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7|回复: 3

[移植故事] “高粱杆” 大师徐艳丰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 18: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十五的月亮 于 2015-11-1 18:07 编辑

经牛慧兰大姐的引荐,我们认识了两次肾脏移植受者徐艳丰。

提起老徐那可是从高粱地里走出来的赫赫有名的中国扎刻艺术大师和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高粱杆扎刻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古建筑研究价值和地域特征。他的扎刻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堪称“中国一绝”。
大名鼎鼎,令人仰慕的老徐,却大字不识几个。他的背后有着难以言表的心酸和苦衷…..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出生在河北永清一个农户家中的徐艳丰,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后,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家境贫寒。该上学的年龄他却打草干农活:该干活的时候,他却迷恋上“高粱杆儿”
(一种特别适合编织的硬度韧性适中的野生高粱杆儿)。
老徐年少时,有一次看到老农高大爷用秸秆编织的“蝈蝈”笼子时,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住了。心灵手巧的他十分执迷,苦思冥想,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高粱秸秆的扎刻技巧。
身单力薄的他自从迷恋上“高粱杆”后,耽误了不少农活,挣不了几个工分。时常受到村里人的欺负,讥讽,骂他是个不务正业,不靠谱的“坏孩子”。经常遭到继父的训斥,谩骂和毒打,还把他的作品用脚踩碎扔到灶火坑里……甚至一记耳光把他的左耳打坏,落下终身残疾。
“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艳丰,性格倔强,痴心不改。潜心研究高粱杆的他近乎走火入魔,打定的主意就是“九条牛也拉不回来”。
一头扎进“蝈蝈”笼子的小艳丰,一发不可收,真是上了瘾,着了迷,如醉如痴。他已经不满足编织”蝈蝈笼子和各式各样的灯笼了。文革初期,他看到《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电影里有天安门的镜头,萌发了要用高粱秸秆编织一个微缩的天安门城楼。在没有文化,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小艳丰连续七个晚上跑了七个村庄,追着看了七场电影,依靠自己记忆的电影片段,扎出来并经过修改十几次后,怎么看怎么不像天安门城楼。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贫困落后,信息闭塞。他陷入一片茫然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艳丰在姥姥家看到挂有一张天安门城楼的图片,如获至宝,用只有自己才看懂的“密电码”方式,按照比例仔细的画了下来。经过反复研究和精雕细琢,艳丰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智慧,坚定的从事自己的艺术创作,用了三年零七个月的漫长时间,奇迹终于出现了。一个被人歧视的文盲,甚至没有见过天安门的农村娃,用别人烧火做饭的高粱杆,活生生的扎刻出微缩的天安门城楼。徐艳丰成功了!他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扎起来一座艺术的殿堂。
经过曲折的途径,该作品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专家们惊呼:这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扎刻艺术精品!对徐艳丰的经历和成就更是赞叹称奇。
历尽煎熬,苦尽甜来。成名后惊叹,赞美,声不绝耳;各种荣誉,奖励,名誉,邀请接踵而来……
八十年代初期,徐艳丰作为中日友好交流团的艺术家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访问,受到热情欢迎。在访日期间,东京大学诚邀老徐留任日本教学。日方年轻貌美的翻译优良之子小姐在接触中,对老徐产生爱慕之心并展开了狂热的追求,都被老徐婉言谢绝,不为所动。那个年代能够出国,移民, 向往“荣华富贵”,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梦想。我曾当面问老徐当时是怎么想的? 老徐说:我就是一个农民,我的根在永清南大王庄。她看上的是我的手艺。我是有老婆孩子的人,我怎能背叛我的祖国和亲人呢?
老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贤惠的妻子对他贫病相守,相濡以沫。一双儿女,学习优良,都有各自的理想和志向。经过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领导劝说和细致的工作,毕业于唐山理工学院的大女儿和毕业于永清一中的儿子都放弃自己原先的打算,“子承父业”。一门心思 跟着父亲学起扎刻艺术。“严师出高徒”。在老徐的亲自培养下,两个孩子进步很快。经过十多年的历练和辛勤努力,现在已经独立创作了。大女儿徐晶晶现在是廊坊市政协委员;小儿子徐健被聘为河北职业技术学院“秸秆艺术”导师。两个孩子耗时三年半编织的作品分别置换了两套三居室。可真是名利双收啊!
徐艳丰的扎刻艺术终于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了!
目前,老徐两口最为操心的是两个孩子的终身大事。大女儿33岁至今未嫁;小儿子30岁至今未娶。这么优秀的人才和条件,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祝福第二代传人会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老徐不仅是锲而不舍的艺术大师,而且还是移植朋友的良师益友和同病魔殊死抗争的英雄。他因积劳成疾患尿毒症一度生命垂危。正是他临终前向亲朋好友告别时,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国家和社会爱心人士像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于2003年和2008年分别两次肾脏移植。把他从“鬼门关”拽了回来。真是苍天有眼,天不灭“徐”啊!
我们为有徐艳丰这样的移植朋友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老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艺术,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它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才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QQ图片20151031181115.jpg
左二为徐艳丰,右二为牛慧兰大姐正在听取非遗情况介绍。
QQ图片20151031180901.jpg
这是老徐11岁时编织的送姥姥的祝寿礼物,52年后依然
历久弥新。
QQ图片20151031180928.jpg
正在选料
QQ图片20151031180943.jpg
老徐正在创作
QQ图片20151031181022.jpg

QQ图片20151031181028.jpg
作品展示
QQ图片20151031181009.jpg

QQ图片20151031180958.jpg

QQ图片20151031180951.jpg
右一为徐晶晶,左一为徐健,老徐的一双儿女。中国扎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QQ图片20151031181057.jpg
十五的月亮与徐健合影
QQ图片20151101045255.jpg

学习老徐好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21: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
徐艳丰用他的坚守,换来了“艺术的春天”。“十五的月亮”有眼福啊!谢谢精彩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5: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敬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11: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两次肾移植的徐老是非文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家,在做《新生命新生活》移植杂志时就与徐老相识,通过约稿在309医院与等待肾源的他进行了采访,他不仅没有沮丧,还兴致勃勃地介绍他坚守扎刻艺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艰辛历程,移植杂志报导后我们成了朋友,一直坚持给他寄杂志,保持联系。每年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我都去他的展位看望,多次与他的一双儿女交流,询问徐老的身体。今天见到徐老红光满面,身体强壮非常高兴,谢谢十五的月亮报导分享,也祝徐老在焕发新生命活力的同时,再次焕发艺术的青春!问候徐老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11-24 22:22 , Processed in 0.0332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