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方框弯刀

[旅游风光] 云雾昆仑 (走新疆说故事结束)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 20: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
方框弯刀 发表于 2015-1-12 09:07
改造沙滩大会战,人欢驴叫,好不热闹。这场景,别的地方绝对见不到。

调笑令·驴语

呜呜,驴语,
呜呜,驴语,
惊诧主人蜂聚。
不来热闹巴扎,
却朝黄色土挖。
呜呜,挖土,
呜呜,挖土,
驴要草来填肚。

点评

写的有趣。谢谢大光。  发表于 2015-1-14 0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3 21: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从多角度了解了新疆。“方框弯刀”——亚克西{:soso_e179:}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5-1-20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10: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我们现在还能感知到的宇宙,正因迅速的膨胀而渐渐会演化成一片废墟。到若干亿万年以后,宇宙中仅存几个孤零零的“小岛”。
    把自己一眨眼就烟消云散的几十年生命,放进这片宇宙大废墟之中,人生是什么?
    其实,我们一直徘徊在历史和人生的废墟里,只是不愿面对或自以为废墟与我们无关。
好,哲理性的分析。

点评

谢谢点评。  发表于 2015-1-20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9: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
                                 走进维族婚礼

01.jpg

    维族朋友阿布力孜给我发请柬,希望我去参加他的婚礼。另一个维族朋友艾再孜后来告我,请不请我,阿布力孜父母有几分犹豫,非我族类者的介入会不会搅扰他们穆斯林的风俗规矩?而且毕竟当地老乡婚礼,我在的那个时候,还没有请人拍照的先例。阿布力孜几个铁哥们们却想开风气之先河,留几张婚照给自己看看有啥不妥?少壮派占了上风,我走进了维族婚礼。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一早就到了阿家小院。婚礼大总管还算开通,很快就认同接纳了我,并把我的数码小相机当成婚礼亮点。他扯着我到处乱拍,然后再给周围同胞讲解,同时让我反复演示,没一会就把电池耗了个差不多。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而且那天又恰遇乡里停电,我只能很节约的拍拍,错过了许多有趣情节。



小院里一片忙碌,准备自备午餐。这情景倒是与内地乡间比较相似。
02.JPG

03.JPG


左邻右舍来送礼,南疆乡下,大多几元钱或一块毛毯。
05.JPG

06.JPG


一般送礼都是直接交到家长手里,女人男人分开送,井水不犯河水。送礼后,主客还要有个表示礼节的手势动作。
07.jpg

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9: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
本帖最后由 方框弯刀 于 2015-1-14 19:43 编辑

    因为经济条件和伊斯兰教规的限制,维族乡间的婚礼一般都非常简朴,不饮酒,也少有肉食。通常是群起而“抓饭”一顿就解决问题。贺礼数额极低,三元五元即可,一两元的很多,或几人合送小盆小毯也行,这让在内地身受贺仪之累的我听着羡慕。礼金通常由主人亲手收纳,男主人负责男礼,女主人接受女礼,各行其是,授受不亲,泾渭分明。
    我那天本计划来张大票,却顺手摸出一张五十元的。不好意思再换,就顺手递给阿父。老头还迟疑了一小下才接住。艾再孜说,我已经算是创了天价。这一吝啬的“天价”,我成了贵客。随即被阿君、阿君父母以及族里老前辈拥入阿君新房,单独开了小灶。

    南疆乡间婚宴,饭虽简单礼却繁杂,可谓精神第一物质第二,很形而上。
    客人就“坐”,用古老的盛行于秦汉时期的席地跪式。我作尝试,坚持十几分钟就双膝酸困,只好改为歪来倒去的乱盘。然后有小男生(女客则由小女生)提锡壶锡盆来净手,锡壶造型有西域味,锡盆则极科学,盆上有若干条斜隔板,洗手水流进去却溅不出来。洗毕,不给毛巾揩手,更不许随意甩手(甩手即无教养又不吉利),只能双手紧握扭动,如拧毛巾状,才合规范。
    开始上饭,其他客人只有拌面一小盘抓饭一大盘外带茶水随意喝。我较特殊,抓饭拌面茶水之外,另添两盘炖鸡肉数枚烤鹅蛋一碗酸牛奶几块油酥馕,属最高级待遇。
    主人家的男男女女,似乎对我这个少数民族如何用餐颇觉好奇,族内老家长虎目耽耽坐于对面,其他人忽喇喇一大帮围于四周,盯着看我下箸动手张嘴。搞得我头皮发紧,胃口全无,只好不顾女主人的殷切劝阻,草草结束表演。但还不完,还有最后一项重要仪式,由老家长带头,全体人员双手抚面,念了一通经文,我猜度,无非感恩祈福之类,把我折腾出一身大汗,总算可以退席。



我的小灶算是最丰盛。而且考虑到我是少数民族,还给我放了小勺。
10.jpg

阿布力孜的母亲亲自来给我上茶。
11.jpg


老族长坐在对面观赏我吃饭动作,这让咱怎么表演?我毫不客气就反击,举起相机拍他。把老族长拍的闭了眼,呵呵。
12.jpg


饭后要有祈祷仪式,双手放在面前念念有词。我没照着做,又举起相机。大总管(地下中间那个块头比较宽厚的)后来连连对我说:不卖多不卖多(不妥啊不妥)。据说不做这种仪式会招来邪气。是吗?已经那样了,怎么办?重排练一次?您别说几天以后还真出了事。这是后话啦。
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9: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
本帖最后由 方框弯刀 于 2015-1-14 19:59 编辑

客人就位后,第一个程序就是洗手,这很重要,因为一会是“抓饭”。注意那个很有西域风味的水壶和水盆。男客和女客是分开坐也是分开洗手。
14.jpg

15.JPG

22.jpg


大厨已经开始工作。
15a.JPG

15b.JPG


给客人端饭的亲友,那个小美女可不简单,后来我观赏了她的维舞表演。
16.JPG

17.JPG


大总管很有拍照瘾,逮着机会就让我拍一张,我也只好迁就,要和大总管搞好关系哈。
19.JPG


矜持的女客,看我拍照都停住了手。一人一盘抓饭。
21.jpg

男客也开抓了。我有点手忙脚乱啊,东拍怕西拍拍。
23.JPG

24.JPG


左面这个就是今天的主角,新郎官阿布力孜,看他这身脏衣服,一会他就穿这身衣服去迎接新娘。另三个是他的铁哥们。右面第二个帅哥,是天才的舞蹈家,他的舞蹈让我惊叹。
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
本帖最后由 方框弯刀 于 2015-1-14 21:25 编辑

    与内地汉家百姓的婚礼相比,维族男方迎亲有几处不同:
    不用鞭炮和器乐营造战争狂欢场面,一派祥和自然气氛。不急于接新娘,自己人先吃饱喝足,午后半下午才去女家动手。迎亲队伍庞大,多多益善,几乎是倾村出动。还有一点让我诧异,是新郎官不著新衣,一身脏兮兮的劳动服就敢去见娘子家人。我几次询问阿布力孜,他用维语解答,我听不明白,搞得我一肚子疑惑,这哪像是新郎官的派头?

    下午三点,腹内盈实底气充足的迎亲队伍准时出发。一辆普通小夏利车前行,是让新人和阿訇坐的。后随一辆大轿车,全村老少以及男方相关亲友,闹哄哄地往上挤,直挤到车厢板都快爆裂。司机见惯不怪,很沉得住气,等人们全都身贴身动弹不得了,车才轰然发动。
    左拐右折,越坎过桥,时间不很长,车在新娘家门前停稳。但人们却不急于进攻,在木栅栏门前窥探徘徊。

   我反正不懂规矩,索性倚傻卖傻单独行动,率先闯入大门。院内如刚才阿布力孜家一样,村人亲友,人数甚众。一个总管模样的人正发号施令,把所有男性公民驱作一队。由尊及幼排列有序。仿佛电视新闻里机场迎候异国领导人的阵势。接下来的情景还果然就是电视新闻的复制,只是机仓门换成了宅院门。
    院内队伍排列完毕,外面迎亲的男性队伍也整顿就绪,同样由长及幼各就各位。一大队爷们哥们昂首阔步跨了进来,接下去的画面就比较热悉了,无非握手寒喧,久仰久仰如雷贯耳那一套。
    其实男方女方两大阵营的如此见面方式,更多含义还是人缘广泛家族兴旺的相互展示和较量。一方面你亲我热同时也暗争高下,难怪迎亲队伍要是骡子是马全部拉来。
    这里男人们的较劲比试刚结束,那里女同胞们又开始整队。程序基本相同,但细节却有差异。男人礼数,握手、扪心、抚颊,也很麻烦,但操练果决,问候简洁,一会儿就把过场走完。女士小姐们就很费事,握手之外还要贴脸,知心话儿也更为温情缠绵。一时间,老姐姐哟小妹妹哟,你那三娃可又长高了你那二妞是否上学了……莺啼燕啭,双方扭作一团,好半天才鼻涕眼泪地分开。



新娘家里,男士们列队准备应战。
26.jpg


观察一下敌方的动静。但士兵们好像有点心不在焉,这怪我,一帮爷们都想上镜。
27.jpg


男方的队伍进来了,这种场景电视里常见,不过那是元首们在机场。咱维族百姓在自己院里也来这一套。
28.jpg

29.jpg

30.jpg


明显的男方人马较多,这也对,要不怎么能把新娘抢走?
31.jpg


女士们开练。
32.JPG

女政要们一上来就比较缠绵。好半天还没有把情感表述完。
33.jpg

34.jpg

35.JPG


已经搅成一锅粥了,难舍难分啊。不过也可以看出,迎亲一方的实力比较强。
36b.JPG

39.JPG

40.jpg

女士们都推出房间,房间里,老爷们开始婚礼仪式。嗯?女士没资格参加婚礼仪式?可惜,相机没电,换电池换电池,这一节内容阙如。
41.JPG


女方的大厨也准备就位。不过要等把新娘抢走后才开吃。
42.jpg

44.jpg
3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
    时下维族青年,风气也渐趋新潮,帅哥靓妹携手于闹市,小女儿家戴墨镜驾摩托不在少数。但维族乡间,女人的地位仍然较低(起码表面如此),男女界线也很分明。譬如刚才排队接见,男女要分组进行且男先女后。正规的或重大的社交活动,女性往往靠边靠后。吃饭也是男女分席,不可同室。这给我今日的拍摄工作带来一点小阻力。
    到新娘家,我的拍摄重点肯定是新娘。但据说,新娘那间小小闺房,除总管外,今天是不能让其他男人随意闯入的,连新郎都必须在阿訇点头认可婚约生效之后才能进去。我的身份却有点让总管把握不准,他没有遇到过拍照的先例,搔了一阵头皮,鼻孔朝天地避我而去。我把这理解为默许,赶忙闯进小闺房,反正进也进去了,生面成了熟馕,不合规矩也合了规矩。

    小屋里春光一片,土墙装饰着美丽的挂毯。最引我注意的是木床上靠一个屋角,挂起一个屏风状的丝绸彩帘。两幅帘门放下,新娘就躲藏在那三角形的小小一隅。这是她在父母呵护下做女孩家最后坚守的阵地,而这一小片阵地再过十几分种也要被阿布力孜攻克。
    室内还有几个容貌秀美的女生,都是新娘最好的朋友,兼做伴娘和警卫。她们对我的闯入报以一阵欢呼,好象我帮了什么大忙。毕竟是青春一代,未必太再意革命传统,有几分逆反有几分意外,她们才更觉兴奋。
    几个人你推我搡,又是换衣服又是摆姿势,嬉笑雀跃花枝乱颤地让我拍照。后来新娘也被拉出帘门,倒也大大方方,毫无羞怯之态,很配合地做了一阵模特。

    婚礼正式开始,有意思的是居然在女方家举行。小小闺房的外间,大床上跪满了有表决权的双方主要男士。最主要人物是一位大阿訇,他面前摆放着阿布力孜送新娘的礼品,礼品上复盖着鲜艳的结婚证书。
    阿訇审核了礼品,仰头做一个手势,韵味十足地开始朗诵,估计是关于责任的经文或祝福之类的话语。朗诵完毕,向小屋内发一声问话。里面先是窃窃低笑,不知是哪个野蛮女友。继尔传出新娘娇羞的回答。显然回答正确,阿訇点头,然后又朝一脸肃穆的新郎当头棒喝。阿君有几分紧张,嘴唇抖抖地说出标准答案。不用翻译我也明白,仿佛欧式教堂婚礼,“你愿意嫁……?”“我愿意!”“你愿意娶……?”“我愿意!”这对新人从此合理合法合乎教义,手携手步入棘莽丛杂的围城。
    (可惜可惜,这一段要紧时刻,相机没电,换电池换电池,好一段精彩场面没有拍到。)

    礼品拿进小屋,里面又是叽叽喳喳一片笑闹。而同时在外间,岳丈岳母也把一套新装递给女婿。阿布力孜手忙脚乱地改变形象,我这才明白他穿旧衣迎亲,还有这样一个伏笔。西装革履,装扮整齐,胸前再戴一朵绒花,阿君有几分象新郎官了。现在他才可以踏入小房,女儿家那个用丝帘围就的阵地随即失陷,小屋里响起新娘的哭声。



闺房的墙角挂一个绣帘,那就是新娘最后的营垒。我进去后,几个野蛮女友不由分说就把躲在里面的新娘子拽出来。
45.JPG

与闺蜜们留个影。
46.jpg

47.JPG

48.jpg

49.jpg


岳父拿来一套新西装,这就算认可了佳婿的身份。
50.jpg


爹娘和女儿合影,这是我的主意。女儿和母亲已经开始流泪。喜事中的一点伤感。
51.jpg


新郎新娘来一张,阿布力孜,别这么严肃好不好?给个表情好不好?阿布力孜非要把严肃进行到底。
52.jpg


总管(注意,是总管)把新娘扛(注意:扛)出来。婚车可以出发了。
53.jpg
55.jpg
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
    在新娘的哭声中,男方队伍扬眉吐气地撤离。我发现归程的车队中增添了一辆小夏利,原来新娘的母亲要一直把女儿护送到婿家。
     总管(注意,不是新郎)把新娘抱出车门,跌跌撞撞地朝屋子走去。几位老妇人围了过来,手法娴熟地脱掉新娘鞋袜,又用清水周密细致地为其浴足。过程冗长,总管累得汗水横流,新娘的哭声也从高亢变得力不从心时断时续。好不容易仪式完成,新娘换了新袜新鞋,被抱进内屋。穿新鞋走新路,她从此要在这幢屋里步入新的人生。
    随行的母亲也跟了进去,轻轻揭起白净的盖头,在女儿耳边叮咛再三,然后大笑数声。那意思是说,你已经把泪水回报娘亲了,欢笑着开始新生活吧。果然,女儿的哭声停止,脸露一派喜色。倒是送女儿一阵大笑的母亲,眼红红地落下泪来。



婚车回到阿布力孜家,邻人们已经在院里聚集。
59.jpg

60.JPG


总管把新娘扛进院里,总管太出力了。
61.JPG


在门口,几个妇女拦住新娘给她洗脚。洗脚嘛,自己想象,咱就不过去拍特写了。
62.jpg

洗......
63.jpg


洗......
64.jpg


洗......总管已经坚持不住了,新娘也哭不出来了.......这几位老妇人太认真了吧?
65.jpg


总算进了门,跪姿,这可是真功夫,不信你试试。没人闹洞房,有几个亲友陪着,就这样一直悄悄跪着。阿布力孜还是一脸严肃。严肃到底,我真有点服他了。婚礼的主要部分到此就算基本结束。不过,洞房正在开舞会啊。那里才真正热闹。
66.jpg

6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21: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精美图片加详尽解说,展示出一场完整的穆斯林婚礼,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谢谢老兄的分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5-9-9 05:05 , Processed in 0.0465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