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4|回复: 11

[好医生] 让生命更加坚强——记著名脏器移植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7 16: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青岛
让生命更加坚强——记著名脏器移植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
作者:志龙 瑞杏
来源:《中华魂》 2013年10月上 第19期

让生命更加坚强.jpg

    他是我国著名脏器移植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51岁的沈中阳博士。在其从医生涯中,他所领导的移植中心创下了连续15年成功完成5700余例肝移植术的奇迹,数量占全国肝移植总例数的四分之一,其术后患者生存率及多项指标在全国80多家移植中心排名第一,肝移植成绩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他是突破我国现代临床肝移植生存瓶颈的第一人,他在国内首次提出肝移植乙肝再感染与复发诊断标准并历尽艰辛首创防治方案,是能够实施多种脏器——肝、肾、胰腺、小肠移植的专家,还是国际首例采用多种肝移植技术、五台手术同时进行,仅用一个尸肝就能成功移植三位患者——多米诺加活体双供肝移植术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沈中阳以“让他人的生命更加坚强”为信念标高了一个白衣天使神圣的职业准则,铸造了属于中国的世界脏器移植品牌。

伟大与自豪

    1984年,沈中阳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工作。当年,全世界感染肝病病毒的人达3.5亿,中国占三分之一。据统计,中国每年死于肝病的人多达30万人,而那时中国大陆肝移植成功的记录还是空白。

    1992年,怀着让中国的肝移植成为临床常规手术的梦想,沈中阳第一次赴日本留学。一年后,他带了满满7箱有关肝移植的器械、药品和书籍回到祖国。当时才31岁的沈中阳,敢想敢干,充满激情,他主动请缨,组建了医院第一个移植研究室。白天做临床工作,晚上从事动物实验研究。那时条件非常艰苦,经费不够,沈中阳就自己动手用水泥板搭手术床,自己掏钱饲养动物,自制体外转流泵,改造废弃的麻醉机,先后完成了50多例大型动物肝移植实验,不断探索肝移植的可行性。

    1994年,是沈中阳永生难忘的一年。一位年仅37岁的晚期肝硬化患者,反复大量出血,生命垂危,用当时常用的治疗办法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沈中阳知道,活命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肝移植。他刚提出这个建议,医院内外立刻炸了营。有些人笑他是“痴人说梦”,当时肝移植手术全国实力雄厚的几家大医院做过十几例,均未成功,顶尖的外科专家都做不成,我们能有什么把握?到头来没准儿鸡飞蛋打一场空!有的甚至说,不手术,患者生命或许还能延续一段时间,如果手术,没准儿都下不了手术台。患者家属知道后也不同意,说全国没有成功的先例,我们不挨那一刀;患者本人最后也反悔了。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沈中阳仍在坚持,在他的心中,救治别人救不了的病人,是他最大的幸福。千方百计挽救每一条生命,只要有1%的可能,就要尽100%的努力,他力陈己见,逐个去做工作,最终得到了患者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为确保手术成功,他还请来了自己的日本老师现场指导。1994年5月10日,他成功地为这名患者实施了肝移植手术。该患者术后存活时间长达11年,是我国第一例长期存活的肝移植患者。为此,沈中阳获得了中华器官移植学会一等奖。

    成功的肝移植手术,使医院出尽风头,令同仁信心倍增,但沈中阳并未因此而满足,他从中看到的是诸多的不足和差距。为此,1996年沈中阳再次赴日,到日本大学医学部专攻研习肝移植。两年后的1998年8月,沈中阳拿下了日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他带着创建一个“中国肝移植中心”的宏伟设想,谢绝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国,立志在中国肝移植的荒漠上开创一番辉煌的事业。

    从1998年至今,沈中阳率领他的团队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上多项肝移植手术之最,开创了我国肝移植手术的先河。作为领跑者,沈中阳付出的代价是常人无法做到和难以想象的。十几年来,他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经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没有正点吃过一顿饭,很多时候是半夜甚至第二天早上才下手术台。可以说他是以透支生命为代价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有时为了保持清醒状态,本来烟酒不沾的他,也勉强自己喝口酒、抽口烟,甚至整壶整壶地喝咖啡。由于常年不规律的进食和睡眠,精神高度紧张,沈中阳不仅有了胃病,而且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常常是吃下一大把药再进手术室。

    而沈中阳却乐在其中,他说:“什么样的医生最伟大?当然首先要看他救助了多少病人,但也要看他对世界医学某一学科的发展作出过多大的贡献,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标。最能让我感到自豪的是什么?是我为国家带出了一支阵容庞大、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水准和科研能力具备国际水平的团队,这支团队让国际同行再不敢小觑我们,让中国万千肝病患者有了希望。”

    靠着这种为患者移植希望、让生命更加坚强的信念,沈中阳和他的团队不仅在肝移植登上世界巅峰,而且在肾移植等脏器手术上也屡建奇功。

重获新生

    74岁的北京患者宿秀敏,70岁时双肾开始衰竭,后来感冒引起肺炎,肾衰引起心衰。2012年发展成四级心衰、五级肾衰,一年中住了七次医院,三次抢救,垂危之际不得不用吗啡延续生命。最难受的是,日常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躺下呼吸困难,坐起来口拉风箱,体重从原来的154斤减到112斤。心衰导致经常犯心绞痛,肾衰导致吃不进饭,患者瘦得一身皮包骨。医院的大夫提醒,心源性哮喘,如此急性频繁发作,严重贫血,身体缺乏蛋白和各种维生素,如果不采取有效办法,生命将到尽头。老宿知道后心情很不好,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为不给单位和家属带来更多无谓的花费和麻烦,她写了遗嘱要求自然死亡。家属咨询有关大夫、专家,唯一的办法,就是肾移植。经领导的关心、朋友的帮助,找到了沈中阳院长。2012年10月30日,老宿住进了天津第一中心医院。

    按照常规,有严重心力衰竭是不宜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的。老宿住院后,接受了全面细致的检査。经过三次会诊,发现心脏达不到手术标准,心脏B型脑钠肽指标一般正常应在1000以下,而她的B型脑钠肽指标则高达30000多。为慎重起见,沈中阳安排进行了多次专家会诊,还特别邀请了北京阜外医院的老教授、北京医院的肾科专家、天津二院的心脏专家及本院的主要相关科室主任和专家进行会诊,大家对手术风险非常关注。

    接手如此高龄,又患有如此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的患者,对沈中阳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沈中阳却凭着对医学事业创新追梦的弥坚大志,对百姓患者救死扶伤的大爱情怀,睿智而果断地决定,改变常规的治疗办法,逐项扫清外围的不利因素。综合调理,使身体健康不出现颠覆性下滑,重点逐项攻克难关,择机进行手术。

    第一,改变腹透的办法。原来患者在家腹透做了3个月,每天4次,4小时一次。开始效果还不错,到最后患者出现浑身无力,难于行走。来到第一中心医院后,腹透改为每日5次,2小时一次。然后就停止了腹透。

    第二,从11月19日起腹透改血透。透析室主任对患者说,他有信心和措施,能坚持把心脏的指标降下来,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他的话,大大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到12月21日上手术台前,几乎每天做4个小时血透,有时中间休息一天。用血滤与血透相结合,毎周次数依身体状况调整。

    第三,膳食科每日调整食谱,每日一单,改变饮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第四,加强护理,24小时特护,杜绝一切感染机会,防止感冒,增强体力。

    经过多方努力,患者身体状况呈现好转。沈中阳又组织本院有关科室、专家进行两次会诊,但大家仍感觉风险太大,也还有人不同意手术。后经沈中阳仔细斟酌,在家属和本人的强烈要求下,肾移植方案最终定了下来。患者带着心脏病的风险,12月21日上午从透析下机,直接进入手术室,上了手术台。朋友们都很担心家里人更担心,纷纷来电,“告诉老宿要挺住”。更难能可贵的是沈中阳院长,在手术过程中,老宿心率降至24次时,助手们担心地问怎么办,沈中阳果断地说:“做!”这一个字多重呀!这不仅是医学上的重大突破,更是胆识和医术高度结合的郑重承诺。他带领自己的战友在手术台上沉着迎战,手术终于取得了成功,“艺高人胆大”的箴言再次绽放异彩。

    然而,患者的健康状况一直处于危险边缘,心衰不能大量输液,尿催不下来,身体出现浮肿、积水,主任和主管大夫临阵不慌、沉着应对,他们采取多种办法用药,到第七天才开始排尿,显示新的肾脏开始工作,各项功能正常,心跳也逐渐从30次左右,上升到45次。这时候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情不自禁地欢呼:移植成功了!

    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病友梁群先生,为祝贺老宿手术成功获得新生,挥笔写下了“末日重生”四个大字。老宿百感交集,感念这一段妙手回春重获新生的岁月,赋词一首:《渔家傲·赞沈院长的精湛技艺》

    冬至吉日福满天,第一中心银灯灿,老宿老梁来参战。生命炼,绿色通道是主旋。  两个供体遂心愿,心衰血糖鬼魔幻,胆大心细闯难关,众人言,枯木逢春换了人间。

    老宿在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期间,感受最强烈的除了重建生命的信心外,再就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诚心诚意的大爱情怀。术后恢复期间,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医生还专门为她准备了食疗方案。对此,老宿动情地说:“从2012年10月30日住进了第一中心,到2013年1月21日出院的86天中。从医护人员到医生和院领导,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终生难以忘怀。是他们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挽救了我的生命和我们全家的幸福。在第一中心住院期间,对我来说是磨练了意志,放松了心情,收获了重生的快乐。”

    手术后的老宿,经历了生命的轮回。逢人就夸沈中阳和他的团队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说起自己的病,老宿更是深有感触。她说自己本来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一辈子工作、生活都不甘人后,这次病魔差点把自己打倒,是沈中阳院长让她重新获得了生命的勇气。

    术后半个月,到该拆线的时候了,患者由于营养不良,缺乏蛋白,伤口不愈合。后经大夫重新清理创面,二次缝合,又釆取输蛋白,饮食补充蛋白等一系列办法,一个月后才安全拆线。真是一波三折,胜利来之不易。

    现在老宿身体恢复得很好,能够正常睡眠,正常饮食,正常洗澡,定期复查,按时吃药。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朋友和邻居见了她,都说这是医学科学的发展救了她的命,让她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妙手仁心

    沈中阳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咱们中国有一句形容好医生的老话,就是妙手仁心。做一个成功的医生,不仅要有好的技术,同时也要有一颗视病人为自己亲人的负责态度。所以第一中心医院要让患者在享受高水平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2009年,沈中阳所创立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移植中心已挂牌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方器官移植中心。沈中阳在担任该中心主任的同时,从2005年起,先后担任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院长。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在游刃有余地处理好纷繁复杂行政事务的同时,始终坚守在一线手术台上,精益求精,恪尽职守,把自己那种执著的爱渗透和传递给他的同事,普惠他的患者。

    许多接受过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患者,回忆他们的住院岁月,都会异口同声地提到:沈中阳始终有两笔账无法算清:一是数不清他为患者献过多少次血;二是数不清他为患者捐过多少次钱。农民兄弟赵振海、医大学生严明、8岁女孩李阳……无数个病人曾得到过他的捐助。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以崇高的医德,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一个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患者要做肝移植手术,医院上下包括一直跟随着他奋战在肝移植领域的战友,都持反对意见。有的人认为,现在取得国内认可的学术地位和各种骄人成绩实在来之不易,沈中阳为了这个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少有人能比,绝不能为了一两个患者而影响自己的前程。面对这些不同甚至是反对的声音,沈中阳还是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做了。在他心中,生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大爱可以创造任何奇迹。

    现在,第一中心医院继续保持着全国移植数量第一及技术领先的优势,保持着全国肝脏移植史上的手术总例数、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存活时间、生存患者总数、短时间手术例数等国内肝移植领域16项优先的纪录。沈中阳对他的团队说:“现在,我们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延续生命,而是让更多的人更长时间、更高质量地延续生命。我相信,随着我们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让更多的人更长久地活下来,而且活得更有生活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21: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洛阳
功德无量啊,向沈中阳院士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21: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肝移植的开拓者。向沈中阳教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1: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
沈教授不是院士胜过院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5: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开心果 于 2014-12-8 15:38 编辑



“换肝”高手傅志仁


    严志明

    随着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肝脏移植手术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增长,“傅志仁”这个名字在该领域也日益响亮起来,许多病人指名要傅教授动手术……只有傅志仁知道,为了肝脏移植研究,自己付出了多少艰辛。
    养大鼠,当“猪倌”,失败孕育了成功
    上海长征医院的肝脏外科起步较晚,直至1992年才在普通外科成立了肝胆组,也仅限于肝动脉结扎、肝癌切除等中小型手术。当时还是主治医师的傅志仁认为,肝脏移植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前景。这一想法得到科室和医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不久,60万元专项研究经费到位,长征医院肝脏移植工作正式启动。
    当时,肝脏移植在国内还是全新的领域,傅志仁到处查阅文献,借到一本外文肝脏移植论著,就如获至宝,将全书复印重新装订成册,仔细琢磨。大鼠肝脏移植是他和同事们在肝脏移植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手术器械没有,他先后数十次到上海手术器械厂和工程师们一起商讨选购;特殊药品没有,他跑遍全上海的大药店;麻醉师没有,还是他通过私人关系请来的。第一次大鼠肝移植实验令人激动,却以失败告终,那情形叫他刻骨铭心。第二次、第三次……失败孕育着成功,30多次失败之后,1994年12月的一个凌晨,手术后苏醒了的大鼠终于会翻身走动了。那一刻,傅志仁和同事们全然忘却了几个月来的艰辛。
    大鼠肝移植成功以后,傅志仁把目光瞄准了猪。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和同事们进行了23次猪肝移植动物实验,动用了近70头猪,有人戏称他是“猪倌”。锲而不舍,金石为开。傅志仁终于又一次获得成功:肝移植后猪的存活期超过了150天。
    说不出美国什么样,只“搬”回了国际一流技术
    国外器官移植起步较早,肝脏移植已达到一定规模。我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从实验型肝脏移植进入临床型肝脏移植,技术也落后于国外。1995年9月,傅志仁为此专程去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医疗中心临床学习肝脏移植。为让长征医院早日实现肝脏移植的梦想,他把原计划一年的学期压缩到8个月。在美国200多天,傅志仁几乎天天过着在宿舍和实验室之间往来的单调生活,以至于回到国内,亲朋好友打听美国是什么样的时,他只有一脸惘然,连一张能说明他去过美国的照片都拿不出来。但是,他心里一点儿也不后悔,因为他把国际一流的技术“搬”回来了。
    回国后第二天,傅志仁就把长征医院第一例肝移植病人收治入院。病人叫张希,是来自上海郊区的12岁男孩,被先天性肝病折磨得十分虚弱,命悬一线。面对他童稚未退的小脸蛋,傅志仁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救过来!
    1996年5月22日,对小患者张希来说,是改变他命运的日子;对傅志仁来说,是他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9个小时过去了,一个成年人的肝脏终于成功地移植到小张希体内,血液经过新肝脏在他体内循环了起来。手术十分成功。小张希创下了当时全国肝脏移植患者年龄最小的纪录,他从此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学习生活。今年7月,已是大小伙子的张希通过高考,成为上海师范大学的一名新生,也是迄今全国单次肝脏移植患者中生存时间最长者。
    医院似家家似寄,9个多月做了100多例手术,心存更高远的目标
    近几年来,肝脏移植成了长征医院的发展重点,医院为此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傅志仁深感肩上担子更重,暗自要求自己“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才对得起领导、病人的信任”。家里人说,他是把医院当成了家,把家当成了旅店,工作到深夜才回去成了家常便饭。每逢有肝脏移植手术,更是常常接连几天不回家。长征医院的肝脏移植连创新高,仅今年前9个半月,傅志仁和他的助手们一口气就做了100余例肝脏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100%,且多数为无输血肝移植,创下了上海乃至全国之最。
    这些年来,傅志仁始终把目光牢牢盯在国际肝脏移植的学术前沿,及时吸收最新知识。他和他的助手们在传统经典式肝移植和背驮式肝移植的基础上,大胆吸纳和探索腔静脉成型式移植方法,取得圆满成功。目前,他们可以运用多种手术方式为不同类型的病人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时间也由最初的9小时缩短至现在的5小时。他还结合国情,在国内首先提出改良快速取肝的方法,将取肝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这项技术已被全国普遍采用。此外,他们在急性重症肝病等重肝病的救治,以及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控制和存活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傅志仁还和兄弟科室一道,把目光瞄准了更具挑战性的多器官联合移植。两年前,因同时患有肝癌和尿毒症而进行肝肾联合移植的张先生已痊愈,第二位接受肝肾联合移植的许先生也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看着傅志仁整天为病人奔跑着,为肝脏移植奔跑着,领导、家人和同事都劝他注意身体,他笑笑说:“累是累点,但值得!”
    2002年底,第二军医大学器官移植中心的牌子挂在了长征医院,将该院的肾脏移植和肝脏移植进行了强强联合,为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的再次腾飞创造了新条件。而身为中心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肝胆外科学会常委的傅志仁,心里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把中心建设成全军第一个器官移植医学中心,甚至是第一个器官移植医学研究所。
   


    《华东新闻》 (2003年11月21日 第二版)

当年我就是看到这遍文章增强了换肝的信心,慕名找到傅志仁教授,并顺利于2004年1月6日换肝。谢天谢地,谢傅志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5: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开心果 发表于 2014-12-8 15:34
“换肝”高手傅志仁

    严志明

从看到文章到成功换肝,前后只有二十来天时间,佩服自已的果敢和勇气。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8: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洛阳
开心果 发表于 2014-12-8 15:34
“换肝”高手傅志仁

    严志明



都是仁心仁术的好专家!都是我们移植受者健康的保驾护航人。{:soso_e179:}{: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8:5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请大家注意这是十一年前的报道,在现在看来依然是新闻,依然是那么可亲可爱,倍感亲切,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9: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
13年前我给沈教授打过2次电话,表达在天津一中心想做肝移植手术,沈教授很好,表示要尽快手术,要我给朱志军联系,资料都发过去了,结果单位没有同意,还是02年在老家南昌做的手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08: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开心果 发表于 2014-12-8 15:41
从看到文章到成功换肝,前后只有二十来天时间,佩服自已的果敢和勇气。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

{:soso_e130:} 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催生了一个伟大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11-11 09:41 , Processed in 0.0401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