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6|回复: 0

[了解肾移植] 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在青年受体内病理学改变的长期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2 15: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青岛
  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的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研究分析了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及中青年亲属活体供肾的青年受体体内移植肾长期存活情况及其病理学改变情况,现摘录部分内容以供学习交流。


  一、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28例青年受体。
  供体纳入标准:(1)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均无异常;(2)肾功能的评估正常;(3)肾脏解剖的评估正常;(4)供体与受体的血型符合临床的输血原则。
  受体纳入标准:(1)年龄为18~30岁;(2)均为首次接受亲属活体移植;(3)临床诊断为终末期肾病,并规律接受血液透析;(4)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性试验(CDC)均为阴性。
  所有患者均签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
  分组:根据供体年龄不同,28例青年受体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
  观察组:供体为高龄供体[男8例,女6例,年龄(59±3)岁],术前血清肌酐(Scr)为(76±14)μmol/L,术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91±16)mL/min,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数为2.0±0.7;受体男14例,年龄(26±4)岁。受体原发病均为未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父子间供肾8例,母子间供肾6例。
  对照组:供体为中青年供体[男5例,女9例,年龄(40±5)岁],术前Scr为(72±15)μmol/L,术前Ccr为(94±13)mL/min,HLA错配数为1.6±1.2;受体男12例,女2例,年龄(24±3)岁。受体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父子间供肾5例,母子间供肾8例,夫妻间供肾1例。
  两组受体的体质量、透析时间、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受体术后常规给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


  二、病理学检查及观察指标
  受体肾移植术后6个月及术后7年返院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术,依据Banff 2007标准进行判断。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的实验步骤参照相关文献。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移植肾术后7年的存活情况,肾移植术后7 d及术后1、3、6、12、24、36、48、60、72、84、96个月的Scr水平。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零时、术后6个月、术后7年活检的移植肾慢性病理损伤评分。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肾移植术后7年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及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细胞间连接蛋白(Cx)43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量。


  三、结果
  (1)肾移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
  观察组和对照组移植肾术后7年存活率分别为78.5%和92.8%,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肾移植受体术后Scr水平的监测结果见图 1。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 Scr水平分别为190、160 μmol/L,术后1个月Scr水平分别为170、125 μmol/L,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图1 两组受体肾移植术后scr水平的变化.png


  (2)移植肾组织的慢性病理损伤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肾移植受体术后慢性病理损伤评分情况见表1。观察组零时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为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分(P<0.05)。两组术后6个月、7年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术后7年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高于零时活检及术后6个月活检(均为P<0.05),零时活检与术后6个月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进一步对肾脏病理损伤进行分层分析显示,肾移植受体术后慢性病理损伤程度主要在于肾小球病变(评分中位数达4分)及肾小管病变(评分中位数达3分)。


表1 两组受体移植肾组织的慢性病理损伤评分的比较.png


  (3)肾移植术后肾间质纤维化及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的变化:
  观察组和对照组肾移植受体术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移植肾组织中TGF-β、LN、CTGF、FN的表达量分别为0.169±0.029、0.162±0.029、0.148±0.051、0.154±0.020,均明显低于零时活检的0.216±0.023、0.198±0.044、0.183±0.025、0.192±0.027(均为P<0.05);
  术后7年的移植肾组织TGF-β和LN的表达量分别为0.160±0.010、0.165±0.018,均明显低于零时活检的0.216±0.023、0.198±0.044(均为P<0.05)。
  两组肾移植受体术后7年移植肾组织中CTGF、TGF-β、LN、FN、mTOR、Cx43表达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图2),提示两组反映肾间质纤维化及细胞衰老的相关指标均接近。
       
图2 两组受体术后7年移植肾组织中肾间质纤维化及细胞衰老指标的比较.png


  四、讨论
  高龄亲属活体肾移植首先要保证供体的安全,即确保供体的留存肾能完全代偿,同时要考虑青年受体的安全性,即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的青年受体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临床资料研究提示,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55~64岁)的青年受体的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术后1~5年人、肾存活率及Scr水平,与接受中青年亲属活体供肾的受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近几年国内大量临床研究也表明,在严格筛选供体条件的情况下,高龄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是安全、可靠的,同时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与接受中青年亲属活体供肾青年受体的移植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移植肾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观察组受体的Scr水平高于对照组受体,但观察组受体的Scr水平能长期稳定在150~170 μmol/L。说明高龄亲属活体供肾与中青年供肾均能满足肾移植受体的正常生理需求。
  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在移植前的慢性病理损伤评分较中青年亲属活体供肾高,提示肾脏具有增龄性改变。观察组在零时活检时的肾小球病变评分高于肾小管病变、肾小动脉硬化指数评分,提示高龄供肾病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损伤。Abrass等研究发现,肾脏在衰老过程中,肾脏间质的病理改变往往要早于肾小球,肾脏间质的增龄性改变可能是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始发纽带,而并非继发于肾小球病理改变。本研究的结果与该文献报道不一致,考虑移植肾的肾小球可能受免疫因素影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慢性病理损伤评分随着移植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7年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高龄供肾在青年受体体内具有与中青年供肾在青年受体体内同样的耐受程度,并未因移植前高龄供肾的增龄性改变而更易受到各种因素所带来的损伤。
  肾纤维化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其中TGF-β是最主要的致纤维化因子,CTGF可调节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在肾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FN和LN是肾脏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它们构成了基底膜的网络状框架,维持基底膜的结构和生理功能,FN和LN可以促进肾脏间质纤维化。mTOR、Cx 43可通过参与细胞外基质的调节、能量代谢途径、细胞代谢周期参与衰老进程。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移植肾组织中TGF-β、LN、CTGF、FN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零时活检,术后7年的移植肾组织TGF-β和LN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零时活检。此外,两组肾移植受体术后7年移植肾组织中CTGF、TGF-β、LN、FN、mTOR、Cx43表达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反映两组肾间质纤维化及细胞衰老的相关指标均接近。结果亦表明青年受体体内高龄供肾仍有增龄性改变,这与相关文献中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后,供肾的增龄性改变延缓,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与接受中青年供肾的病理学改变相似,从病理学角度认为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是安全可行的。


本文摘自《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在青年受体内病理学改变的长期研究》,仅供学习交流,完整准确内容请查阅原文。
原文作者:方佳丽,陈正,马俊杰,李光辉,徐璐,张磊,尹威,赖兴强,郭予和,张异蕊,潘光辉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
原文来源:《器官移植》 2019年3月 第10卷第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11-24 19:59 , Processed in 0.0311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