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罗刚胡德荣通讯员秦嗣萃)肝癌肝移植“上海复旦标准”日前出台。专家认为,尽管并非是强制性标准,但其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作出决策,有望改变目前国内在肝癌肝移植上适应症把握不严、各行其是的做法。
据该标准起草人之一、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樊嘉教授介绍,目前国外通行的肝癌肝移植手术标准分别有Milan标准、UCSF标准、Pittsburgh标准等。其中Milan标准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筛选标准,但并不完美,比如它会将很多有可能通过肝移植得到良好疗效的肝癌病人拒之门外,也很难适用于活体供肝肝移植及中、晚期肝癌降期后行肝移植的筛选,并不太符合我国国情。目前我国每年开展肝移植在4000例左右,其中肝癌肝移植占30%~40%,比例较国外明显偏高。
樊嘉教授等近5年来通过对251例肝癌肝移植病例进行不同筛选标准对预后影响的比较研究表明,当把适应症扩大为:单发肿瘤直径≤9厘米,或多发肿瘤≤3个,且最大肿瘤直径≤5厘米,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厘米,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时,其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达88%、80%、80%及90%、88%、88%,较之Milan标准的86%、77%、77%及91%、86%、86%,没有明显差异,但入选病例显著增多。
专家表示,这一肝癌肝移植适应症新标准在不降低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情况下,显著扩大了肝癌肝移植的适应症范围,能使更多肝癌患者从肝移植中受益,也有助于对肝癌肝移植领域的规范。 来源:健康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