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竹贝千章

[旅游风光] 扫街(更新中)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5: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昌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5: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昌平

       古观象台最初为元代的司天臺。元(蒙古)灭金、宋后,将开封和杭州的司天监人员都集中到了大都。在王恂和郭守敬的带领下,他们改筑大都城的东南角楼,建立司天台,并且制作了浑仪、简仪、圭表、浑象等观测仪器。元末明初,司天台毁于战火,设备全部运往南京的鸡鸣山观星台。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由于设备依然留在南京,所以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凭肉眼观测。

    正统四年(1439年)至七年(1442年),行在钦天监监正皇甫仲和仿照南京的设备,复制了浑仪、简仪、圭表、浑象等仪器,并将内城城墙的东南角即元司天台的旧址改筑为观星台,从此开始了连续的天文观测活动。

    台边西侧最初建有紫微殿,数年后的正统十一年(1446年)又增筑了晷景堂,从而形成目前的建筑布局。崇祯二年(1629年)至八年(1635年),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作了一大批天文仪器,包括纪限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沙漏等,安放在台上。

    清代起观星台改称观象台。康熙八年(1669年)至十二年(1673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按西方天文学的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在明代仪器的基础上督造了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地平纬仪)、纪限仪(距度仪)、天体仪等大型新仪放置台上,原有的仪器则被移往台下。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五十四年(1715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纪理安又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这时由于设备增多,场地显得不足,因此将观象台向东延伸五米,并重新安排了仪器的位置。乾隆九年(1744年)至十九年(1754年)仿照古代浑仪并采用新刻度制造了玑衡抚辰仪,是清代铸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天文仪器。





西人笔下的古观象台
近代[编辑]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观象台所在的内城东南属于德国占领区。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参观古观象台后决定将台上天文仪器作为战利品运回德国。他在联军占领军军事会议上提出观象台的古天文仪器是德军战利品,引起法军不满。法军统帅优依隆提出,观象台中有的仪器是在法国制造的,因此法国应该获得一部分。经过争执,两国占领军决定平分古观象台仪器,德国有优先挑选权。最后的商议结果是,明代浑仪、清代天体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仪和纪限仪器归德国,明代简仪、清代地平经纬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和象限仪归法国。

    1900年12月,德法军队将观象台的天文仪器拆卸,运往两国使馆。此后清廷紧急制作了小型地平经纬仪和折半天体仪以供使用。法国获得的五具仪器一直存放于使馆中,后迫于公众舆论,在1902年归还中国。德国获得的五具仪器于1901年8月运往德国,按照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命令,于1902年4月安置在波茨坦皇家花园的桔园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依据《凡尔赛条约》第131条的规定,这些天文仪器也于1920年6月被归还中国,1921年4月运抵北京。

现代[编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观象台改称中央观象台,隶属于教育部。1921年在其东北角增建了一座三层混凝土结构的观测楼。1929年起再次改名为国立天文陈列馆,此后只进行气象活动,不再进行天文观测,而成为一个博物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保护仪器安全,明代制作的浑仪、简仪、漏壶(2件)、圭表和20世纪初制作的小型地平经纬仪、折半天体仪等7件仪器被搬往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博物院存放,台上清代铸造的8件大型古仪由于拆装运输的困难而未南运。

    1956年5月1日,作为北京天文馆的分馆,它改名为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并正式对外开放,1959年后关闭。其间修建北京地铁时有人提议将古观象台拆除,周恩来得知后批示地铁绕道施工。

    因长年失修、雨水渗漏与唐山大地震等原因,古观象台东南角在1979年8月17日坍塌。事后台上安置的古代仪器全部撤至台下安放,并对观象台进行维修工作。1982年修缮完毕,1983年4月1日对外开放,并正式命名为“北京古观象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3 19: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竹贝用心啦
谢谢给我们介绍了这段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4 17: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洛阳
学习了!谢谢竹贝千章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2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昌平
九九 发表于 2014-10-23 19:55
竹贝用心啦
谢谢给我们介绍了这段历史。

谢谢久久兄,的确用心了。我非常喜欢小野丽莎唱的《大明劫》,感觉古台的这段历史与这首歌非常相配,画面感很强,故做此片请大家观看。说来古台与南京还有一段因缘。现在台顶上陈列的都是清代仪器,明代的仪器于上世纪30年代为避华北战火迁至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点评

欢迎你来南京!登上紫金山听你实地讲解。  发表于 2014-10-27 1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2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昌平
灿烂夏花 发表于 2014-10-24 17:28
学习了!谢谢竹贝千章的分享!

谢谢夏花,已经看到您游深圳的帖子,非常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4 23: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学习古观象台史!谢谢竹贝千章研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18: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怀柔
饶编 发表于 2014-10-24 23:57
学习古观象台史!谢谢竹贝千章研究、分享!

谢谢饶编,京城故事多啊!{: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5 22: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听乐赏片~~~谢谢竹贝的精彩分享~~小野丽莎的《大明劫》很动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10 22:52 , Processed in 0.0378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