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方框弯刀

[旅游风光] 云雾昆仑 (走新疆说故事结束)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8 1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惊艳,精彩,惊叹!!

点评

加明给咱撑腰,就再多发几张。  发表于 2014-12-28 1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8 15:1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杨浦区
拜读精彩故事,感受新疆风情。

点评

故事或许一般,新疆风情倒是值得了解。  发表于 2014-12-28 17: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8 22: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从一张张稚嫩或是青春洋溢的面庞,只能读出纯真和善良,读不出其它!兄若旧地重游,按图索美,送旧照,拍新照,又会演绎出多少故事啊!

点评

问布衣君好。即使刘郎二度重来,也是桃花尽为他人栽了。呵呵。  发表于 2014-12-29 0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9 07: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本帖最后由 笑乐汉 于 2014-12-29 12:40 编辑

很美的图文!可惜我只去过南疆-马兰、喀什等地,警卫森严,不可随处取景。

喀什

喀什

点评

笑老走那儿都有美女!  发表于 2014-12-30 16:50
呵呵,笑乐汉更融入美女中了。  发表于 2014-12-29 1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07: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方框弯刀 于 2014-12-29 08:13 编辑

                        一馕族               

      有一则寓言:
    某富翁到海边度假,很悠悠哉地天天在沙滩烤紫外线。而附近渔村一衣衫褴褛的男士也常到此处照日光。富翁颇诧异,探问到:“你不做工吗?”男士背靠礁石,舒服地抓挠着糙糙的肌肤,懒洋洋问:“做工为啥?”富翁兴兴头头作导师状:“可以挣多多的钞票哟!”男士眄视着富翁的啤酒肚,依旧懒洋洋地:“多多的钞票有么子用?”富翁搔搔稀疏的头发,顿一顿说:“有钞票就可以什么也不做,来海边晒太阳哟”男士哼哼一乐,不屑地回答:“我现在就什么也不做,在海边晒太阳哩。”   
    寓言的原版比我这转述要有趣,我只记了个大概。我读书向来不求甚解且懒得记忆。这则寓言之所以没有全忘,是因为它给我的怠惰放纵不思进取提供了哲理的依据,有几次被锐意拼搏与时俱进的友人们批判,我就赶忙用此寓言为自己狡辩。

    不过在南疆,我发现与渔村男士大可比类者不可胜数。 县里、乡里几位官员灼灼然教导我:这里维民,一块馕就行了。后来我在日记里自创名词:一馕族,或再简化:馕族。
    馕是维族百姓须臾不可离手的烤饼,烤制工艺还挺复杂。先要用土块砌或在地下挖出馕坑,再把木柴放进坑内点燃,俟柴火燃到烟尽而成木炭的程度,才把醮了面粉水的生面饼贴到馕坑壁上烘烤。馕的种类很多,有加油的油馕,有纯面的面馕,有大而薄的薄馕,有缘厚中凹的窝馕,有白面馕,有苞谷面馕。大小不一,口感也有差异,但无非不过是一块面饼。我较喜欢的,一是油馕二是窝馕,这可能与我既有几分油滑却总体很是窝囊有关。

    所谓馕族宗旨:“一块馕就行了”,是维族农民(当然不是全部却肯定比例不小)一种生活态度。今天只要有一小块馕填充肚子,就可以快乐,就可以懒散,就可以悠闲地享受自由自在。至于明天,明天再说吧。
    不妨理解为愚昧落后,满足现状,不思奋进。也可以理解为率性自在,不为物欲所左右。但总会让习惯了追赶现代生活潮流习惯了按教科经典按党报社论诠释人生的我们感觉几分后现代的别扭。

    维族老乡的悠闲和知足,有时会让人目瞪口呆无所适从。尘土飞扬的小路上,毛驴车摇摇晃晃地开过来。车上当然总会挂一个放了几块馕的脏兮兮的布袋。几个阳冈子(维语:女人)或几个拨郎子(维语:男人)或老少爷们一家子快快活活地挤在车板上。他们有时访亲有时会友而更多时是去赶巴扎(集市)。
    新疆的巴扎太多了,市里有,县里有,乡乡镇镇也有,而且时间还要错开,可以让你隔三差五就巴扎一回。每到巴扎,来往路上一排排毛驴车没完没了,车上男女笑语盈盈,好不开心。巴扎里更是火树银花牛欢马叫长袍花裙仿佛进了一千零一夜的神话场景。到巴扎买卖牛羊购置家俱的是正事,而许多人不过是去烘托气氛营造欢乐享受热闹。挤来拥去,啃几口馕,然后到天晚买一条拴毛驴的小绳,就仿佛采购了全世界一样脸泛得色踌躇满志地踏着夕阳归去。

    在巴扎在乡村檐下在田间地头,我无数次地观察过维族老乡会面和同享馕块的过程。
    维族百姓的见面礼节,甚是程序严密庄重得体,握手、扪心、抚颊,寒喧,一丝不苟。即使仇敌相见,马上就要开吵,此仪式也不忽略,一派堂堂正正君子之战的道德模样。一群人相会,你来我往,循环接见,一个不落,很费许多时间。
    再然后,席地而坐,或卧沙堆或靠车轮,几人围坐一团。嗜烟者先掏烟叶,手法娴熟地用裁好的纸条把烟叶一卷,烟雾轻飞,虎目四顾,欲仙欲死。接着,馕族经久不变的传统节目开始上演,各自掏出馕块,你推我让,礼数一番,细嚼满咽,耐心品尝,仿佛口纳仙丹妙馔。看得人直流口水。
    现在南疆许多地方,已经走向富裕,风气因此而变。一馕族旧俗也许会渐行渐远?


    街头小巷,到处是卖馕的小摊。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馕是这样炼成的。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几小块馕,一壶茶,几个维族老人就可以围坐谈天一下午。
11.jpg

12.jpg


    许多街头小吃摊,只有一大堆馕。吃者手握一块馕,就一壶茶水,就吃的心满意足。这是维族老乡逛巴扎最多见的就餐方式。
13.jpg


    若到乡下老乡家做客。主人会出于礼貌放几样土产干果。不过如果他觉得你很不错,希望你多坐会,他就会上一盘馕块。那几块馕,显然不知已经有多少人品尝掰分过。但您还是不要太计较卫生不卫生的问题。那是主人把你当自己人的待遇。所以最好吃一块,细嚼慢咽,边吃边比划,主客方可尽欢。你不吃?那算了,你不把咱主人当自己人。客客气气请一边去。我常有这种待遇,这是我在南疆旅途中最感自豪也最为头疼的一件事。
14.jpg


    乡间小路上,或者田间地头,你不经意就可以看到躺着坐着的男女老幼在那里吃馕,是一种休息,更是一种享受。馕似乎已经成了南疆老乡们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特色和生活内容。
16.JPG

17.jpg

18.jpg

15.jpg


    而吃馕的最高境界是:一块馕再割一刀烤全羊,然后还有必不可少的一壶茶。
19.jpg

点评

楼主哪怕一块馕也会在这里讲出点道道来,印象很深,楼主的水墨江南聊起了摄影理论,虎刺梅感悟了生存状态。就象小学语文老师教的夹叙夹议,很有看头也很有哲理。 不要说我小学都没读过,又在这里无病呻吟!  发表于 2014-12-31 2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9 12: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您若在北京,推荐大钟寺爱家收藏旁边的巴依老爷门的烤馕,非常棒!特别是刚出炉的.

点评

呵呵,是吗?看来您也品尝过的。  发表于 2014-12-31 10:02
那竹贝千章就推荐一下啦。为馕族打打广告也好。  发表于 2014-12-29 1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9 13: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
有趣, 满帖飘香! 现在这种场面肯定会少了许多。{:soso_e179:}{:soso_e181:}

点评

加明有机会去拍拍,肯定会有好作品。  发表于 2014-12-31 0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9 23: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大饼是他们的主食吧。在上海也不少

点评

维族的老传统。  发表于 2014-12-31 0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0 09: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调笑令·吃货
吃货,吃货,
因为好吃才饿。
时时不可无馕,
啜茶嚼肉甚香。
香甚,香甚,
大睡呼呼梦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0 17: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真实详尽对馕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维族的起居风俗,打消了我们一直以为新疆一见面就是烤“羊肉串”的。{:soso_e102:} {:soso_e102:}

点评

绕编总结的很全面了,我就没什么可补充了。  发表于 2014-12-31 1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9 05:09 , Processed in 0.0314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