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溪关爱 于 2019-11-19 10:25 编辑
术后重症监护期间的异常心理状态
术后,在重症监护期间,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 烦躁不安 兴奋 言语错乱 高度紧张或情绪低落 失眠 早醒 食欲差等
造成此异常状态的原因
心理因素 药物副作用 环境因素 针对此种状况的建议 •术前 家属与患者最好尽可能的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医护人员的 技术水平、目前肝移植的效果及生活前景等,以良好的心态 接受手术 • 术后 医生、护士会尽可能减轻环境的干扰,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患者可放松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争取尽快度过重症监护期 术后1周内的常见心理状态
移植术后1周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最高、程度最重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的前5位因素依次为: 排斥反应 康复知识缺乏 生活自理问题 药物不良反应 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
您可以这样做
您要知道,排斥反应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请尽可能的多了解各类康复知识 在不能自理期间,可向家属和护士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减轻焦虑、恐惧的心理 初次服用免疫抑制剂时,可能会出现医学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可积极与医生护士沟通,了解应对措施 无论如何,按医嘱服用非常重要 术后3个月时的常见心理状态 本期特点:抑郁、焦虑逐渐减轻 对康复知识逐渐了解 移植器官功能逐渐恢复 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 移植术后恢复较好的病友传递的经验
对自己战胜疾病有了信心,焦虑、抑郁逐渐减轻 此期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感染 有病友因感染而第2次、第3次住院,增加焦虑情绪
感染是导致术后3个月抑郁、焦虑的主要因素 您可以这样做
了解预防感染、排斥的知识 按照医生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感染 了解感染、排斥的主要表现 加强自我监测,每日记录体温、尿量、体重等 按医嘱服药 定期随访
术后1年的常见心理状态 此期患者焦虑、抑郁的首要原因是经济问题,其次是排斥、工作、家庭及社会问题 部分移植受者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因经济原因而导致焦虑、抑郁 部分受者术后恢复了工作,但由于身体原因需经常请假,他们害怕因生病而失去工作,故常常心理不佳、情绪低落 自感社会价值降低,生活受控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从而产生无助感 经济收入较低的受者,此期均有焦虑、抑郁症状,且程度较重 您可以这样做
与医生说明情况,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价格低廉的免疫抑制剂 寻求更多的社会、家庭支持,减轻经济负担 移植后一段时间在各方面生理指标正常情况下,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各种社交活动,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使自己即使处在劣势情况下也能有较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尽快融人社会 亲属器官移植受者的心理活动更为复杂
有研究显示:肾移植受者供体为死者时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为32.2%,而当移植肾的供体是活着的亲属时,可高达57% 亲属器官移植受者除了有着与尸体器官移植受者同样的心理压力外,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包括: 觉得愧对家人,从而产生内疚、不安、自责及负罪感 会担心提供器官亲属的手术及身体状况 因加重家庭的经济压力而产生自怜、压抑、忧郁等心理困扰
您可以这样做
尽量居住在阳光充足、色彩明朗协调的房间 尽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了解器官移植的相关知识及活体器官移植的优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意识到亲属供者是出于对您无私的爱而作出的伟大奉献,尽快恢复健康才是对亲属供者的最大回报 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培养兴趣爱好,转移对病情的过度关注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寻求心理安慰

更多资讯
欢迎订阅“小溪关爱”官方微信: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公众账号“小溪关爱” -或搜索微信号:xiaoxiguanai -或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