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3|回复: 0

[科技前沿] [转帖]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无创性监测与诊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8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浙江在线健康网11月04日讯 (通讯员 王其玲 戎斌 记者 郑宁) 11月4日至6日,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的2010年全国肾脏病学术年会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在杭州萧山区第一世界大酒店隆重召开。陈香美院士、刘志红院士、侯凡凡院士等我国肾脏病领域最权威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3000余位肾脏病医师参会,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浙江省分会主任委员、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作了“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无创性监测与诊断”的专题报告,下面是报告的摘要:


《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无创性监测与诊断》

  据了解,急性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三十年前相比,我们对于急性排斥诊断与监测的策略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多依靠血肌酐水平来监测移植肾功能,但血肌酐对急性排斥的诊断既非特异又不敏感。急性排斥时的症状和体征本身就不特异,在新型免疫抑制剂下越发不典型。

  移植肾病理穿刺活检是目前急性排斥诊断的主要方法,作为有创性检查,不可避免存在活检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同时活检的费用和移植受者的接受程度也制约活检的开展;另外临床发现穿刺局部的组织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代表整个移植物的免疫状态,病理结果常常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所以寻求无创性检查来诊断急性排斥,已经成为移植界关注的课题。近十年来主要在研究新的血、尿标记物,运用系统生物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新型影像学技术来监测和诊断急性排斥的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良好的血、尿标记物应具有稳定性、重复性好,测定方法快速、简便、费用低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特点。一般来说血液中的标记物可以反映整个机体免疫状态,但由于无法直接反映移植肾的变化,利用血标记物诊断急性排斥多存在敏感性低或特异性不高的问题,限制了在临床的运用。但在血管性排斥、小球炎、管周毛细血管炎时,循环中的内皮细胞可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特别是血中的一些抗体,如抗内皮细胞和抗供体特异性抗体在诊断血管性排斥、抗体介导的排斥时具有独特的价值。

  尿蛋白除少部分来源于血浆蛋白,大部分由肾脏产生,大量聚集于移植肾的免疫细胞释放的免疫分子和炎症介质通过肾间质和小管排出体外,使得尿液更能直接反映移植肾免疫状态。急性排斥时尿标记物主要集中在细胞毒T细胞效应蛋白和各种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以及某些免疫细胞表面的标志物。根据现有的文献综合来看,颗粒酶和穿孔素,趋化因子Mig、IP-10可能是有价值的标记物。最近发现,Fractalkine价值可能优于颗粒酶和穿孔素、Mig、IP-10,不仅能较好的诊断急性排斥,可以与其他并发症很好的区别,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由于免疫反应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均参与其中,试图通过一种标记物来同时获得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困难,把几种不同阶段的标记物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组合来监测移植肾免疫状态显然要优于单个标记物。

  影像学技术是急性排斥无创性诊断的重要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肾移植术后常规的检查方法,利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进行超声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移植肾实质的微循环灌注情况,该方法可以更敏感的反映早期移植肾功能变化,在急性排斥的诊断中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监测急性排斥时移植肾的功能改变,血氧水平依赖的磁共振成像(BOLD MRI)利用去氧血红蛋白属于顺磁性物质的性质,发现急性排斥移植肾具有特征性的BOLD MRI改变,并且与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浙医一院在研究中也发现BOLD MRI在移植肾急性排斥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鉴别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无创性监测和诊断技术是今后发展方向,新的血、尿标记物,运用系统生物学和影像学技术在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无创诊断与监测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前景,有人预测将会逐渐取代病理活检,从而早期诊断、早期防治肾脏病,延长患者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9-22 07:22 , Processed in 0.0264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