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CKD)生化指标变化
CKD起病隐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KD的早期诊断可打破这一现状,是近年来肾脏病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肾脏参与机体内多个系统的调节,可导致多个系统的紊乱,如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进程的各个阶段,诸多生化指标会发生变化,需要我们的关注,例如直接反映肾脏损伤情况的尿蛋白、血肌酐,反映并发/合并疾病情况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血红蛋白,但仍有一些十分重要的生化指标容易被忽视:
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BALP是碱性磷酸酶同工酶中的一个亚型,与骨转运直接相关,且不受肾功能影响,较PTH更能准确评估CKD患者骨转运状态。CKD患者血钙水平下降,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多,BALP随之增多。提示可用于判断CKD患者体内钙状况,反映骨转运状态,对判断CKD患者骨代谢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②血磷
在CKD1-3期,血磷升高可促进PTH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尿磷排泄,以保持血磷的平衡。因此临床常见此期患者血磷处于正常范围,而PTH已有所升高。在CKD4-5期,由于钙磷代谢失偿,则出现明显的高磷血症。大量证据表明,长期高磷血症不但是CKD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CKD患者(包括透析患者)发生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③血钙
机体校正血清总钙正常范围是2.1-2.5mmol/L,CKD患者血钙波动较正常人群大,此外,血钙只占体内总钙1%左右,大部分钙沉积在骨中。高钙血症是促进血管钙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2017年KIDGO指南和2019年中国指南均推荐CKDG3a至G5D期避免高钙血症的发生以降低血管钙化风险,需要磷结合剂治疗的CKD G3a至G5D期患者,建议限制含钙磷结合剂的使用。
④血清1,25(OH)2VitD3
随着肾功能逐渐下降,1-α羟化酶分泌减少,维生素D转化为有活性的1,25(OH)2VitD3减少,甲状旁腺细胞膜上的VDR数目下降使甲状旁腺对血清1,25(OH)2VitD3的抑制作用不敏感,PTH生成增多。1,25(OH)2VitD3和PTH可相互调节,PTH能促进肾脏生成1,25(OH)2VitD3,而1,25(OH)2VitD3生成后又通过作用在甲状旁腺细胞上的VDR反馈抑制PTH的合成和分泌。
⑤甲状旁腺激素(PTH)
PTH是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单链多肽,主要作用于骨骼及肾脏。Levin等研究显示,GFR<60ml/min,患者即使血浆中钙、磷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PTH分泌已开始增加。
二、CKD常见并发症与合并症
CKD患者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且易并发多种疾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心血管疾病等)],累及多个器官,加速CKD进展。因此对CKD的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科学应对,可延缓CKD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CKD常见并发症
CKD-MBD
肾脏不仅是一个排泄器官,而且是参与矿物质代谢调节的重要器官。肾功能受损后,CKD-MBD是CKD的常见并发症,患者的血磷、血钙和PTH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这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致残、致死率等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因此,管控CKD患者钙磷代谢与PTH水平对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
治疗指南建议:「3D」原则(控制饮食、合理使用磷结合剂、充分透析)控制血磷,血磷水平控制在0.87-1.45mmol/L;合理使用维生素D类似物、拟钙剂等。尽量维持钙、磷、PTH的综合达标。
心血管疾病(CVD)
CKD患者是CVD的高危人群,GFR每降低10ml/min·1.73㎡,CVD的危险增加5%;血清肌酐每增加0.1mg/dL,CVD的危险增加4%,且CVD是影响CKD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约占CKD患者总体死亡率44%-51%。CVD在CKD1期已出现,患病率随CKD的进展而升高,至维持性透析时达高峰。
CKD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钙化、炎症反应等改变是CV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纠正贫血、改善血脂等基础治疗,对CVD的预防至关重要。
(2)CKD常见合并症
CKD合并高血压
Hanratty等学者对52-69岁高血压患者(N=43305)平均44个月的随访研究显示:收缩压较基线每增加10mmHg,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率增加0.2ml/min·1.73㎡(P<0.01),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增加6%(P<0.01)。《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显示,早在CKD1期就有44.2%的CKD患者伴有高血压,至CKD4期已高达86.1%。随着肾功能下降,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因此控制血压,可以降低CKD发生风险以及延缓CKD进展。相关指南也建议:
①尿白蛋白<30mg/24h的CKD患者控制血压≤140/90mmHg;
②尿白蛋白≥30mg/24h的CKD患者控制血压≤130/80mmHg。
CKD患者可通过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控制血压。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低盐饮食(钠盐摄入5-6g/天)、控制体重(BMI20-24kg/㎡)、适当运动(身体耐受条件下运动5次/周,每次不低于30min)、饮食多样、限制饮酒或戒酒、戒烟、调整心理状态。降压药物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CKD合并糖尿病
NHNES研究调查美国2009-2014年共15675例受试者,发现CK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为25%,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的5.3%,并且大约24%的CKD由糖尿病引起。由此可见,糖尿病人群是CKD的高危人群,是早期需重点筛查的对象。
ADVANCE研究纳入了11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ADVANCE-ON研究对该研究继续随访9.9年。结果发现:对比标准控糖,随访9.9年后发现强化控糖组进展至肾病终末期风险显著降低了45%(P<0.01);此外与CKD3期以后才开始控糖的患者相比,CKD1期或者2期尽早控糖的患者进展至肾病终末期的风险显著降低(-11%vs.-66%,P=0.04)。对于合并糖尿病的CKD患者,尽早干预血糖可大幅减少疾病进展风险,并且强化控糖较标准控糖更为有效。
三、CKD综合管理
CKD不同阶段管理上有所不同。对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有必要定期开展CKD早期筛查,一旦发现就应尽快开始定期监测和合理管理。
对于已经确诊的CKD患者,需要根据CKD分期决定干预模式:
①对于CKDG1-3a期主要管理目标是早期诊断和规律监测,尤其应注意对血压、血糖、脂代谢紊乱和肥胖等危险因素的监控,并调整饮食与生活方式。
②对进展至CKDG3b-5ND的患者则以延缓肾功能进展、评估和处理并发症及合并症为主;重视CKD-MBD及CVD发生风险,定期检测钙、磷、PTH指标变化,评估血管钙化,遵从医嘱,科学管理。
KDIGO指南建议为进展性CKD患者提供多学科医疗管理模式。最后,CKD的综合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必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管理措施。
总结: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隐匿性强,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急性肾损伤、尿路梗阻等高危患者,建议早期筛查与诊断。对确诊CKD的患者,综合管理,努力延长进入透析的时间,提高CKD患者生命的质量。
摘自《慢性肾脏病——早期诊断,综合管理》(来源:肾内时间 2020年3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