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布衣者

[网友原创] 在生命尽头灿烂(连载)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4: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192、两个老头的行乞之道
       这两个老人毫无关联:一个安微人,一个湖南人;一个71岁,一个74岁;一个在山上献艺,一个在海边行乞。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却因为我的原因,在这篇文章里相聚了。或者可以说,他们其实是有共性的,经历了完全相同的时代,有着相近的生命轨迹,眼下又干着同样的营生。
       今天起得早,6点多钟到医院,居然排了个头名,8点半不到就抽完血。回程经过莲花公园,看看时间尚早,把车泊在关山月美术馆后面,从东坡开始攀登。莲花山海拔才106米,又是一路的缓坡台阶,10几分钟就可以上到山顶,用“攀登”都有点不好意思。天气仍然灰蒙蒙,植被却很好,几乎全覆盖,山上山下草木葱笼。爬到半山腰,忽然听到多年未闻的《江河水》。谁把瞎子阿炳的二胡曲,拉得这般如泣如诉,却又让人心生欢喜。
       在山道旁边的“和谐亭”下,我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矍铄老者,在摇头晃脑地拉二胡。他用紫色条布围一个小圈,圈里散落些纸币硬币,1块居多,最大面值20元,又把一件旧罩衣搁在地上。我被他的琴声吸引,站着听一会了,他拉得真是好啊,音准、节奏、运弓都很到位。我把手伸进裤兜和上衣口袋掏钱,没带零钱。老人是看着我的,我很怕让人失望;又想着复查,希望有个平安的结果,便从钱包拿出1张百元钞递给他。老人接过钱的一剎那,我愣住了,差点伸手把钱拿回来-二胡还在演奏着,那件旧罩衣下有个老式的录音机。老人也忽然明白了,忙关了录音机,把身份证亮给我看:“我会拉《江河水》的,30几年没摸弓了,拉得不好听。”他自个儿拉了一段,还是很熟练的。
       张大爷是安徽临泉庞营乡姚张庄人,生于1944年2月16日。老人原在当地一家河南坠子剧团拉二胡,剧团早解散了,他回了姚张庄。“几个儿子负担都重,出来找点钱帮帮他们。”他的老伴在安徽老家带孙儿,河南人。姚张庄位于皖豫两省交界处,也唱豫剧、坠子戏。张大爷听说我是湖北荆州人,吼了一嗓子:“三国有个诸葛亮~”,坠子戏“嗯哪”的尾腔,也蛮好听的。不知道每句结尾的下坠音,是不是“坠子”的意思。
       我疑老人是住在深圳儿女家里,以卖艺的方式帮助儿女,也未可知。我告別的时候,张大爷拉着我的手,千恩万谢,不就是100块钱吗!突然觉得心中酸楚,也心生感动。
       莲花山顶的深圳市规划陈列室旁边,有两棵貌似合欢的树,枝丫弯来绕去,随心所欲地生长,十分特别。春夏秋3季我都给它们留过影,现在入冬了,我从各个角度为它拍照,发到朋友圈,是想表达,人生不循一定之规,也许更精彩。山顶正中是邓公小年铜像,所有人都在正面与他合影。我从侧面观之,他阔步行进的姿态更见潇洒。看世事万物,成败得失,差别就在角度!
       顺告一声:下午拿到复查结果,还好!减药10天,肝功指标无变化,血药浓度还有5.1。甲胎蛋白尚在低位,2.48ml,但比两个月前增了近倍,需得注意。
       原路下山,张大爷还在那儿。我想起前些天在海边见到的另一位老人。骑车过红树林地下通道,见一面墙上有百十句七言诗:“共/产/主义要实现,匹夫有责收台湾,全国人民团结紧,血洗江山要平冤,共/产/主义实在好,各尽所需无单身……”接下来历数主席以降历届首长“罪行”,我就不引了。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些顺口溜的作者是“永州宁远县太平镇……欧阳XX。”镇以下地址舍去,也不告诉你们真名,免得他被拿。
       出桥洞子,红树林公园边上,站着一位老人,口中念叨着洞子里的那些诗句,脚下也放一块破布,上面撒些零钱。只知道永州之野产异蛇,原来也产异人。我从车兜里拿出10元给他,是半个老头对一位更老的老人的体恤与尊重。欧阳老人七十有四,随女儿住在深圳,知道莲花山有铜像。他收下钱,返给我一张五毛,上书五言顺口溜一首,有“活捉、速拿、炸”等字样。他应该是一位超级屌丝,会不会以为知晓世道人心,把思苦忆甜作为行乞的一种营销手段?
        那天是“2014年古运九月六日”-我小心珍藏的那张五毛纸币上签署的时间。折合阳历,那天大约是10月29日。(2014/11/10 待续)

点评

谢谢凉言兄,您也定是良善之人!  发表于 2014-11-11 21:37
行善之人定有好报的。  发表于 2014-11-11 21: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1 17: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无处不见布衣菩萨心肠,布施行善,但对一个假唱难以接受,百元买正常指标不知是否有关……但减药10天指标无变化,不可大意,还需继续观察。祝天天好心情,减药成功!

点评

谢谢饶编的关心,这是来自组织的温暖啊!我会隔两周再测,直到两三个月才算成功吧?  发表于 2014-11-11 1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07: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193、登清邢宇秀清风
       题目读起来像一句诗,可以附会出寰宇澄澈清风徐来的意思。它其实没什么意思,就是一个人的三种名字:邢登清,又名邢宇,网名秀清风。
       他是昨天下午从香港过来的,今天早晨坐飞机回武汉,像一阵清风吹过深圳。第二届香港移植运动会8-9日在将军澳体育场馆举行,邢宇参加跳远和100米、400米跑,获1金2银;2012年香港首届“移运会”,也是这3项,他获得2金1银。一个人最多只能报3项,“要是能多报几项,肯定都会拿牌!”他有点感冒,跳远又闪了腰,还在恢复中。
       下午两点半,我在罗湖口岸接上他。两人初次见面,像老朋友一般热烈拥抱,是因为有了肝移植的共性。他说不累,我就直接把他拉到红树林。深圳湾公园快要成我的会客厅了!
       邢宇移龄近5年,若论新生,他是我的前辈,实际年龄比我小7岁。“差点跟你联系不上。在中环逛街,顺手拍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帐号就不能用了。幸好你的微信和QQ没有捆绑。”我不懂技术,为什么没有捆绑就“幸好”?“帐号不能用了”我懂的。我从不掩饰肝癌和移植人的身份,心里不虚,内中强大之故。雾锁深圳湾,对岸看得不甚清楚,但不影响我们的交流。
       1987年,邢登清从华中师院化学系毕业,报名援藏,去了位于拉萨的太阳能研究所。在“爱国支边”、“青年楷模”的眩目光环之下,隐藏着另一个故事:他参加武汉高校演讲比赛,认识了一位来自西藏的女孩。总之,邢在西藏一呆就是10年。这10年,他把自己弄成了太阳能专家,主持多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为西藏赢得了第一个国家发明奖,成为美国著名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太阳能学会外籍会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成员。1995年他入选西藏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又被推举为全国青联委员……
       仿佛阳光灿烂的白日之后,接着就是暗夜。1997年邢宇回到武汉,第二年得了肺气肿,2000年发现胸腔积液并做脾脏切除手术,2003年查出肝炎,2005年出现肝硬化。当病情得以控制并稍见好转,他的一见钟情的太太不幸罹患肺癌,单位-医院-家庭-学校,邢宇拖着病体四处奔波精力俱疲。2008年,太太去世不久,他也倒下了,肝病加重,几度生命垂危。2010年初,他在武汉同济做了肝脏移植,生命得以延续。
       社科领域专家学者多巧嘴簧舌之徒,我对自然科学家向怀景仰之心。邢宇告诉我,做科学研究其实也看运气。有一阵反复实验毫无进展,他很是苦恼,某日离开实验室,他把沾有试剂的玻璃棒随手丢进一个盛有溶液的杯子里。第二天上班,他发现杯子里的液体凝结了,如同在暗黑中见到一线光亮,这为他的研究提示了一个新的方向。后来获得国家发明奖,此乃源头。我笑曰:苹果碰在我头上只会起个包,牛顿才能发现“万有引力”。邢的发明故事,乃是偶然中的必然,符合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
        下午4点多钟离了红树林公园,我送他到人民大厦,入住国汇大酒店。推开窗,马路对面即是五洲宾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下榻于此。“真是奇怪,我在香港住的酒店,与海逸酒店也是一路之隔。作为全国青联委员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邢宇两度受到那位最高首长的接见。这事儿所以值得一说,因为此中颇有巧合,又因我们同为肝友之故。
       晚宴设于凤麒楼,肯定超过规定,席间幸无官人。邢的大学校友、援藏战友,加上我与了然两个肝友,“三友”聚一堂,邢宇笑言“人品大爆发”。别看他在移植网上十分活跃,到处行善举,做公益,热心体育、文娱活动,骨子里却是个不擅交际的人。夜里送他回酒店,我问:那些科研成果带来财富没有?答曰“没有!”移植手术费用,一部分来自于他的住房抵押贷款。
       不知何故,都快5年了,邢宇一天还得服用4.5毫克FK506,外加提升浓度的五脂胶囊。他把手伸给我看-手仍然不时地颤抖,极明显的药物反应。他的供肝带着血管瘤,质量不算高,与此有无关系?但这并不妨碍感恩。
       感恩、善良、热情、快乐、宽容甚至谦卑,是很多移植人的共同特质。在邢宇身上,这些特质都十分鲜明。
        早晨,我在海边快走健身,由T3航站楼起飞的航班,在深圳湾上空转了个弯,从我的头顶飞过。不知邢宇兄弟坐在哪一架飞机上。我祈祷着,希望有个人,能陪他行走后来的路程-尽管他自己不是很有信心。(2014/11/13 待续)

点评

谢谢加明兄鼓励!您以诗画般的摄影佳作愉悦我们的身心,向您致敬!  发表于 2014-11-23 14:11
原来在清风兄身上还有那么多故事、那么多光环! 为清风兄骄傲,向清风兄致敬! 同时也谢谢布衣兄!  发表于 2014-11-22 15:01
路过苏北,请到虞姬家乡来玩。  发表于 2014-11-15 21:17
凉言兄性情中人,希望能在深圳迎接您!  发表于 2014-11-15 14:48
移友情深  发表于 2014-11-14 2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4 08: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布衣者 发表于 2014-11-14 07:11
193、登清邢宇秀清风
       题目读起来像一句诗,可以附会出寰宇澄澈清风徐来的意思。它其实没什么意思, ...

从布衣者的记实中才较为全面地了解秀清风其人其事,非常佩服他的执着和善良,深深同情他的不幸遭遇(肝炎二年后就肝硬化,妻子又患不治之症离开了他),可喜的是他不居功自傲,不怨天尤人,顽强自信,乐观开朗,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值得我好好学习!

点评

@常大师 秀清风公子硕博连读,值得祝贺!开书记高人,常大师奇人,都非等闲之人!幸会!!  发表于 2014-11-17 15:04
开心果大智若愚 需要深层挖掘的笔法 呵呵。不好写的。  发表于 2014-11-17 02:29
登清兄在桂林聚会有过一回长谈 现在他的公子已经考上了武大研究生 是大幸事。目前药量不小 谨慎运动为好。  发表于 2014-11-17 02:28
希望有一天,您和您的纯利润理论,也能出现在我的笔下!  发表于 2014-11-15 14: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4 14: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三个名字一个人,秀清风是人多年的老朋友,我们在网上、在网聚、在武汉多次接触,正如布衣先生笔下的描述,为人正直、学院派气质、多材多艺,只是生活对他残酷了点……但秀清风是坚强的,他热心移植网,关注公益事业,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点评

秀清风也是我的榜样,您也是!我相信移友中,榜样无所不在!  发表于 2014-11-15 14: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5 19: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
@秀清风 在香港有二得二失,在第二届香港移植运动会收了一堆奖牌,却闪了一次腰;亲历中环去观看一场闹剧发了一些照片,却被封了微信帐号。

供肝上有血管瘤,现在还在吗?带着供肝上的血管瘤进行剧烈运动,实在让人捂着裤裆过河——提心吊胆啊!

点评

大光兄幽默,捂着裤裆过河怎么是提心吊胆呢?{笑}。秀清风的供肝血管瘤应该修整了吧?不懂。  发表于 2014-11-16 2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17: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布衣者 于 2014-11-16 20:52 编辑

194、读《七四级同学会纪念册》有感
       中学年代写作文,主要是写“读后感”,基本上是读毛主席著作的感想。以“读后感”的方式写这篇短文,有利于营造气氛,容易把人带入那个年代。
       我正在读的这本书,全名《曹市高中七四级同学会纪念册》,是为了纪念庚寅中秋同学聚会编印的,我和浩兄不久前才拿到。40年前,17岁,我从曹市高中毕了业;4年前的中秋节,部分同学汇聚洪湖,纪念毕业36周年;这几天一有空,我就会把《纪念册》拿出来翻翻。154张已经或正在老去的面孔,60个没有面孔的遥远的名字,还有12位加了黑框的先行者。总共226个同学,我能把姓名和本人对上号的,不足20人。此与同窗情谊无关,与疾病、手术、药物副作用以及疑似老年痴呆症有关。
         不独同学,好多老师我都叫不上名。唯王东园、陈传训两位老师,我还记得真切。王是我在一年级2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喜欢听我读古文,又常常在班上念我的作文,所以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王老师回乡榨油,搞“股份制”,乡亲们都是股东,把棉籽给他,换了油回家;鳏寡孤独五保户,免费领油。他的“新共产主义”探索和实践,支撑不久就倒闭了。我回故乡度春节,偶而还碰见他。同学聚会合影,一溜老师中,只有他穿中山装,风紧扣扣得紧,符合我的记忆。
       陈传训老师是我在学农班的班主任。高二年级,学校遵照上级指示,从4个班中选拔46人,作为贫下中农接班人重点培养。陈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又是学生物的,被挑选做我们的班主任。他身材高挑,瘦削而白净的面庞,架一副厚厚的深度近视镜,弱不禁风的样子。他有严重的皮肤病,臂上脖子上起鳞,如蛇皮,上课时经常浑身抓痒,我们都替他难受。替他难受也没用,他照样难受。正因为如此,他娶了个学校附近的白胖姑娘为妻,生个儿子又是天生软骨症,坐在架椅上抬不起头来。陈老师一生命运多舛,80年代初期他才回到武汉。同学聚会时,他已病倒在床,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来。陈老师临终前,好几位同学前往医院看望-我是后来才知道的,没能见他最后一面!
        70年代的高中生,在农村算个高级知识分子。好几个同学一毕业就当了村乡干部;有特殊关系的被推荐上大学,或招工;有些人去当兵;少部分人做了民办老师-后来生源少了,民办教师又还原成农民。我们毕业3年后,国家恢复高考,二三十人籍此陆续跳出农门。绝大多数人同学,毕业即回乡,约有近半一直务农,改革开放后成为第一代农民工。
       《纪念册》设计得很聪明,把4个毕业班旧照和参加同学会的各班新照左右置放,对比强烈。我和浩兄坐在一起,一页一页地翻过,品味时光大师的雕刻之功。浩兄一直呆在老家,不曾走远,大部分同学的旧貌新颜,他都熟悉。邓前华曾是2班班长,毕业即从政,现在是个县领导。他在滨湖办事处当主任时,我曾建议他把洪湖水产品弄到深圳来销,也只是说说而已。周森平在施港乡当小学校长,去年来深圳看儿子,我们一起吃过王八,当时邓兆标也在。邓当过兵,复员后在北京承包招待所,赚了不少钱。他有严重颈椎病,某著名中医开一祖传秘方:放风筝,居然把他的颈椎治好了。我看到梅传良的名字,问浩兄:“是不是他哥哥把他弄到地区公安局?”其兄做过团地委书记,让一个村姑成了花疯子,我在前边写过。浩兄说,他从警校毕业分配去的。
       还有个同学叫高庆寿,大学期间,他找过我几次,日记中有记载,但我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前几年才知道,他把一家沥青公司搞成了002377,据说身价过10亿,上次同学聚会就是他和冯传德赞助的。冯的投资公司名叫“刚果(金)……”生意也做得很大。大学毕业前夕,我的额头赫然长出一个大疙瘩,冯从医学院毕业留校,我去找他。他怕我额头留疤找不到媳妇,特地请个眼科大夫做手术,果然缝得细密,基本上不露痕迹。
       周泰蓉和我不是一个班,她从未和我讲过话,可我在心里和她多有交流。有一次学校搞汇报演出,大约在冬季,左右两盏汽灯,把舞台照得雪亮,周泰蓉的皮肤本来就白啊!她用普通话朗诵着:山丹丹开花哟红艳艳……诗里说的是陕北红军的事儿,好像打着火把行军,我记不得,只觉得她的白里透红的脸,一定就像那山丹丹开花……同学会她是主持人之一,可惜我碰巧出差去了美国,没见着,不知还有没有下次聚会。
       我还要给一位同学做个广告-印宝林,府场农技站站长,洪湖市养鳖捉鳖技术研究会会长,多项专利发明人,20年多来一直从事甲鱼、黄鳝的养殖捉拿技术推广,可对外转让技术,有偿。能把传统捕捞手艺整出技术专利,我是很佩服他的。
       还有那些黑框里的姓名,他们自顾自走了,人世间的事,他们还能看到吗?12位同学,有11人因病去世。另一人,我的中学好友王水新,却走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相比之下,病逝都算善终。
       隔几天我要写一写他的故事。
       1972年上高中,和1977年考大学一样,都是春季入学。后者是改正错误恢复高考,前者是修正路线“智育回潮”,都被我赶上了。高中毕业是在秋季,读了两年半。我学会了选种育秧,除草间苗,以及驾驶490拖拉机,却终究没能做个好农民。
       在1974年7月13日“首届学农班毕业纪念”照上,我和浩兄找了许久,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第二排右起第6人可能是我。第7人是夏可祥,他家在学校东头不远。有一回我去他家住,天冷,环境陌生,夜里不肯起床,结果半夜遇见了厕所……(2014/11/15 待续)

点评

@00700 我94年就是最小的散户,现在还是!屡战屡败,只剩快乐!  发表于 2014-11-17 15:23
@经常想起,从未忘记。看照片恍若隔世(苦笑)! 炒股紧跟007!我只回把人带进谷底(笑)。  发表于 2014-11-17 15:09
2377涨得太高了!问候布衣者!  发表于 2014-11-17 14:21
002377股票有没有内幕消息,让我们也赚点旅游钱....  发表于 2014-11-17 08:24
原来周泰蓉同学还是您的梦中情人,她的白里透红的脸,一定就像那山丹丹开花…一直记在心坎上?  发表于 2014-11-17 0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7 1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布衣兄16、7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我那时已初中毕业发配四川干打垒,拖坯建房……现在在京初中同学少有一聚,1998年聚过一次,已有几位同学先殉了。

点评

饶编是下放知青还是参加工作?我一农村少年,反倒超然世外!  发表于 2014-11-17 15: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5: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布衣者 于 2014-11-20 12:12 编辑

195、向一件米黃色风衣致敬
        高仓健走了,以83岁高龄。只有我这种人才会特别注意到-他是患癌症去世的。人到七老八十,因何种原因、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不是那么重要。
       我从“互动点播”节目中找出《追捕》,又看了一遍,以此悼念杜丘,再爱一回真由美,向经典致敬,并向岁月的深处回望:那时候高仓健正酷,而我才22岁。
       只要不下雨,学校每个周末都在操场放电影。同学们早早地搬一把椅子占位,是那种有一块板子从右后伸向面前的拐手椅,把人半包围着,可以搁书写字,也能在黑暗中阻挡更一步的爱情。大约是1979年夏季,我第一次看《追捕》,以后又看了第二次、第三次……悬疑跌宕的情节,开阔跳跃的画面,沉郁迟缓的《杜丘之歌》……呆滞的横路进二(老是让我联想起中国象棋),干练的矢村警长,热辣滚烫的真由美,更别说沉默寡言外冷内热硬朗果敢正义凛然的杜丘冬人。那些台词、对白,很多人能背诵,我也会:
       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哪!走过去,你可以融化在那蓝天里!一直走,不要朝两边看……
       召仓不是跳下去了吗?唐塔也跳下去了,现在轮到你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吧!
       真是幸福的人哪!过去看见的、听见的事,人的欲望、野心和反抗心理全忘记了,正在欢度他的余生……
       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我的生命……
       我是被警视厅通缉的人/我是你的同谋!
       好一匹野马,没调教好啊……
       自80年代开始,译制片逐渐取消了配音,改以字幕代之。年轻人多不欢迎配音版,喜欢原汁原味;我仍然怀念上译版的《追捕》,毕克丁建华的感性和性感的声音,是锦上添花的艺术创作,让我们在此一并致敬!
       “你为什么要救我?为什么?为什么?”
       “我喜欢你!”真由美没有忸怩羞涩之态,一脸坚决的幸福。她用力夹紧双腿,胯下之马飞奔而去,演绎一出美女救英雄的传奇。一切都是违反经验的,男女之爱还可以如此表达!那天真由美穿一件紧身枣红皮夹克,英姿飒爽。在一片灰蓝的记忆里,真由美换了不止10套服装,墨绿色短装,宝蓝细绒大衣,灰色条纹呢子上装,花格小毛领上衣,暗褐色的披风,高统皮靴和大翻领白衬衫。在那个烈火熊熊的山洞子里,她脱下枣红色性感皮上装,再脫下那件标志性的桔黄衬衫,露出雪白的无䄂内衣……镜头摇开,一张仰面向上的特写,无限渴望的迷离的眼神……镜头再摇开,是猛烈燃烧的一丛篝火……
       据说还有更惊悚的内容,网上能看到全版。1979年只能看到洁本,对于在思想和主义的消毒液里长期浸泡的我们,已经足够了!光是洞子里的那一个长吻,就让操场上死一股寂静,只有前后左右此起彼伏吞口水的声音。
       又跑题了!让我们继续向高仓健致敬。在流动资金十分短缺的大学时期,我也曾买过一件米黄色风衣,由于质量较差,领子怎么也竖不起来。2012年10月应卡地亚公司邀请,去北京参加马球活动,有着装要求,我在一位文艺密友陪同下,买了一件米黄的休闲装,虽说不是风衣,但领子完全能够站立。在温榆河畔的唐人马㺷俱乐部,我的外套衣领一直假装随意地竖立着。李亚鹏、胡军这些牛逼角色都去了,由于没有穿米黄色外衣,在我眼里不是很牛逼,刚开始我几乎没有认出他们,直到有人喊:看哪-那是胡军!看哪-- 那是李亚鹏!
       只有高仓健是我的偶像-我还看过他的《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野性的证明》、《车站》以及与张艺谋合作的《千里走单骑》。高仓健也是一代中国男人的偶像和几代中国女人假想的情人。仿佛作为一种平衡,中野良子和栗原小卷也曾是我的梦中情人。70年代末期是一个特殊阶段,大地初解冻,枯木才逢春,“文革”之后第一部外国电影《追捕》来了,高仓健来了,中野良子来了。随后山口百惠、栗原小卷也来了。再后来,苍井空老师也来了。
       写这遍追忆短文时,微信中满是关于高仓健的影像与文字。文艺老青年常春发来《杜丘之歌》,我一遍又一遍听着:“那哎哪~哪呀哪哪哪呀那哪~”骑马狂奔的时候,飞机盘旋的时侯,这无词的歌声在低空飞翔。结尾处,杜丘从楼顶下来,东京街头的风,吹起米黄色风衣的一角。完了?不,哪有个完啦!我也去行吗?《杜丘之歌》再次响起,“那呀哪~”。媒体圈里的朋友微信说:“他没有逃脱上帝的追捕,毕竟天堂里也需要硬汉。
       移植网灿烂夏花转发一篇网文-《高仓健患恶性淋巴瘤病逝,我国平均发病年龄不足50岁》,这是一个更加实在的警示。追思一代巨星偶像,各有各的关切,各有各的视角。
       我的湖北老乡何红姑娘,从日本发来一组“渔港晚霞”美照,惊艳莫名!我是从《追捕》知道北海道的,那里是横路进二的家乡,有高仓健真由美爱过的山林洞穴。我问:“北海道哪一个季节最美?”何姑娘回话:“冬天或春天。”微信圈另一位大佬接过话头:“或可同游!”善哉!(2014/11/18 待续)

点评

我和凉言兄同时代人,经历感受趋同。大光兄韶华正茂,羡慕啊!  发表于 2014-11-20 11:55
我小时候看过别人手里《追捕》的电影连环画,是黑白的,似乎没看过电影,但对“召仓不是跳下去了吗?唐塔也跳下去了”那句话有点耳熟,可能是从广泛流传的别的节目中听来的。  发表于 2014-11-20 08:41
现在还能把拉呀拉哼下来,那酷毙了的形象没人超越。  发表于 2014-11-19 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0 1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195、向一件米黃色风衣致敬

     高仓健走了,中国的大小媒体都做了报道,毫无疑问这个日本男人影响了几代中国男人,可以说谈论高仓健几乎把日本两字过滤,感情上似乎一下子一衣带水了。

     作为那个时代的我,高仓健自然而然是我崇拜的偶像,虽说米黄色风衣没有穿过,但外表严肃寡言少语,或多或少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我的人生。后来国产影片也有过硬派小生的形象如姜文张丰毅等,但就是差一点味让人记不住。那一个长吻无数次在我的脑袋里缠绕着,说是接吻特写科教普及片不为过。我喜欢你!”,后来是我们那一代谈情说爱的经典用词,直白的表达拉近了少男少女的距离,省事管用实惠多多。我老实的承认那时候心里喜欢真由美那个日本娘们比杜丘多得多。

    哈,高仓健他没有逃脱上帝的追捕,谁能逃脱哦?那哎哪~哪呀哪哪哪呀那哪~、、、、、、、。

点评

喜欢九九兄的意识流!文化总是比政治干净!高仓健和中野良子一直是中国人的朋友!  发表于 2014-11-20 2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8 05:59 , Processed in 0.0839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