师,而她一边做老师,一边为乡亲治病。后来大队组建了农村合作医疗站,希望她去做赤脚医生。当时代课老师月工资有24元,赤脚医生每天才有5个工分(相当于1毛钱),收入相差甚远。是做中学老师?还是当赤脚医生呢?大队征求李兰娟意见时,她毅然选择了做赤脚医生。因为做赤脚医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书本以外的医学知识。李兰娟说:“这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在山村做赤脚医生条件十分艰苦。医疗站缺医少药,没有资金,设备也非常简陋。为缓解药品短缺问题,她组织起懂草药的老农,和她一起上山采草药。回来进行捣制整理后,为乡亲们治病。她长期走家串户,开展常见病治疗、外科脓肿切排、帮助产妇接生、给儿童接种疫苗、开展健康宣教、疾病预防等,在为乡亲们贴心的服务中逐渐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全科医生”。两年里她和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见到她乡亲们老远就喊:“兰娟,来家里坐坐。”
  由于李兰娟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深得老百姓拥护,1970年下半年,她被保送到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又一次获得了深造的机会。临行前一天,淳朴的乡亲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自发组织前来给她送行,而她却热情地邀请乡亲们再去山上和她采一天草药,作为临行的送别礼。
  大学就读期间,李兰娟更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一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传染病临床工作中,李兰娟对每一位接手的病人,都细致了解病史、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予以全力施治,并不断调整、总结。有一次,浙江龙游有一位发热病人,用了很多高档的抗生素仍持续高热不退,诊断不明,请浙医一院传染病科会诊。当天值会诊班的李兰娟接到会诊通知后,立即赶赴龙游,她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发病前有牙病史,经认真的鉴别诊断,考虑该病人可能是牙病引起的厌氧菌败血症,使用了很便宜的“灭滴灵”等治疗三天后,病人体温逐渐下降,病情迅速好转,一度传为佳话。在与病人朝夕相处中,她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辟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肝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重型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迅速导致肝功能衰竭,眼看着许多病人未能待药物起效,就因肝功能衰竭而去世,李兰娟心情十分沉重。医生的责任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开辟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攻破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这一国际性难题,挽救患者的生命。
  为此,李兰娟于1986年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并带领课题组开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救治研究。经过20余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新方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根据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和临床表现,李兰娟创立了一套完整的ALSS技术规范和治疗方法,攻克了重型肝炎并发症治疗的难关,使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进行“个体化”治疗。ALSS可有效清除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毒性物质,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从而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
  至今,李兰娟带领的专家组已应用ALSS在浙医一院治疗重型肝炎1300余例,4000余例次,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显著降低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显著降至56.6%。此外,他们通过研究实验,成功将ALSS应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目前已应用于130余例次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治疗,有效延长了肝移植等待时间并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为规范全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李兰娟院士率课题组总结20余年ALSS临床治疗的经验,探明了人工肝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疗效判断标准,制订成《人工肝治疗指南》,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使我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为ALSS规范应用和质量管理奠定基础。为使更多的重型肝炎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李兰娟院士毫无保留地推广ALSS技术,举办了五届国际暨全国人工肝会议,12期全国人工肝推广应用学习班,主编了首部《人工肝脏》专著,有力地推动了人工肝在全国的广泛开展,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
  与此同时,为了人工肝研究能和国际接轨,李兰娟院士领衔制订了我国首部《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将我国重型肝炎的概念和国际肝衰竭概念接轨,以利于我国人工肝治疗研究成果在国外顶级杂志发表并获得广泛的认可。ALSS研究获199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李兰娟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研究感染微生态取得重大成果
  微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但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各种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各种危重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长,对健康人不致病的人体正常菌群,在此类人群中却引起了严重的难以控制的甚至是致命的感染。可以说,感染病的防治已成为21世纪的重大课题。
  李兰娟院士敏锐地意识到这个科学难题的重要性,早在1994年她对422例院内感染进行了微生态分析,惊人地发现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不在感染科,而是血液科病房,其次是肾移植血液透析中心,均为内源性感染为主,药敏试验都有不同程度耐药。于是她率课题组于1996年起申报了细菌耐药和感染微生态等包括“973”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终于将微生态学理论引入感染和肝病研究领域,创建了“感染微生态”学新理论,对肝病微生态和细菌耐药进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感染微生态防治新策略:用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发现破坏人体微生态平衡会导致严重感染或脏器损害,改变更新了抗感染策略,提出由纯粹“杀菌”转向“杀菌”同时需“促菌”的感染微生态治疗新观念。
  内毒素在感染病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15年前,李兰娟院士经反复实验和比较,创立了内毒素定量测定的新方法。她还应用该方法指导相关人员在肝胆系统、泌尿系统内毒素致病机理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感染性疾病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重型肝炎发病机理极为复杂,近年李兰娟率领课题组应用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肠道微生态变化进行了系列研究,首次发现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微生态严重失衡,表现为肠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显著减少,而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等有害菌显著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血内毒素升高和肝脏的损害密切相关。首次揭示了肠道微生态变化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科细菌比值(B/E)可以作为肠道定植抗力指标的新观点;发现了微生态制剂在防治慢性重型肝炎中的作用,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制剂可降低患者血内毒素水平,减轻肝脏功能的损伤。
  另外,为了解决微生态研究中无菌动物培育困难这个瓶颈问题,经过多年研究,李兰娟组建了国内唯一的无菌大鼠培育体系,改良和优化了SD大鼠人工哺乳的饲养方法,成功培育出无菌大鼠,为我国进一步感染微生态与感染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10月,李兰娟主编了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抗感染手段和策略的改变,对规范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促进微生态制剂的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微生态泰斗康白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国际代谢组学之父Jeremy K. Nicholson都对此著作给予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上直到2006年在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才刊登论文指出“破坏微生态就是损害人类健康”一说,比李兰娟提出该理论足足晚了4年。
  10余年来,李兰娟共发表微生态相关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鉴于在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2007年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李兰娟院士对祖国的传染病防治事业始终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每次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刻,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都冲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最前线,都能够积极、勇敢地挑战传染病防治难题,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2003年,在SARS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关键时刻,李兰娟对浙江省SARS防治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为浙江省SARS防治中无第二代病人、无医务人员感染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李兰娟院士率攻关小组,在48小时内检获浙江SARS首例病人病毒特异性核酸,率先进行每2天一次,长达3个月的病毒载量、抗体滴度和临床表现全程动态观察,发现了SARS患者潜伏期、前驱期、极期、恢复期的临床表现规律和病毒载量、抗体滴度变化与各期的相互关系规律;成功培养和分离出SARS病毒,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大陆第二、国际第八位登录Genbank;研制出特异性检测SARS病毒基因的实时荧光核酸扩增诊断试剂并获发明专利。主编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著,由于表现突出,她本人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2008年,全国多个省市发生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李兰娟院士迅速召集临床诊治和疾病控制等领域专家,在广泛收集手足口病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又总结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体会,及时主编《手足口病》专著并捐赠版权,由卫生部向全国免费发放,为从事该病防治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较全面和实用的专业参考,得到了卫生部陈竺部长的高度评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许多地震伤员相继发生梭菌性肌坏死情况。随着伤员向全国转移,极易使该病向全国传播,李兰娟院士及时主持制定了《梭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诊治专家推荐意见》,由卫生部向全国发布,在指导和规范全国梭菌性肌坏死的预防、诊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李兰娟院士倡导下,浙江省开通了国内首个支援地震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随后她带领专家团队通过该平台实施网络服务平台会诊,为灾区患者提供了更及时、更高效的远程诊疗服务,受到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国际大流行,疫情波及数十个国家,国际国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担任国家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委员会临床诊治组组长,她针对疫情形势就传染病管理、发热门诊设置、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基层防控、检验检疫和舆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并参与了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的编写和制定工作,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肯定,对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传染病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李兰娟院士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实验室基础建设、国际交流与协作、实验室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的带领下,2007年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浙江,实现了浙江省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也是我国传染病诊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她在担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带领传染病学科在完成常规诊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浙江省乃至全国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治疗任务,承担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与攻关,在新发及再现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使浙江省传染病学科成为我国传染病诊治领军学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3: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通
  李兰娟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期间,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新的管理理念,得到国家和省领导的肯定。她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卫生和农民的健康问题,通过一系列“卫生强省”具体措施的实施和开展,浙江省连续多年的主要健康指标均领先全国。她系统提出社区卫生服务要实行“五个转变”和“四个化”:即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转变知识结构、转变运行机制和转变投入机制,实现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管理一体化和信息现代化的工作要求。服务功能由单纯医疗服务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转变;服务模式从坐等病人转向进村入户上门服务,从间断的医疗服务转向连续的健康服务;知识结构从掌握单科医学知识转向全科医学知识;运行机制上实行定岗、定编、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方式,强化责任医师的职责和服务意识;投入机制从“以药补医、以医养防”转向由政府保障社区卫生经费,从而实现“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工作目标。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包括农民健康工程,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和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等在内的卫生强省建设“六大工程”。城乡同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每1500至2000个城乡居民设一位社区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提供上门医疗保健服务,为农民每两年提供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为让农民“无病早预防、小病早发现、有病早治疗”作出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理念。
  不久前,李兰娟院士又提出了“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倡导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卫生信息标准,互联互通、共享信息,为实现数字卫生、健康中国而努力。

  以感恩之心在奉献中体味幸福
  在“李厅长”、“李老师”、“李教授”、“李主任”、“李院士”和“李医师”等诸多的称呼中,李兰娟说,她最喜欢听到的还是李医师这个称呼。而她本人也为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人民医师披肝沥胆,竭尽全力。
  几年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位白血病患者接受我国首例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一度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黄疸进行性上升,生命危在旦夕。在接到要求会诊的电话后,李兰娟立即带领人工肝治疗组火速进京,为患者做了4次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
  还有一名浙江兰溪重型肝炎患者,已经不省人事。家人听说了李兰娟及其人工肝技术之后,火速送病人前来治疗。李兰娟对其进行8次人工肝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后来患者又在该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终于重获新生。绍兴一名产妇突发“急性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当地医院已经多次发出病危通知,被紧急送入浙医一院后,李兰娟当即果断地组织抢救,三次人工肝治疗就使患者恢复了健康。出院前,病人十分感激地送来锦旗。
  有位病人这样写道:“作为一个肝病患者,得知熟悉的病友离去,内心深感恐惧。幸运的是,人工肝技术让我重新拥有了健康。在我吃得香、睡得甜,每天感受生命的美好时,总是难忘李大夫的救命之恩。”
  讲起李兰娟人工肝技术的成功案例,已是不计其数。而实际上,忙碌的李兰娟已经无法记清诸多患者的面孔。但是在那些起死回生的病患心里,李兰娟却是他们最敬爱的人。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从医生到院士,李兰娟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熟悉她的同事这样说:不论上班下班,不管节假双休,她都在拼命工作,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她每天都忙得像绷紧的弦。她思路严谨、敏锐,不仅领衔设计创新性课题,而且很多具体工作都要亲历亲为。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她始终未放弃专业上的追求。面对有限的时间和做不完的工作,她只有加倍地付出,工作占据了她整个生活,睡眠时间也一减再减,甚至通宵达旦。春节期间也常常带研究生做动物实验,同事亲朋只好隔着实验室的玻璃窗向她拜年。30多年来,她很少有一个完整的休息天。她深知:必须时刻与国内外最新科技接轨,站在高科技的前沿,不断学习,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一位跟随李院士多年的研究生告诉记者,李老师有超前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工作节奏很快,快得让人赶不上,和李老师一起工作,有时候觉得很“苦”,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很“值”。当我们在李老师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出成绩来的时候,我们和李老师一起分享了幸福。问起李院士的爱好,她的同事告诉记者,李院士没有什么爱好,她唯有的爱好就是工作。
  有人问李院士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太苦、太枯燥,生活质量不高,而她并没有觉得,她的精力从心中来,来源于对病人、对事业、对党和人民的爱。李兰娟曾经热泪盈眶告诉记者:“我有两个念念不忘的母亲,一个是现年100岁,一直默默地给我很多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生母;而另一个就是培养我成长的祖国和人民。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我要把我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和人民。每当我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或看完我的院士门诊后,进门时的满脸愁容变成如释重负的笑容时,那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李兰娟院士总是常怀感恩之心。她说:“我要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哺育之恩,在我求学的路上,国家不仅免了我的学费、书费,还发给我生活费,让我有机会就学并成长为一名教授、博导、院士和国家干部。我要感谢培养我的各位恩师对我无私的关心和帮助,他们不仅用宝贵的知识财富奠定我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教会我如何做人。我要感谢我身边的科研和管理两个团队给予我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共同克服很多困难,取得事业的成功。我感恩我的母亲,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她以朴实无华的言行教给我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刻苦勤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她曾经几十年如一日承担所有的家务劳动,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我唯有勤奋工作、尽心尽责、关爱病人、奉献社会,才能不辜负所有给我支持帮助的人,才能报答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恩。”
  “幸福,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没有经历汗水的洗礼,是难以感受到幸福的真谛的。我在为他人创造幸福中享受着幸福。”记者细细品味李兰娟院士的这一番话,不禁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爱祖国爱人民,竭尽全力为他人、为社会去做事、多做事,在奉献中得到欣慰,在欣慰中感受幸福的滋味,“创造幸福”才是李兰娟院士真正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3: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通

俺也感谢一下李厅长,我看浙江医保很好吗,全国领先,尤其移植后的医保水平,这对移植之后的康复很有利的,

移植人谢谢你了。

虽然我不是浙江人,但我羡慕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12: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宣武
看完了这篇报道很感动,幸好变幻的风云没有埋没这颗金子,国宝呀![em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11-21 23:00 , Processed in 0.0353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