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4|回复: 1

浙大一院心胸外科 9天内成功实施3例心脏移植手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08: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浙大一院心胸外科 9天内成功实施3例心脏移植手术
作者: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王蕊
来源:杭州网 - 都市快报   2015-01-23 06:24:08


“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个好年了!”尽管距离2015年的春节还有段时间,49岁的何先生已经掰着手指数日子了。何先生是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前不久刚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如今,他的家人再也不用担心他随时会因心衰发作,危及生命了。

包括何先生在内,近日,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在9天内,成功完成了3例心脏移植手术。

“他们3个患的都是扩张性心肌病,来时已处于疾病的终末期,很严重,若不及时做心脏移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浙大一院心胸外科主任倪一鸣教授说,“作为医生,我们要感谢器官捐献者和患者的信任,因为他们的信任,我们才能在9天之内完成了3例高难度心脏移植手术。”

壮年之际查出心脏病 经常胸闷气急,连躺着睡觉都是奢求

何先生,身高1米76,五六年前因胸闷、气急去医院就诊查出扩张性心肌病。从此,疾病就像恶魔一样如影随形,不断吞噬他的生命。“不能跑,不能跳,不能平躺,不能感冒,一感冒就会引起心衰,一旦心衰发作就太难熬了,总感觉胸口有块大石头压着,压得我透不过气。”何先生说,“很多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生不如死应该就是这个感觉吧。”

“扩张性心肌病是心脏移植的主要适应人群,约占60%-70%。”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心脏病区副主任马量主任医师说,心脏移植是唯一可以挽救何先生生命的途径。可是由于供体稀缺,“换心”是个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浙江省第一例心脏死亡后自愿捐出心脏并移植成功的案例

在等待供体的一年中,何先生的病情每况愈下。2014年年底,他再次因心力衰竭急诊入院,这一次心脏“罢工”几乎要了他的命。住院期间,他只能把床摇高,半卧着睡,可就算这样,他还是经常半夜里被憋醒。更糟糕的是,他的肝、肾、呼吸功能等也开始衰竭。

看着何先生的病情日益加重,供体又遥遥无期,家人开始暗中为他准备后事。此时,浙大一院的医生们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一天晚上,得知距杭州200多公里外的地方有一位心脏捐献者,医生们果断决定连夜前往,最终在捐献者心脏死亡后,成功获取供体,并快速将获取的心脏植入何先生的胸膛,手术完成时已是第二天黎明,这也是浙江省第一例心脏死亡后自愿捐出心脏并移植成功的案例。

再过几天,何先生就要出院了,他说:“我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换了一个人,行走自如,肚子不胀了,腿不肿了,小便也正常了。移植前,我要靠打大量的利尿剂才会有一点点小便。出院后,我要先在家睡上几天,把这几年的觉都补回来。”

6天之后浙大一院又完成了两例心脏移植

与何先生一样幸运的还有陆先生和孙女士。

陆先生不仅是一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还饱受着肾病的折磨。心、肾功能不全互相“打击”,形成恶性循环,正加速击垮着他的身体。心脏移植和肾移植分别是治疗陆先生罹患的两种疾病的最终手段。浙大一院心胸外科与肾病中心的专家们为陆先生设计了优化方案,在何先生移植后的第6天,陆先生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格外顺利,术后的恢复也完全符合预期。目前,他的肾功能已恢复至术前水平,并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

就在陆先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后的第三天,浙大一院又实施了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姓孙,在给她移植前,医生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越高,意味着心脏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把血液泵入肺里完成氧合。久而久之,她的心脏可能会因此发生“过劳死”。可是,她的肺血管阻力却接近心脏移植手术禁忌的“红线”。

手术风险很大,但心脏移植是挽救孙女士生命的唯一方法,医生们决心放手一搏。经过1周多的生死较量,孙女士终于转危为安。

浙大一院心胸外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年心脏手术量连续3年超过1000例。1998年完成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至今,已完成心脏移植手术10例,其中有心肺联合移植、心肾联合移植。此次,9天内成功实施3例心脏移植手术算是破了纪录。

我国每年捐献的心脏仅200多颗

心脏好比人体的发电机,稍有一点电力不足,身体就会出现不适。马量主任医师说:“当心脏出现问题,我们一般会先考虑吃药、介入、搭桥等内外科手段进行治疗,当一个器官进入移植阶段,那就意味着生命进入了倒计时。目前,扩张性心肌病、暴发性心肌炎、冠心病晚期,风湿性瓣膜病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心脏移植患者。”

浙大一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教授是我国器官移植的领军者,浙大一院器官移植的数量、质量在国内外都首屈一指。不过多年来,心脏移植的数量远远不及肝移植、肾移植的数量。

原因是:一方面,心脏捐献稀缺。理想状态下,一个人去世后,可以捐2个肾、1个肝、1颗心、两个肺及一对角膜,但从实际统计来看,我国每年肾脏捐献数量是最多的,约5000-6000个。其次是肝脏,约2800个,捐献心脏是最少的,仅200多颗。

另一方面,心脏无法像肝脏、肾脏一样,可以通过活体移植,即亲属间捐献。心脏只能在患者去世后才能获得。且供体与受体之间的体重相差要控制在20%以内。即一个体重为100斤的受体,供体的体重必须在80斤-120斤之间。这是因为,小心脏带不动大身体,而大心脏放不进小身体。而且体重相差太大的人,心脏血管大小粗细不一,手术吻合难度会增加。

加上心脏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器官,离开人体后,若不立即进行低温(4℃以下)保存,不到半小时就会坏死。低温保存的时间也不能超过6小时,最好在4小时之内植入受体(包括路上配送的时间,取出受体“病心”的时间)。否则,心肌细胞会大量死亡,影响移植后的心功能。而肝脏,理论上保存10个小时内都可以用。肾脏则更长,可达24小时,所以这也局限了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保护心脏的三个建议
多素少荤、坚持锻炼、保持好心态


器官捐献,成就不平凡之旅。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1月18日,已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34239人,已成功捐献2996例,已救治器官衰竭患者8325名。倪一鸣教授说,如果市民有逝世后捐献器官的想法,不妨登录“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看一看(http://www.savelife.org.cn/),这是由国家卫计委等合作创办的,每位中国公民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线登记自愿捐献器官,并有权随时修改或取消捐献登记。

保护好心脏很重要,马量主任医师建议,饮食多荤少素,吃太好,高油高脂饮食会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不论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是冠心病,最终都会让心脏受累。如果有一段时间经常在外聚餐、应酬,最好能清清肠,吃清淡一些;坚持锻炼,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保持好心态,俗话说,“病由心生”,说的就是这个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1-30 15: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浙大一院心胸外科 9天内成功实施3例心脏移植手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4-11 16:16 , Processed in 0.0241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