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手术虽然已日渐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但准入门槛不能降低,医生不能随便参与移植手术。”昨天,84岁的中国“换心人之父”———18年前曾为我国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杨玉民实施手术的夏求明教授,在哈医大二院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器官移植发展现状。
器官移植门槛不能降
夏求明说,随着医学发展,心、肾等大器官移植在技巧上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但技术“普及”了,器官移植的准入门槛不能降低。
他说,现在有些医院为了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从外面“借”人做手术,而术后的支持跟不上,最终导致失败。他认为,移植手术应坚持准入原则,临床医生不能随便参与器官移植,必须具备专业背景。从更大的范围看,实施器官移植应是一个团队的专门化工作,而不是请个人来就做了,要从医生的资质、医院的资质等方方面面去限制。
抗排异仍是移植术瓶颈
夏求明介绍,杨玉民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心脏移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他的病逝,主要是由于抗免疫排斥反应药物的副作用和慢性排异反应,导致其肝、肾、肺等脏器功能衰竭。多年来,虽然国内专家们在器官移植领域不断探索,但患者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反应问题至今仍是重大难题,已成为器官移植的瓶颈。现在医生判断患者免疫状况只能依据白血球、血压、肾功、肝功等“旁证”来判断,免疫抑制剂的增减很大程度上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亟待相关的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夏求明认为,器官移植成功应用于临床,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到目前,器官移植仍然不是对疾病的根本性治疗措施,因此目前的重点不应放在扩大临床应用上,而应对影响其存活时间的瓶颈问题进行全力研究,致力于抗排异反应药物、克隆技术、人造器官等研究,而不应盲目地、不计后果地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