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5|回复: 3

一场希冀生命永续的探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8 12: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一场希冀生命永续的探寻
注:2015年7月4日至7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京津汉关于器官捐献与移植的现状及社会伦理问题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完成了历时十一天的关于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实践调查。在实践过程中,7名队员完成了600份纸质问卷的发放,参观了武汉器官捐献志愿者纪念林,并实地采访武汉市红十字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中国红十字会)、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中心(天津市红十字会)等三个相关机构,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器官捐献的现状,解决了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为后续的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始于足下(7.4~7.6)

        7月4日晚,我们坐在各自寝室统计问卷填写结果时发现,实践第一天的成果着实令人欣喜。600份纸质问卷,计有效问卷583份。考虑到线上问卷的单一性,我们实地奔波于武汉六所高校而不仅仅是动动手指依赖于问卷星。
       从调查结果分析,大多数同学都是对器官捐献行为持支持态度的,有过半的同学表示自己愿意做出器官捐献的行为,但当在我们问到他们身边是否有过器官捐献的经历的时候却少之又少,说明器官捐献的事业还处于基础发展阶段,大家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当问到该如何激发群众的捐献热情时,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自己与亲属等待移植时的优先权。事实上,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器官分配体系,每个患者根据配型、距离、病情等进行排序等待,如果本人及直系亲属有过捐献史,会使患者的排序靠前。可见这一措施若能为大众所熟知,必将取得更大的激励效果。
        在回答拒绝捐献器官的原因时,多数人表示最担心的是家人的反对和器官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使用。从上面问题的调研结果可以得出初步分析:我们迫切需要的是规范器官捐献的相关方式,做到相对透明,从而进一步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接受,进而推动我国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
             1.jpg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问卷分析)         
         次日瞻仰武汉遗体捐献者纪念林。
         我们到达后,很幸运地遇到一位女士带着女儿来纪念碑前看她的母亲。老人是2012年9月因乳腺癌去世的,家人依照遗愿在其逝后把遗体捐给了中南医院,最后老人的眼角膜为三个人找回了光明。
         老人的名字和上百个捐献者的一起被刻在一块碑上,间隙很小,也没有刻生卒年月摆放照片的地方,以至于很多亲属把逝者的小型证件照贴在狭小的空隙里,很是突兀。为此,陈阿姨及其家人对红十字会的善后工作有些不满。陈阿姨觉得,红十字会应该给捐献者一份特殊的哀荣。
         中国红十字会,这个国内最大的社会救助团体已经走过了一百一十一年历史,然而武汉市的器官捐献事业仅仅启动十余年,方兴未艾。话题的社会敏感度、举步维艰的法制化进程与这几年人们对红会些许传闻的质疑交织在一起,成了束缚器官捐献在社会上普及化的漫天大网。正如我们后来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得知的那样,资金、人员的不到位让这个百年老会也一筹莫展。
         
        自2000年武汉市出现了第一例也是当年唯一一例遗体捐献开始,此后十余年捐赠者数量不断攀升,到现今,八块纪念碑已经快全部刻满。即使是这样,我国人体器官的供求比还是极其不平衡。每一家有移植资格的医院都有数不尽的患者在排队等待供体,然而大部分人都在漫长的等待中耗尽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   
       中国的器官移植进程为不完善的法律法规所束缚,也深受封建观念荼毒,但作为拯救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途径,我们必须为不可为之事。

                                                                                           抽丝剥茧(7.7~7.12)
         前期活动结束后,我们顺利开启了三个相关机构的探访之旅——武汉市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天津市红十字会。在这些地方,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到政府层面,从上层建筑的角度直面这一社会问题。
          武汉市胜利街162号,静静伫立着一个被脚手架遮挡住的小楼房。我们在这里受到了武汉市红十字会骆主任的接待,在接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我们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具体的捐献流程。捐献者指定一个执行人后,到红十字会领取并填写《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发捐献联系卡,等到捐献者去世后联系相关医院,最后7—10个工作日到纪念碑刻字并发放证明。
二、调查问卷。骆主任对我们的调查问卷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应该只关注于一点,不可面面俱到,表述不可过于繁琐,对于问题的设置要向正能量引导。对于器官移植应该从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三个方面统计。
三、纪念碑以及纪念馆问题。我们向红会反映家属的建议,纪念碑能不能扩建一些?纪念馆为何关闭?器官捐献过程中红会的工作人员是否能更加重视?骆主任向我们解释他们现在也正在打算扩建纪念碑,但容量仍然是有限的。纪念馆闭馆是因为确实容纳不下所有捐赠者的纪念物了。“我们要遵从捐献者的意见,他们做出这个选择本就本着与世无争的愿望来的,如果为了纪念馆里的位置而争执就违背了他们的意愿。”

          大名鼎鼎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坐落于北京的干面胡同,一栋砖红色楼房毫无华饰,远处看与周围的民居融为一体。一名负责人将我们带至其办公室,与我们畅谈红十字会总会的器官捐献受理工作情况。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我们解决了在武汉红十字会了解情况时关于流程细节的困惑。在这里负责人告诉我们,因为2010年全国试点工作才正式展开,年轻的捐献流程确实存在着缺陷,但所有的工作都在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在捐献者意外或正常死亡之后,遗体将在红十字会与计生委的专业协调员的共同监督下完成交接,所有的可用器官分配都是由国家计生委共享平台进行公正分配,在待捐状态下,移送受者医院。
在谈到当今捐献主体的年龄趋势的时候,工作人员纠正了我们关于捐献主体主要是年长者的观念——根据数据表明,捐献来源正在年轻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人将成为未来的社会主导,他们承上启下,将成为社会观念转变的扛旗者。
                      4.jpg
              (图为实践队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会合影)
        天津市红十字会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陕西路,在这里我们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天津红会人体器官捐献中心的龚主任对我们对于这一课题的关注十分感谢与新闻,并表示愿意以非官方的身份解答我们的疑惑。
      龚主任说道,当今制约我国这项事业发展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传统观念束缚,二是不完善的立法与制度。主任说,全国范围内该领域的发展水平非常不平衡,器官捐献事业尚未完全起步,更不用说进行制度建设了。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3月1日天津市成为了第一个出台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条例的地区,进一步对器官捐献进行规范管理。
      然而当说到一些人对该部门有些不满时,主任很无奈的说,天津近年来每年有50例遗体捐献者,50例器官捐献,30例角膜捐献,而且负责管理这些的器官捐献中心一共只有5名工作人员,无法毫无疏漏。另一方面,器官捐献与献血、殡葬制度改革相比起步较晚,尚属新兴事物,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5.jpg
            (图为实践队与天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合影)

          很多时候人们爱把社会上的顽疾胡乱归因,总觉得为官者身居庙堂之高却无所作为。我们不管现今政府是否清明依旧,至少这些天我们看见的是深深的无奈与无力。器官捐献起步晚、程序复杂,其自带的伦理问题也总是被有意回避,对于这样一项事业我们需要给予时间与支持。正如俄罗斯作家拉宾所言,如果所有人都坐在木头上喊口号而不是去拉木头,社会的进步将是镜花水月。

                                                                          筚路蓝缕(7.13  至今)

           在中国的主要城市,红十字会都设有人体器官捐献中心,负责处理当地的器官捐献相关事宜,这也就是我们此行以走访红会为主的原因。然而令我们没想到的事,红十字会除了面向社会人士进行宣传动员以外,早就设有专门的青少年发展中心,并且走进了各个高校,促使大学生在医疗“三献”方面(献血、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这无疑与我们本次实践的最终目的——器官捐献的高校宣传不谋而合。
          经天津市红会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的介绍,我们于次日到访位于天津大学城的天津师范大学。尽管处于考试周,天津师大红十字会会长路婉婷及其指导老师黄老师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红十字会在天津师大的发展历程。
           天津师大红十字会始于80年代,从一个仅有几十人的无名社团发展为了如今规模超千人的校级组织。在鼎盛时期,红会招新可以受到比校学生会还多的关注,即使是近年红十字会受到了不良舆论的影响,每年的招新报名表也有七八百之多。除常规的志愿者招募及医疗捐献外,他们还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手语培训、防艾教育、探望孤寡老人等活动。他们还准备在今年年底将器官捐献正式的带进校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新兴的事业。
                           6.jpg
         (图为实践队与天津师范大学指导老师和学生负责人合影)
           受到天津师范大学校红会的启发,我们经过一番调查询问后得知在华科有校红十字服务队,其工作主要包括急救知识的培训以及相关活动急救处理,防艾知识的宣讲和志愿者培训,但并未涉及三献的工作。那么器官捐献进校园活动又该如何开展呢?于是我们又电话联系了湖北省红十字会了解相关情况。闫科长(音)向我们介绍了华科在2005年是成立了校红十字会,可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逐渐退化为现在的红十字服务队,一个没有茁壮成长反而逐渐衰败的组织,其中复杂的原因我们也难以深究,但结果还是令人叹惋。
          最后我们又致电了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想要咨询一下如何在高校内开展器官捐献的宣传活动。接待人员十分热情,邀请我们到办公室去面谈商讨。最后我们约定于九月初亲赴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中心,商讨后续的校内宣传工作。
   
          一路下来,我们走的磕磕绊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应接不暇。我们是秉承探究中国器官捐献现状的信念而来,我们是漫漫求索的追寻者。不断有人问我们意义何在?而我们要说意义在于对于器官捐献我们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只是新闻报道里感人事迹,也不再是对死亡后事的盲目忌讳,而是知道了目前中国器官捐献事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有重视程度因素、文化氛围影响、法律完善程度影响。而我们能做的也许很有限,但是如果在我们的努力下能有人对器官捐献有新的认识,能从知晓到支持到参与,一切的辛苦付出就有了应有的回报。
             彼岸花开,花开千年,指引轮回,当最后生命碾落成泥,何不亦让之芬芳弥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8 16: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作为一名器官移植受者,更清楚器官捐献的意义。对于你们为探寻生命永续、了解器官捐献现状而付出的努力表以致敬!器官捐献功德无量,是传递生命的大爱。你们辛苦了!可喜的是,如今,在传统观念极强的我国,公民身后器官捐献善举已经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1 22: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器官捐献工作的宣传、推广从校园做起,非常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5 15:15:53 来自手机哦!!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植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6-3 02:43 , Processed in 0.0317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