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方框弯刀

[旅游风光] 云雾昆仑 (走新疆说故事结束)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09: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
本帖最后由 方框弯刀 于 2014-12-31 10:00 编辑
大光 发表于 2014-12-30 09:57
调笑令·吃货
吃货,吃货,
因为好吃才饿。


    调笑,调笑,
    小令尽显风骚。
    藏头百首奇葩,
    古风新韵光大。
    大光,大光,
    闲庭五步成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7: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
本帖最后由 方框弯刀 于 2014-12-31 19:16 编辑

                   烤包子的诱惑

    记得第一次新疆归来,亲友问我最深刻印象,我答:新疆的微笑。还以此为题,在网上贴了一组照片。那时的我,似乎精神境界的成份多点。后来又几次去,有人问同样问题,我答:烤包子!问者谔然,我只好大讲烤包子的诱惑,直讲得对方疑惑摇头,而我却已口水潺潺,又回到吃烤包子的滋味中。显然我已从注重精神享受的高度堕落到馋嘴老头的低层。

    一提新疆,许多人立即想到的是羊肉串,是哈蜜瓜和葡萄干。不能说完全不对,但偏差甚大。就拿哈蜜瓜葡萄干说吧,在新疆也吃过不少,印象很浅,似乎与在在内地吃到的差别也不是很大,或许是见多吃多的缘故?倒是另有几种果类,以前没太听说,不经意间品味到了,至今难以忘怀。
    比如库车的小白杏,未去新疆前没有听说过。我到库车游览苏巴什古庙时,坐着出租见满街到处都是一堆堆小杏,才知道有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水果。以前我总认为吃杏是女孩子专利,何况这种小杏,所以也没再意。但司机总想炫耀当地的特色,竭力推荐。我只好姑妄听之,花一元钱捧来一大把。一吃,嗯?有味,确实有味!那种清爽的酸甜,一下子突破我顽固的味觉防线。游览归来,我又特意在旅店门前买了一大袋,羞达达地赶快送回房间,边吃小杏边写当日游记,快活了一个晚上。
    南疆桑树很多,桑椹成熟时,乡村农家院子周围,满树一片深紫,又大又肥。医书上讲,桑椹滋阴养血,润颜乌发,营养价值很高。这倒还在其次,主要是这里的桑椹口感极好,汁液多而甜味浓,吃久了还略略有点酒香味。我曾在和田郊外农家住过一段时日,闲来无事,喜欢窜入附近桑林,寻到成熟度较高的一片就肆意采摘。幸而周围农人渐渐知道有个背相机汉人,专搞入户窥探的恶作剧,也都懒得阻拦。有让我拍过照的,还时不时帮忙一把,好让我赶快享受完离去。那几日,我每次散步归来,嘴唇就紫黑得象一头怪兽,往往惹住处农民们一阵窃笑。

    给我印象最深的水果是皮亚曼的石榴。有年冬天,我从和田去喀什。途经皮亚曼,我才第一次听到它的大名。石榴在我旧日记忆库中,无非酸涩二字。有时也遇稍甜可吃的,又粒小籽大而无甚嚼头,所以基本列入我的不可享用食品范围。但皮亚曼的石榴,却让我从此对石榴另眼相看。
    先从外表看,皮亚曼石榴就气度不凡。个头之大,前所未见,小倭瓜一样,一公斤一个的不足为奇。皮薄,容易剥开,有更成熟的,索性裂出大缝,轻轻一掰就可置喙而食。籽粒似宝石玛瑙般红艳晶莹,而且饱满泽润又硕大如苞米粒。一看就招人喜爱,由不得你不去品尝。
    听当地人吹,皮亚曼石榴所含什么什么微量元素甚多,讲究此道的外国佬趋之若骛,故舍得出高价来订购,搞得身价飞涨,国人跟着受害。如我这类的国内俗子,没心思吃个水果还去化验成份,主要凭味觉判断,好吃不好吃才是关键。第一感觉是甜,糖份含量真高,吃一会儿,剥石榴的手指都粘到一齐。但这种甜又不是粘呼呼的腻甜,而有点啜冰淇淋的味道,凉丝丝的直往嗓子眼窜的爽甜。再嚼(要连籽一块嚼才是正确吃法),甜之外还有点清香。愈嚼香感愈浓,余味愈淳。
    总之,我本是口感粗放的人,也渐渐被石榴滋色诱惑,沉伦其中难以自拔。只要遇到就舍得买一大纸箱,这在我也属破天荒。冬日沙漠,白昼温度不冷不热。闲来无事,我就带着纸笔,再拿一两个大石榴,步到沙丘上向阳而坐。边剥边想,边嚼边写。惬意得胜过活神仙。

    初到新疆,也同许多外地人一样,我是从羊肉串开始接触当地风味小吃。所谓“羊肉串”这一名称,很大程度可能是外地人强加的,当地维民多称烤肉。烤法虽没有很大差异,用料却不同。炭火用沙枣、胡杨或桑枝,羊肉也很鲜嫩,不用太复杂佐料,只洒点细盐即可,基本保持纯正原味,反倒似乎更耐品嚼。烤肉种类不少,有常见的羊肉串,还有烤肝子、烤腰子等等,价格与味道都不尽相同。当地老乡,往往拿几串烤肉,再佐以一两个大馕,再喝一阵茶水,就是一顿美味快餐。
    说到茶饮,也有新疆特色。维族老乡进餐,绝对不可无茶。茶内放一种当地草药,气味浓烈。初喝很不习惯,几次过后就会喜欢。尤其吃烤肉烤包子大盘鸡之类肉腻食品,边喝边吃,相得益彰,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再用普通绿茶花茶替代,反觉索然无趣。

     我本不是姿肆口欲的人,但有时也难免放纵一下。某次去逛巴扎,天气很热。正干渴难耐想买矿泉水解决问题,却恰好路过一家酸奶摊。维民大多自制酸奶,起码天然纯正,算绿色无污染食品,本身就有魅力。而巴扎的酸奶摊,还会增添花样。正中间放一块晶莹剔透的大冰块,先用小刀劈出一堆冰屑,与酸奶搅拌均匀,放糖,放几枚葡萄干或桑椹果,旁观者无不动容,不由你就坐下来吸溜一碗。
    先是大冰块诱惑了我,看着就让人往骨头里凉。两元线一大份,价格也实在便宜,就吃了一碗。这一吃不好,沁透心脾的舒服,只好再来一份。还不过瘾,又拿过第三碗,似乎才从凉爽中品出奶香果甜。 老板娘已经有点不安,直用眼角瞥我。当我又伸手去抢夺第四碗时,她已经很明显迟迟疑疑了。
    我吝啬地把剩余半碗倒入口杯带走,一片冰心地往回返。当晚就开始拉稀,波汹涛涌有声有色地排泄了七八趟,又睡卧了三四天才能起床。以后再见酸奶摊,只好目不邪视,一派正人君子模样,再不敢放肆。

    到新疆,有两种饭,扯面和抓饭,必须亲口一试,否则等于白来。正宗扯面,当地俗称“皮条子”,好象能让女孩跳皮筋,可见其韧性。牙口不好,肯定无法消受。我目睹农家自做,往往一扯到底,一大盆就一根面。煮熟过水,把炒好的羊肉葱头胡罗卜一浇,稀里胡噜,从头扯到尾,从嘴美到胃。不过,“从嘴美到胃”之说,是我看当地人享用时的猜度。我自己吃过几次,实在对付不了拉扯不断的皮劲儿,从嘴累到胃,只好知难而退。
    抓饭却是我百吃不厌的品种。其做法是大铁锅一口,一层层铺上大米胡罗卜羊肉,用文火慢慢焖烂。比较讲究的还洒上果仁葡萄干,有所改良的事先把羊肉切碎拌入,正宗做法则是把羊肉剁为拳头大的块状置于铁锅底部,与米饭同焖,肉熟饭香,油色亮丽,搅拌均匀上盘,自选一块羊肉置于饭中,边饭边肉边茶,即实惠又可口。美中不足的是我不善选择肉块,每每立于锅边,挑选比较,指东划西,最后看准的似乎总不尽如意,斜眼一看,左邻右舍盘中的肉块,好象都比我的出色,让我不得不吃完这顿想下顿,再来一次,再事选择。

    维族老乡加工食物,实在是把烤法发挥到极至。大如烤全羊小到烤鸡蛋,常见的烤羊肉串不多见的烤鹅蛋烤南瓜,无所不用其烤。千百年地烤下来,不知烤去了多少胡杨林沙枣林,依然不屈不挠有滋有味地乱烤一气。这其中,很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烤包子。
    最初是在乌鲁木齐的二道桥见到烤包子的,那已是变异的城市化的烤包子。小巧,少肉,没引起我太大注意。后来到南疆,看农民们做工干活,繁重体力活劳动时,就要吃一个烤包子助力。我也因此而效仿品尝。一吃之后才发现,其貌不扬的烤包子居然如此味美可口。一而再,再而三,愈吃愈爱,渐觉上瘾。
    烤包子做法类似烤馕,所不同的是内包肉馅。先把新鲜羊肉切碎,用葱头佐料搅拌,包好后入馕坑熏烤,到肉烂熟皮焦黄即可。此时打开,油旺旺一片,烤肉香加烤面香,立马让人垂涎三尺。
    吃烤包子有讲究,不可随意拿过来就乱啃乱咬,难免会把烤出的羊油泼洒到衣襟上,有时还让急不可耐的嘴唇领教烫伤的痛苦。维族老乡吃烤包子,很绅士作派。先把茶水摆好,再取出小刀(维族老乡大都随身携有一柄锋利的英吉莎小刀),把包子贴馕坑一面的灰粒轻轻刮净,再用刀从顶部正中旋出一个小洞,然后用旋下的面皮蘸羊油就羊肉,缓缓品味,当然还时不时喝一口茶水。
    我把这种高雅吃法稍作变革,用刀挖出洞后,再拿一双竹筷,边吃焦黄发脆的面皮边挟一口羊肉助兴,异曲同工,照样滋味隽永。这是我入疆最频繁也最难忘的享受。可惜,再如何描绘比喻,文字终归是文字,没有亲口品尝,没有深受其惑,恐怕还是难解箇中风情。



南疆的干果也很丰富。
01.jpg

1a.jpg

02.jpg


库车小白杏,看着不起眼,口感好极了。



葡萄和哈密瓜满大街随处可见。
2a.jpg

2b.jpg


皮亚曼石榴
03.jpg

04.jpg


巴扎的烤市一大早就开张,烤羊肉烤鸡蛋烤南瓜烤鱼烤.......,逮住啥烤啥。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10.jpg


抓饭是这样炼成的。
11.jpg


扯面,一扯到底的。一大碗一根面。
12.jpg


街头羊杂碎,羊肚羊肠羊肺羊蹄一大堆。很便宜,一两元一大碗,看你有没有胃口消受。看当地老乡吃的津津有味,我也放大胆尝过一次。太膻,吃不消。这次尝试出了点小不愉快。摆摊的见我吃几口就放碗,皱着眉头走过来,端起碗给我做示范,边吃还指指我,连声嚷嚷:“不卖多不卖多”(维语:不对,不好,不够意思。),对我不吃完他的作品颇为不满。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街头卖自制酸奶的小孩和老人。
23.jpg

24.jpg


酸奶摊,那个大冰块在炎热干燥的南疆非常有杀伤力。
25.jpg


烤包子,我的大爱。你也许看着不起眼,我可看着就流口水。
26.jpg


看人家在田埂上吃的多有劲,还边吃边茶,这就是维族老乡,一个烤包子也要吃出风度。
27.jpg

28.jpg

29.jpg


一群人围一圈吃烤包子,香飘四野。
30.jpg




1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1 18: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好纪实{:soso_e142:}

点评

笑翁更厉害。  发表于 2015-1-2 0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1 22:3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苏州
美食诱人

点评

有机会也去品味。  发表于 2015-1-2 08:20
有机会也去品尝一下。  发表于 2015-1-2 0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09: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调笑令·烤包子

微笑,微笑,
那是纯真外套。
精神境界求高,
肚皮欢喜肉包。
包肉,包肉,
炉火烤黄香透。

点评

还是大光诗才了得。  发表于 2015-1-2 0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7: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西城
文字比图片更深邃!佩服!

点评

问踏雪寻梅好,多交流。  发表于 2015-1-2 08: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8: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
          走进“巴音布鲁克”

      对巴音布鲁克我肯定是很向往的,但走进巴音布鲁克却有点意外。
    那一年去新疆,我是五月底到达巴州的。当时想从博斯腾湖边的焉耆县从东路去巴音布鲁克,但那里的朋友劝我,还是别去,五月底六月初,沿途还大雪封山,道路很难走也很危险。我对去不去哪里一般都无可无不可,所以也就打消了进巴音布鲁克的念头。

    后来我从焉耆南下,顺四百多公里的沙漠公路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南疆的沙尘中游走了一个多月,然后返到库车休整。库车即古代西域的龟兹国,据说也就是《西游记》里的女儿国。那里的维族姑娘一个个都美丽如仙女,而且龟兹古国又留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古迹。所以我在库车逍遥了五六天。时间大概已经到了七月中旬,我才动身,计划是:从库车向北,途经魔鬼大峡谷,翻越冰大坂,然后到林则徐流放之地---伊犁。

    那天坐了一辆很破的大巴车,摇摇晃晃,时走时停。午夜时份,在让人很难抵御的盛夏严寒中,到了一个小村镇。因为语言不通,我起初并不知道到了哪里,只是哆哆嗦嗦跟着同车人跳下来跑到路边的小饭店烤火。
    饭店老板居然是个从甘肃来的汉人,我赶忙问他这是什么地方?他答:巴音布鲁克。
    就是那个有“天鹅湖”的大草原吗?
    是啊,就是这里!他肯定地回答。
    我好不兴奋,拾了块狗头金似得。赶忙返回汽车取下自己的背包。
    我就这样走进巴音布鲁克。

    据说巴音布鲁克在我国是仅次于鄂尔多斯的第二大草原,然而它的美丽,却是鄂尔多斯远远不可相比的。一是它四周环绕着雪山,碧草白雪,别有一番神韵。二是这里河流清澈,湖泊丛集,形成天鹅栖息的优美环境,是我国最大的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在我拍的图片中,就可以看到辽阔草原的尽头便是雪峰。不过想象中在湖水中游戈的天鹅群却没有看到,季节不对,天鹅在我来之前已经远翔它方。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看不看天鹅无所谓,我主要对草原感兴趣。
    在这片开阔而美丽的草原,主要生活着蒙古族牧民。我曾走进许多蒙古老乡的帐蓬。我发现,这些外表彪悍的蒙古族老乡,面对一个陌生人,却往往会显得有几分羞涩甚至腼腆。我曾给那些牧民拍了不少照片,按他们留下的地址,寄给附近一个国营牧场。不知道那些给过我友情的牧民们是不是能收到。
    牧民家里都有几只看起来凶巴巴的大狗,但它们多数时候在忙于守护羊群 ,对我倒是表现出很克制的井水不犯河水的礼貌。而最让我害怕的,倒是那些平时印象中温驯的老牛。它们对一个穿着红衣服的陌生人的靠近,既好奇且愤怒,起码是要低下头亮出锋利的牛角朝我比划一下还恐吓性地吼一声,有两次甚至就向我直冲过来。

    在巴音布鲁克我呆了三天,有趣的是,没遇到一个旅游者,蓝天白云和芳草野花之间,只有我一个人随意地游荡着。
    饭店那位老板说我来的不是时候,再过二十天,草原上要举办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那时这里将热闹成一锅粥。
    其实,我来的正是时候。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10.jpg

11.jpg

12.jpg

12a.jpg


    马背上帐篷里的民族,到处游走。水肥草美之处,就立个帐篷做家。我注意到他们驮运的行李中,居然有一大堆干牛粪。只要帐篷一立,马上烧火做饭。帐篷里暖融融,生儿育女,何尝不是一种快意人生。

13.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 09: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真人真景,印象深刻。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soso_e179:}

点评

笑乐兄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15-1-3 1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 00:1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
光怪陆离,叹为观止,方刀兄的文章和图片,真绝了,可称为移植论坛观止!无人可及!!

点评

方刀兄,新年快乐,我今天把你的照片复制下来,发到我的微信朋友圈,介绍文字写的是远方的一个移友新疆拍的,好多朋友看了,直夸呢。  发表于 2015-1-4 20:41
汗颜汗颜,禾心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15-1-3 1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 15: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
调笑令·芳草

芳草,芳草,
一碧山环水绕。
牛羊游荡其间,
牧人烧粪冒烟。
烟冒,烟冒,
家狗客来不叫。

点评

大赞大光诗才,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15-1-3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9 05:09 , Processed in 0.0305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