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溪关爱 于 2019-5-6 13:02 编辑
关于排斥反应 器官移植后,这种“非己”的器官存在于受者体内,会受到体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以及抗体系统的“攻击”,即排斥反应 目前,各种类型的排斥反应仍然是器官移植领域最核心的问题,是影响移植物和移植受者存活的根本原因 排斥反应的分类 什么是超急性排斥反应 - 比较少见,是反应最急剧、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
- 多发生在移植术中血管开放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在24小时内。
- 发生原因是体内存在针对供肾的抗体。
- 由于肝脏的免疫特惠性,肝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极少见
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 移植手术前仔细的选择供体器官并做组织配型,可使超急性排斥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 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一旦诊断明确,必须切除移植器官。
什么是急性排斥反应(AR) - AR是临床最常见的排斥反应,是造成移植器官损伤的主要免疫因素
- AR可发生在移植后的任何时间,但多发生在移植后3个月内,尤其在移植后第1个月内最常见
- 肾移植AR发生率为20%-40%
- 约30%-70%的肝移植受者在移植后1年内至少发生1次AR
慢性排斥反应(肾移植) - 慢性排斥通常发生在肾移植3 个月后,常表现为肾功能缓慢减退,血肌酐进行性升高
- 慢性排斥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异常。如CNIs类药物的肾毒性
- 肾活检是诊断慢性排斥最可靠的方法
慢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 - 免疫抑制剂剂量不足
- 环孢素A暴露浓度不稳定
- 患者依从性差
- 肾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 高血压等
慢性排斥反应(肝移植) - 肝移植的慢性排斥反应也叫胆管消失综合征,通常发生在移植后数月,是肝移植后慢性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发生慢排的危险因素
- 反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及难以控制的急排
- 原发肝脏疾病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 HLA匹配程度低
- 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等
请记住: - 您一直处于发生排斥反应的危险之中。
- 不规范的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更多资讯
欢迎订阅“小溪关爱”官方微信: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公众账号“小溪关爱” -或搜索微信号:xiaoxiguanai -或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