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回复: 1

[丙肝]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肝/肾移植术后丙型肝炎12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1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全球性流行。2015年全球有710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近40万人死于HCV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并有175万新发HCV感染病例。中国2017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新发报告约21.4万例,其病死率约为0.0087/10万。
  肾病患者的HCV感染率上升,而且肾移植受者常经血液透析和血制品输注等途径感染HCV。肾移植术后HCV感染可能与肝纤维化加速进展有关,是发生肝硬化、肝癌和死亡的高危因素,也与术后蛋白尿、移植后肾病、新发糖尿病、慢性排斥反应以及移植物失功有关。
  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大多源于术后体内残留的HCV重新复制,小部分来源于供肝或输血途径(10%~30%)。感染HCV的移植受体肝脏纤维化进展加速,近20%~40%的患者在移植后5年内进展为肝硬化,导致进展性肝病的发病率、患者死亡率和移植失败率增加。
  肝/肾移植术后HCV感染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对于肾移植术后HCV感染患者来说,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有引起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从而导致移植物失功,降低移植物受体存活率,因此干扰素在肾移植受者中是相对禁忌的。肝移植受者既往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48~72周后,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约30%,且具有显著的副作用。因此,含干扰素的方案已基本不再应用于移植后受者。
  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兴起,为肝/肾移植术后HCV感染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希望。目前国内少有肝/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DAA的临床报道。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报道经DAA治疗肝/肾移植术后HCV感染患者12例,现摘录相关内容以供学习交流。


一、病例资料


  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疾病中心门诊收治的肝/肾移植术后HCV感染者12例,其中3例肝移植,9例肾移植,均接受了以sofosbuvir(SOF)(索非布韦,索磷布韦,俗称“吉一代”)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符合2015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本研究所指的肝/肾移植后丙型肝炎患者主要为术后复发的患者,少数因手术或输血等途径感染。
  12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9例;年龄41~53(48.33±4.44)岁。平均基线HCV-RNA载量8.6×10^6IU/mL,病毒基因型均为1b。移植术后至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3~195月(中位时间60.5月)。


二、抗病毒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为SOF联合ribavirin(RBV)(利巴韦林)、ledipasvir(LED)( 雷迪帕韦)、daclatasvir(DAC)(达卡他韦)或velpatasvir(VEL)(维帕他韦):SOF 400mg/d+RBV 900mg/d或SOF 400mg/d+LED 90mg/d或SOF 400mg/d+DAC 60mg/d或SOF 400mg/d+VEL 100mg/d治疗,疗程为12周或24周。
  DAA药物均为患者自行购买,产地主要为印度,品牌为NATCO或Mylan,少量SOF/VEL(俗称吉三代)药物产地为孟加拉,生产企业Incepta。


三、免疫抑制方案及其他伴随药物


  在抗病毒治疗期间,12例患者采用的免疫抑制药物一般为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强的松(短期使用)及环孢菌素(CsA)等(患者伴随药物见表1)。治疗过程中,11例患者监测TAC的血药浓度,1例患者(编号10)监测CsA的血药浓度。其中6例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术后予以抗乙肝病毒治疗,6例患者考虑高血压,给予适当降压治疗。


表1 患者伴随药物及病毒学应答情况.jpg


四、结果


  (一)生化指标及免疫抑制剂浓度,结果见图1。


图1 肾移植术后(A)和肝移植术后(B)抗丙肝治疗.jpg
  肾移植组患者在治疗4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2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治疗基线比较均下降,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血肌酐(CR)及他克莫司血药浓度(TAC)等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编号10)CsA的浓度未见明显变化。
  肝移植组肝功能(ALT、AST)亦有所改善,且与肾移植组类似,治疗4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2周的ALT、AST与治疗基线比较均下降,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


  (二)病毒学应答,结果见表1、图2。


图2 肝/肾移植术后患者病毒学应答.jpg


  在治疗4周时,33.3%的肝移植患者和100%的肾移植患者HCV-RNA低于检测下限。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时HCV-RNA均低于检测下限。SVR12(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的病毒学应答)率为91.7%(11/12)。未达到RVR(快速病毒学应答)的2例患者(编号1和2)在治疗8周时HCV-RNA低于检测下限。1例患者(编号1)在停药12周时复发,之后该患者接受SOF+DAC治疗后得以治愈,随访18月未复发。


  (三)不良反应
  包括临床不良反应和生化指标异常。其中,临床不良反应包括疲乏(3例,25.0%)、头痛(1例,8.3%)、腹泻(1例,8.3%)、瘙痒(1例,8.3%)、恶心(1例,8.3%),生化指标异常包括贫血(2例,16.7%)、白细胞减少(2例,16.7%)、血小板减少(1例,8.3%)、胆红素一过性升高(3例,25.0%)、肌酐升高(2例,16.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及胆红素一过性升高。1例患者(编号9)抗病毒治疗后肌酐明显上升,停药后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停药2年时死亡,其他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程度轻微,且均在治疗结束后恢复。


五、讨论


  肝/肾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较常见,清除HCV感染对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及减少死亡率等至关重要。对于HCV感染者,干扰素方案因疗效欠佳、耐受性差等原因已逐渐不再使用于肝/肾移植术后HCV感染患者。DAA的应用,为肝/肾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HCV感染患者带来了希望。
  全球公认的HCV基因型有6种,我院以1b、1、3b、2a、3a、6a基因型/亚型为主,4型极少见,HCV主要基因型/亚型在不同年龄段均以1b型占优势。肝/肾移植的HCV感染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也为1b。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病毒基因型亦均为1b。
  随着DAA的研发和应用进展,截至2018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批准了13种DAA药物。目前已上市的DAA根据作用靶点不同,可分NS3/4蛋白酶抑制剂(如glecaprevir、voxilaprevir、grazoprevir、paritaprevir、simeprevir和elbasvir)、NS5A复制复合物抑制剂(DAC、VEL、LED、ombitasvir和pibrentasvir)和NS5B(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抑制剂(SOF和Dasabuvir)。2013年泛基因型药物SOF被批准用于一般HCV感染的治疗,且以SOF为基础的DAA方案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本研究根据当时指南推荐、药物可及性及患者个人情况,推荐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主要是SOF+RBV或SOF+LED或SOF+DAC或SOF+VEL。最新的2018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指南建议所有移植后HCV感染复发的患者均应考虑进行治疗,肾移植受者建议给予SOF和LED(基因型1,4,5和6),或使用SOF和VEL(所有基因型)。若移植后受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可用固定剂量的glecaprevir和pibrentasvir组合治疗12周。肝移植后HCV复发无肝硬化、或伴代偿(Child-PughA)肝硬化或失代偿(Child-PughB或C)肝硬化的患者治疗方案同上,但肝移植后HCV复发伴失代偿(Child-PughB或C)肝硬化的患者建议在应用SOF/LED或SOF/VEL方案的基础上添加利巴韦林。
  本研究总体SVR12率为91.7%,经过治疗肝功能普遍得以改善,除1例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外,其他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及胆红素一过性升高;既往文献报道以SOF为基础的DAA方案治疗肝/肾移植术后HCV患者,其SVR12率达90%以上,且不良反应率低,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1例患者(编号9)在肾移植术后5年发现肌酐轻度上升,肾脏穿刺病理提示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术后7年再次开始血液透析,术后8年自愿服用SOF+DAC抗HCV治疗[基线eGFR为16.8mL/(min·1.73m2)],治疗过程免疫抑制剂浓度稳定,但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停药2年时死于“曲霉菌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原因除可能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后继续血液透析效果欠佳及反复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SOF+DAC药物因素(治疗期间肌酐上升)有关。
  在目前FDA批准的DAA中,只有SOF主要通过肾脏清除(大约80%)。2018年欧洲肝病指南提出,仅当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eGFR<30mL/(min·1.73m2)]无可用获批治疗药物时,才考虑应用SOF。虽然关于SOF在终末期肾病中安全使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临床上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来指导应用。
  在使用DAA治疗移植术后HCV感染的患者中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免疫抑制剂的相互作用。用于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有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s)(TAC和CsA)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抑制剂(mTORi)(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是细胞色素(CYP)P450同工酶3A4和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的底物。本研究中肝/肾移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12周,未报道与CNIs(TAC、CsA)之间有明显药物相互作用,免疫抑制剂浓度较稳定,未调整剂量。
  有关DAA与免疫抑制剂间的相互作用,文献报道不一致。2016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提出采用SOF和LED、SOF和VEL或SOF和DAC方案联合治疗的患者,不需要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依维莫司很可能例外)。总之,我们建议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和HCV清除后都应该监测免疫抑制剂浓度,必要时调整其剂量,以避免排斥反应发生。
  本研究尚存不足:样本量偏少;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分析,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病情、药物可及性及当时指南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案,因此药物组合、治疗起始时间、治疗周期的选择可能有微小差异,限制了不同治疗方案之间准确的直接比较。


  综上所述,以SOF为基础的新型全口服直接抗病毒方案,在我国肝/肾移植术后HCV感染患者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但需要密切随访肝肾功,警惕药物相互作用。特别是肾功能较差的肾移植术后患者,警惕急慢性排斥反应、肾功能恶化的发生,密切监测免疫抑制剂浓度,必要时调整用量。


本文摘自《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肝/肾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仅供学习交流,完整准确内容请查阅原文。
原文作者:胡丽霞、雷学忠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原文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0卷第5期


【链接】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6例疗效与安全性临床观察
http://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550


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代谢及其与免疫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http://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872


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相互作用及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
http://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204


中国肾移植受者中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http://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949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联合依折麦布或可有效预防受者感染HCV
http://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099


2018 KDIGO指南:慢性肾脏病、肾移植受者丙肝诊疗要点
http://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8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8 06: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谢谢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植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6-3 06:40 , Processed in 0.0303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