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术前常见心理状态
希望心理状态患者常见心理特点
- 热切希望通过移植手术彻底治愈
- 认为手术是能带来新生活的唯一希望
- 但有时期望值过高,对困难估计不足
希望心理状态患者画像
- 大多数文化层次较高,经济情况较好
- 患病期间通过书刊、杂志、咨询等途径对移植方面的知识有一些了解
- 喜欢将了解到的情况与自身相对照
- 情绪不稳定,既对移植充满希望,又容易受负面信息的影响
- 自信心容易受挫
针对此类心态的建议
请与您的移植医生及护士进行详细的沟通
- 尽可能了解正确的、完整的移植方面的知识
- 了解移植是一门严密的科学,是经过突破各种困难、逐渐成熟起来的医学成果,请消除不必要的疑虑
- 但也应该意识到移植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也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不能心存盲目的幻想
焦虑心理状态患者常见心理特点
导致焦虑心态的原因:
- 对手术及治疗顾虑重重,既希望通过手术解除痛苦,又担心手术风险大
- 担心医疗费用
主要表现:
- 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易怒、烦躁、心悸、心率加快、气促多汗、血压增高
- 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胃部不适、腹痛、腹泻、尿频等症状
- 不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等
针对此类心态的建议
- 尽可能的向医护人员了解移植的知识、及手术医院开展移植手术的情况
- 了解其他同类病人的情况
- 了解治疗的大约费用,如有困难,向社会、亲友寻求多方面的帮助
- 在心理医生及相应护士指导下进行放松治疗,如气功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
- 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抑郁心理状态的心理特点
导致抑郁心态的原因:
- 患者因长期的治疗而对治疗失去信心
- 对自身病情及未来悲观失望
- 希望行肝移植手术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但更担心手术失败
主要表现:
- 情绪低落
- 消极、忧心忡忡
- 自我感觉不良、有自责自罪感甚至自杀倾向
- 动作减少或激越
- 睡眠障碍等
抑郁心理状态患者画像
- 一般文化程度较低
- 收入较差
- 长期疾病令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
- 对日后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费用而忧心忡忡 对将来能否从事劳动丧失信心
针对此类心态的建议
请您记住:
对于您的亲属、子女、家庭而言,您是独一无二的,您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需帮助,您可以:
- 寻求多方面的经济支持
- 请求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 必要时可小剂量服用抗抑郁药
移植手术后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术后,在重症监护期间,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
- 烦躁不安
- 兴奋
- 言语错乱
- 高度紧张或情绪低落
- 失眠
- 早醒
- 食欲差等
造成此异常状态的原因
心理因素
- 对手术成功的担忧
- 术后疼痛
- 隔离病房内远离亲属的孤独
- 接受他人器官移植的患者,可能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反应”
- 药物副作用
- 部分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思维异常、嗜睡、焦虑等
- 环境因素
- 重症监护室中各种抢救仪器的声音、各种管道对患者活动的限制,各种操作声等均可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和恐惧感
针对此种状况的建议
•术前
家属与患者最好尽可能的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医护人员的
技术水平、目前肝移植的效果及生活前景等,以良好的心态
接受手术
•术后
医生、护士会尽可能减轻环境的干扰,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患者可放松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争取尽快度过重症监护期
术后1周内的常见心理状态
移植术后1周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最高、程度最重
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的前5位因素依次为:
- 排斥反应
- 康复知识缺乏
- 生活自理问题
- 药物不良反应
- 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
您可以这样做
- 您要知道,排斥反应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 请尽可能的多了解各类康复知识
- 在不能自理期间,可向家属和护士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减轻焦虑、恐惧的心理
- 初次服用免疫抑制剂时,可能会出现医学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可积极与医生护士沟通,了解应对措施
- 无论如何,按医嘱服用非常重要
术后3个月时的常见心理状态
本期特点:抑郁、焦虑逐渐减轻
- 对康复知识逐渐了解
- 移植器官功能逐渐恢复
- 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
- 移植术后恢复较好的病友传递的经验
对自己战胜疾病有了信心
焦虑、抑郁逐渐减轻
感染是导致术后3个月抑郁、焦虑的主要因素
- 此期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感染
- 有病友因感染而第2次、第3次住院,增加焦虑情绪
您可以这样做
- 了解预防感染、排斥的知识
- 按照医生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感染
- 了解感染、排斥的主要表现
- 加强自我监测,每日记录体温、尿量、体重等
- 按医嘱服药
- 定期随访
术后1年的常见心理状态
此期患者焦虑、抑郁的首要原因是经济问题,其次是排斥、工作、家庭及社会问题
- 部分移植受者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因经济原因而导致焦虑、抑郁
- 部分受者术后恢复了工作,但由于身体原因需经常请假,他们害怕因生病而失去工作,故常常心理不佳、情绪低落
- 自感社会价值降低,生活受控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从而产生无助感
- 经济收入较低的受者,此期均有焦虑、抑郁症状,且程度较重
您可以这样做
- 与医生说明情况,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价格低廉的免疫抑制剂
- 寻求更多的社会、家庭支持,减轻经济负担
- 移植后一段时间在各方面生理指标正常情况下,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各种社交活动,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使自己即使处在劣势情况下也能有较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尽快融人社会
亲属器官移植受者的心理活动更为复杂
有研究显示:肾移植受者供体为死者时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为32.2%,而当移植肾的供体是活着的亲属时,可高达57%
亲属器官移植受者除了有着与尸体器官移植受者同样的心理压力外,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包括:
- 觉得愧对家人,从而产生内疚、不安、自责及负罪感
- 会担心提供器官亲属的手术及身体状况
- 因加重家庭的经济压力而产生自怜、压抑、忧郁等心理困扰
您可以这样做
- 尽量居住在阳光充足、色彩明朗协调的房间
- 尽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 了解器官移植的相关知识及活体器官移植的优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意识到亲属供者是出于对您无私的爱而作出的伟大奉献,尽快恢复健康才是对亲属供者的最大回报
- 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培养兴趣爱好,转移对病情的过度关注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寻求心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