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6|回复: 0

[转帖]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新生——心脏移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0 0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将鲁国公扈与赵国齐婴的心脏进行互换,调整了二人的心身失衡,使各自心理功能与身体功能实现和谐。这一传说寄托着人类美好的想象,在医学发展的今天,这已梦想成真。今日的换心术,准确的称呼应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简称位心脏移植术,是将脑死亡者的健康心脏移植给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使其获得新生。  
  究竟哪种病人需要心脏移植?一般而言,心脏已难以维持生命,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常规手术也无法奏效的患者,心脏移植可以作为最佳选择。具体说,心脏移植手术适应于各种愿因导致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常见适应病症有:⑴晚期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病;⑵无法手术和其他措施治疗的冠心病;⑶无法用换瓣手术治疗的终末期多瓣膜病;⑷无法用手术根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等;⑸其他难以手术治疗的心脏外伤、心脏肿瘤等;⑹心脏移植后移植心脏广泛性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纤维化等。上述患者如果不进行心脏移植,预测寿命达到1年的可能性小于50%。
  心脏移植的手术效果良好,目前术后1年的存活率85%~88%,5年存活率80%~86%,10年存活率达70%~75%。国际上最长存活的病例达到28年,国内最长存活的病例达到14年,有3例存活超过10年。最近30年全世界心脏移植病人总数超过5万例,每年进行心脏移植近4500例左右。心脏移植成功后,病人能恢复到没有任何心脏症状,机体功能得到康复,绝大部分接受心脏移植患者可以承受满负荷工作。心脏移植经历了一下漫长的发展过程。1967年12月3日,南非的Christiaan Barnard医生,在开普顿Groote Schuur医院完成了人类第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术后存活了18天,这是人类心脏移植的里程碑,这次手术的成功极大的推动了心脏移植的发展。使心脏移植的临床开展进入了第一次高潮。世界各地的医疗中心先后建立心脏移植实验室,仅仅在二三年间就完成了心脏移植150多例。但由于供心保存技术、排斥反应、感染等问题未能解决,大多数病人术后短期内死亡,存活率极低,世界各地大部分医学中心纷纷停止这项工作,致使心脏移植热迅速消退。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Stanford大学Shumway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心脏移植的低潮期,对心脏移植的手术方法,免疫移植治疗方案,供心保存技术、排斥反应的检测手段及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坚持不懈努力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心脏移植的成功和普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73年,Philip Caves 提出了经颈静脉穿刺作右心内膜活检,解决了早期排异的诊断问题。1981年,有美国Stanford大学率先将环孢素A应用于心脏移植,有效地控制了急性排异反应,术后存活率明显提高,标志着心脏移植新时代的到来。1987年美国政府宣布心脏移植术为各大医疗中心的一项常规手术。
  我国心脏移植起步较晚,1978年,上海张世泽施行了我国也是亚洲第一例原位心脏移植术,病人存活了109天。1987年台湾完成该省第一例心脏移植,1992年低香港大学完成该地的首例心脏移植。自1992年以来,国内各地先后开展了心脏移植手术,都有长期存活的病例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4-17 06:32 , Processed in 0.0242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