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布衣者

[网友原创] 在生命尽头灿烂(连载)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7: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
大光 发表于 2014-8-12 16:45
“一个人独行”,“一个”和“独”连用有些啰嗦,不如“一个人驴行”。玩笑。哈哈

大光兄纠错很对,不是玩笑哦,以后我会纠正了{:soso_e113:} 谢谢大光!喜欢你继续驴行

点评

真的是玩笑,“一个人独行”在现代语法上一点问题也没有。  发表于 2014-8-13 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9: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布兄真的是才子呀!!

点评

可惜没有佳人(笑)!不敢当啊草弟兄!  发表于 2014-8-13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1: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159、一个人走在山道上
  “周末爬山的人不少,男女老少都有。年轻人多从陡峭台阶登山,走盘山路者多中老年人。我见到有一家三代一起爬山的,第三代还在推车上坐着。老人炼了身体,晚辈陪了父母,小家伙也亲近了自然,各取所需。”
    刚巧周一央视健康栏目说到了中老年关节病,若锻炼身体天天爬山是不提倡的,他的观点;关节要省着用,打太极拳,爬山,运动员到老了都会落下关节毛病。
   我是每天步行两臂甩起走路个把小时左右,当走到空气好些前后无人的小路时,会放慢步伐或停下来高歌几曲,什么蒋大为、阎维文、刘欢想哪唱哪,不讲技法大声吼着,纯属以开心锻炼身体为目的。我几次肺部感染,情绪有些积郁,医生建议经常唱唱歌有益处。老婆时常抗议噪声污染,路上见着美女或拍婚纱照的,我是全然不顾老婆存在一定要拍照的。

   哈哈,肝移植后,我就是我,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怎么说。

点评

说得很对,同感你我也,长寿驱散无聊无趣之人??  发表于 2014-8-14 12:56
九九每天步行两臂甩起走路.象个"顽童"无忧无愁.越活越年青呵  发表于 2014-8-13 1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2: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
“城市不要胡思乱想瞎做梦,什么地标、中心、世界之最,全是虚幻的荣光。如果非做梦不可,城市只能做一个梦:为全体居民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最好加上一点品质,一点尊严。” ------ 非常赞成布衣兄的观点!  

点评

谢谢加明老哥的认同。盼常来转转,多多交流。  发表于 2014-8-14 0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09: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160、春秋锅盔店门前的早晨
       我把自行车停在小店门口,取下头盔,将太阳镜和手套耳机放进头盔里,往桌上一搁,屁股落坐圆凳上,“来碗热干面!”店主小张问:“加不加一碗藕汤?粉的!”我就知道老家运来了粉藕。7月新藕上市,到8月,藕带就老笨了,下市了。荆州一带的粉藕却是又香又绵,当然要一碗。这家门店面积不足20平米,取名“老汉口特色面馆”,其实他是松滋人。隔壁是一间同样大小的门面-“春秋锅盔”,我本就是奔锅盔来的,便对忙碌的中年妇女喊一声:“老板他娘,贴一张梅干菜锅盔-儿子还没起床啊?”
       老板的娘姓刘,湖北黄石人,儿子也姓张。两个小张年纪差不多,都是二十四五的样子。每天6点多,热干面小张就开始忙活;现在8点过了,锅盔小张还在唾懒觉。他妈没法子,跟儿子学了点手艺,早晨先顶着,只是火候拿捏不到位。我接过锅盔咬一口,稍微过了点,掉碎屑,太焦脆。但这并不影响营收,小店平均一天要卖三四百个锅盔,梅干菜的6块,夹牛肉的8块,一个月下来,总有2-3万的净收入。面馆情况也大体如此。
       商业服务业,很多行当都是一个理: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这里是深圳南山区与福田区交界处,侨城西,沙河东,北环路南,滨海大道北。内圈又由欢乐谷、世界之窗、湿地公园、中信红树湾、红树西岸、沙河高尔夫球场、名商高尔夫球场包围着。揭开层层豪华包装,里面却是个“城中村”-这和现今的很多豪装商品类似。深南大道从白石洲穿过,把村子切分成上下两个“白石”,南边是下白石,我是坐在与深南路垂直的白石中路街边上,嚼着锅盔热干面,太干了,就喝口藕汤。
        下白石出租屋密密麻麻,住着上万的人,大多是来深圳不久的打工阶层。白石中路仅有1000多米,又少公共汽车经过,进出村子都靠步行。早晨,约7-9点,浩浩荡荡的人流从每一条小巷穿出来,沿着白石中路北行,汇聚在深南路边。70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1号2号线,将他们送往市区内的各个角落。傍晚七八点钟,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又纷纷回流村里。下白石的夜晚,酒肉飘香人声鼎沸光影迷离眉眼暧昧,是值得深刻体会的,待我找个时机深入进去探一探。但是此刻,我在享用家乡风味的早餐。
       有三个原因让我经常“莅临”此地:大弟在下白石开个小店,父亲住在这儿,我要常来看他;锅盔店左手隔着“沙县小吃”,是一家名为“莲花”的汽车服务连锁机构,我在此洗车和保养;早上骑车沿侨城东深圳湾沙河东路绕一圈,转到这里8点多钟,正该吃早餐。来得多了,不独和店主混得熟,近距离观察上班的人流,也渐渐看出一些门道。
       走在上班路上,无一不行色匆匆。西装革履者,多为销售团队中人,如保险精英、银行柜员和地产中介等。穿裙子、着凉鞋或高跟鞋的女性,应该是公司白领;凉鞋造型别致色彩鲜丽,一般都穿在性感精致的脚上,沿着脚腿上行,身材往往修长,面容也大体温润秀气。若是身材短壮的女孩,基本上都穿运动鞋。拿什么包也反映职业特点,性格差异倒在其次。背双肩包或单肩挎了旅行袋、套一件图案夸张的T恤、趿着拖鞋吊儿郎当地走路,是各种类型的设计男;女性设计师穿蓝色牛仔长、短裤居多。黑色单肩包,是IT男的标配。有一男一女并肩从我眼前走过,是一对相濡以沫携手打拼的伴侣。女孩长得精巧,男士年长一些,步态沉稳,着装周正,应该是某个小公司的部门经理。间或有一抹亮色从面前闪过,像透过树叶缝隙的阳光,明晃晃燿眼。这是一些不肯轻易就范的美丽的灵魂,其中有些人迟早会依附权势金钱的吧?
       我没有涉及夜间工作者-酒吧服务员、桑拿房里的按摩师、流莺或流浪的歌者……他们有另外的出行规律。
       每天潮汐般涨落的白石洲租客中,一定会生长出企业家、亿万富翁、名设计师、在各种选秀节目中胜出的歌者舞者……却肯定不能诞生学者和思想家,白石洲太底层,太物质,空间逼仄,生存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春秋锅盔店门前人流渐稀,我便起身告辞。这间门店、这条食街和整个白石洲,都不会存留太久,这是我关注它的原因之一。3月3日公布的深圳城市更新名单,本来有白石洲,今年就要启动的。在公示期内,政府收到了很多意见和建议,需要重新调整,这首旧改航母的启动要稍稍延后一段时间。在政府企业原住民各方利益的博弈中,租客的利益不在考虑之列,无论商住。他们将被高昂的租金逼向城市边缘。
       更新之后的白石洲,将是谁的主场?(2014/8/13 待续)

点评

阅人无数见功夫。  发表于 2014-8-18 21:13
我有个报社同事,十几年前在下白石和原住民合建了好几栋房子,这回发大了。富贵在天,与我辈无涉也!  发表于 2014-8-14 14:55
我熟知的一个远房亲戚最早就是在下白石租住的农民房。十几年过去,她已经是一个真正的亿万富婆。此时此刻,她的属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工地上忙碌。  发表于 2014-8-14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10: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洛阳
一幅生动的线条流畅的市井画面在布兄的悠哉叙述中清晰和欢快起来,带着淡淡的地域特色和鲜活的生活气息。反映出了布兄既是旁观者又是局内人的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恤。其实,这幅社会写意画对当今的我们无不熟悉又感同身受!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是这幅画中的一段线条、一块风景和一片色彩......

点评

感谢版主的专家级的点评!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历史,也在见证历史!何况深圳是从小渔村经30几年发展起来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我以后还会写一些的。  发表于 2014-8-14 15: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1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创作来源于生活此话一点不假,职业造就了人的能力素养,嚼着锅盔喝着藕汤,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里面在琢磨着,过往的人群男女老少。作家,律师,警察等等职业都是如此吧。
“每天潮汐般涨落的白石洲租客中,一定会生长出企业家、亿万富翁、名设计师、在各种选秀节目中胜出的歌者舞者……却肯定不能诞生学者和思想家,白石洲太底层,太物质,空间逼仄,生存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只拿着微薄的薪水,绝大多数到了晚年有着养老金就不错了,我常想假如大中城市哪天早晨突然没有了民工一切都得乱套了吧。

    梅干菜锅盔,热干面,藕汤。你土味未脱净挺念旧的。

点评

人只能模仿生活,表达生活丰富性于万一。九九兄对小弟的心态把握准确。我就是一个泥腿子,洗脚进城人模狗样,骨子里情怀变不了的。最终我将归于泥土,还是那里最亲切(笑)!  发表于 2014-8-14 15:19
适应才是硬道理,有药吃能吃药才是王道??  发表于 2014-8-14 1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4: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161、格根塔拉的狂放酒筵
       2002年上秋时节,我受伊利股份公司之邀,往其呼和浩特总部采访,全国各地受邀记者十余人。其时内蒙两大乳品企业正在拼抢深圳市场,深圳本土奶企倒像隔岸观火,无动于衷-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在此展开。我因是个头儿,带了记者同行,只需动动嘴巴,与伊利相关的印象,仅剩参观牛奶灌装生产线的模糊记忆-那可能是伊利后来大肆推广的“工业旅游”的源头。
       采访结束后,伊利安排了格根塔拉草原之行。釆访与采风,谁主谁次,12年了,难得糊涂。从那之后,我看到伊利就觉得亲切,人本是容易豢养的动物。迄今为止,那是我唯一一次亲近草原,彼时彼景,仍然历历在目。
        头一天在城内参观,但觉呼市灰头土脸,其貌不扬。晚餐有当地驻军的两位军爷掺和,似乎有人称团长、政委,反正酒喝得尽兴。次日上午,我们乘车前往距呼市最近的格根塔拉草原,途中经过四子王旗,前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革命以及后来的航天大业,都和这个地名有联系,于我有特别的印象。
       格根塔拉景区很年轻,建于1979年,据称是内蒙古规模最大的4A级草原旅游景区。从呼市往草原仅140公里,车行3个多小时,现在应该更快了吧?满脑子“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期待,完全绝望,那些草也就三两寸高,像儿时见过的瘌痢头,有稀稀落落的毛发,连兔子和老鼠都藏不住的,遑论牛羊!但它不影响草原的空旷和辽远,那些微微起伏律动的地势,星星般散落的敖包和蒙古包,以及平生见过的最远的地平线,还是带给我一些震撼。
       我不是准备写草原游记,而是要说说那天的晚餐,那些酒歌。
       主人盛情,烤了全羊款待我们。一本史书中说:“餐品至尊,未有过于乌查(烤全羊)者”,言其乃蒙古族最尊贵的礼节。我们落座不久,忽闻琴声沉郁歌声悠扬,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姑娘唱着酒歌献哈达,为每一个人敬酒,客人要以指沾酒,弹向天地抹额头,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一饮而尽。焦黄的全羊搁在木盘中,羊脖上系红绸。餐车配有刀叉,有专人将羊卸成小块,置于碟中,逐一端给我们。若问我滋味如何?不咋地。酒是什么酒?也记不得,反正是烈酒。我只记感觉和印象的。   
       鄙人不胜酒力,更不擅拒绝,看看情势不妙,想开溜,到野地里沐夜风,被主人一把捉住:“还有重要人物没有出场”。正疑惑,餐厅门口传来高声大嗓的呼叫:“谁也不准走!”循声看去,竟是昨日那俩酒徒,5点多钟从呼市出发,驾车一路狂奔而来。那是我此生见过的最豪放的酒局,近乎疯狂。把唱酒歌的礼仪小姐辞了,自个唱,《蒙古人》、《祝酒歌》、《草原之夜》、《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慢慢独唱变合唱,酒杯换成了碗,歌唱主题也变成军旅:《驼铃》、《怀念战友》、《打靶归来》、《游击队之歌》……人从端坐到站立,有人爬上椅子蹲着,最后全都站在椅子上,男女勾肩搭背绕酒桌围成一圈,歌声完全走样,调儿跑得八杆子打不着。那时候我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估计是在桌子底下。身在此种氛围里,平日里的矜持全无,豪气大增,化推辞为讨要:“满上~!”舌头打结,很快把自己撂倒了。
       但是夜里我还上了草原。
       应该临近子时了,曲终人散,散进夜深处。农历七月二十三,月是半圆,醉眼成三月;星星恍恍惚惚不知多寡疏密。但觉星月垂得极低,仿佛跳一跳就可以够着。草原秋夜略有寒意,打了几个寒颤,酒就醒了大半。所谓饿屁冷尿热瞌睡,膀胱一阵阵发紧,避开众人撒泡尿,不知不觉掉了单,寻不着归路。对着旷野大声喊:“小燕~,小燕~,”小燕是与我同行的记者,也是那一刻我唯一能叫出的名字。此处别无他意,皆因别人我一概不知名姓。
        前天下午,我的同事木子和她先生呼和从老家探亲归来,给我带了两盒马大哈牌的丰镇月饼,据信这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乌兰察布传统美食。我打开一盒尝了尝,无馅,油腻,甜咸兼备,有饼无月,实在不对味口,但它让我把格根塔拉狂放不羁的酒筵深深记起。此生再无畅饮,小酌恐怕也难。那些人,无论男女,一个也没记住,后会无期,“再见”即是永别,有什么关系呢?那些场景、气氛和感觉,才是我一生的积累。(2014/8/17 待续)

点评

回大光、凉言兄:我们都是直接受害者,怀念一下无妨,不要再喝,关键时刻也只能意思意思。有肝友至今仍然畅饮无度,还是有风险的。  发表于 2014-8-18 23:17
我们苏北也是酒乡,两个能喝的同事出差到那边就被喝倒了。  发表于 2014-8-18 22:15
酒醉的那种酣畅……醉酒后的伤身之苦……我早已也想做而不敢做了。  发表于 2014-8-18 17:02
开书记现在也不喝酒了吧?  发表于 2014-8-18 15:55
北方人酒局很可怕,不爬下不过瘾,我见识过。  发表于 2014-8-18 15: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0 1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161、格根塔拉的狂放酒筵
   
    说起了内蒙草原,谁的会说那是一望无际的,还有那风吹草低现牛羊,还有那喝羊奶烤全羊大碗的喝酒,还有那草原汉子的彪悍和那宽广的胸怀、、、、、。现在啦???是不是大多都已内地化,通婚易俗,随着工业化的激进发展必将把原生态的草原彻底改变。是福是祸?地球人都知道。
    几千年的酒文化留下了绝美的诗句和历史名人典故,同时创造了无已累计的经济价值,最为适宜在社交场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哥们,兄弟,干爹在酒席上有机的衍生出,以达到彼此的目的,正如此痛快豪饮使多少英雄豪杰阳尽寿终,有幸逃脱的会发自内心的引以为戒。今天早晨我尊敬的朋友发来微信“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二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我是点赞的。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交往要提高体现自身价值,现实中坚守不易呀。

     转眼八月十五了,有人惦记送来月饼是好事,对不对味口有何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07: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布衣者 于 2014-8-21 10:17 编辑

163、今日有朋远方来(2)
      今日起得早,洗漱毕,步上向北的阳台,竟有些寒意。入秋一段时间了,又下着雨,兼有风,天真的转凉了。我最喜欢老家的秋天,不很热烈,又不太萧索。但是南国的四季眉眼模糊,秋天不示意丰收和颓废,落叶知秋呀,一层秋雨一层凉呀,似与深圳无关,也与早年的生活经验不符。
       天色微明,雨断断续续,云雾把塘朗山压得更低。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拍照,光线虚弱,影象昏暗。见拍摄模式有个“HDR”提示,便点了一下,拍出的照片居然是日光下的景色:绿树红瓦白的墙,黛青山峦上垂挂的灰白,不知是云是雾。这真是奇了-眼见是5点多钟的晨幕,手机映照的却是八九钟的景色。似乎通过技术可以把暗的景物调得明亮。人的情绪、心境可不可以调亮呢?
       这几天老同学来深圳旧地重游,乐得全陪。东部岸线、深圳湾、欢乐海岸、世界之窗、OCT创意园,择一些光鲜处走走停停,让时间变得饱满充实。莲花山该去的,山顶有一尊邓公雕像,据说拜了能升官,很灵验。但我这个同学乃散淡之人,闲云野鹤,对官阶视若敝屣,不信这一套。想想也是,若拜谒有效,还不满山遍野是香客?
       下面我把这个同学简介一下。百度百科里有的,我都舍去,单说几桩佚事。
       上世纪的94年,声名正在鹊起的李教授,忽觉浑身不自在,辞别大学奔来深圳,于我所在的报社谋得一职。我们在招聘会现场巧遇的经过,前面似曾写过,不再赘述。报社当年脱贫心切,又受一商人鼓动,办了个“洪湖灯会”-深圳有湖名“洪”,与我的同名故乡无干。李教授负责灯会保卫工作,与公安局所一众干警称兄道弟,甚是融洽。又去惠州联系舟桥部队,在湖面架桥铺路,他在现场吆五喝六,裤管一高一低,活脱脱一工头,与教授形象毫不搭界。不到两年,他做到报社专刊部主任,又突然撂下挑子,回了武汉,跑去当地一电视台,干起了编导。学界同仁惋惜:这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星,就这样陨了!他忽又成了华科大教授,后又以硕士研究生学历,堂而皇之当起了博导,实乃当朝所鲜见。
        李博导此次偕了张教授前来。张是一温柔美女,温柔美女而马哲教授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这叫人如何划等号?更令人诧异者,张与我这无党无派的老愤青,竟有诸多共同话题,斯世可以同怀视之。爱屋及乌,让我顿觉马的主义也很可爱,故又对李同学眼力大加赞赏。
       在我罹患肝癌之前,李兄前夫人刘教授已患肺癌多年,我曾把他们请来深圳短时疗养。3年前我在武汉做肝癌手术切除时,李兄差不多天天来陪我,刘教授也多次从华科大过江到同济探视,那时候她已至肺癌晚期。人间纵有万千之爱,也没能留住她!
       以刘教授之深厚学养,我想她是希望李兄再寻真爱的。再说李同学36年前即显老态,至今还是当年模样,一直在原地等我变老。他仙风道骨-也可以说瘦骨嶙峋,人模猴样,一天还可以打两场蓝球。我问他:“学生们缺人就来叫你?”李兄叹曰,经常是他去找学生:“你们还要不要人啊?”这等旺盛精力,没有个伴儿怎生是好!
       个人觉得,张教授配李教授,绰绰有余。
       贾兄设晚宴招待当年同窗,有一胸大无脑之可爱女生出席,听大家开口闭口称“教授”,伊大声问李:“你是农学教授吧?”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想想也对,李兄和袁隆平真有几分形似。我注意张教授表情,她很淡定地笑着,就放心了不少。
       川鄂贤弟提前结束香港行程,前天也赶到深圳与晤同窗好友。因其官至大学文学院院长,我列两个选项供选择:上山拜神,下海观潮,他取了后者。我们在深圳湾桥头公园坐了很久。川鄂语及竞选院长的八字治院方略:“民主教育,自由学术”,让我很是欣慰。当年同学的忧患意识与民族情怀,还有不少存在。
       深圳多日来一直艳阳高照,他们乘下午3点15分的高铁返回武汉,车还没启动,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随后就下起雨来,直到此刻,雨还在断断续续……我知道两者之间毫无关系,仍然有一点伤感。大半辈子就这样了-没有大气魂,不乏小情怀!(2014/8/20 待续)  

点评

欢迎神州兄和凉言兄弟来深圳一晤!  发表于 2014-8-22 23:09
好客布衣者  发表于 2014-8-22 10:02
知根知底同学情。  发表于 2014-8-21 1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9 16:14 , Processed in 0.0724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