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1|回复: 1

[其他问题] 微生物酵素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6 16: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本帖最后由 大光 于 2016-8-6 16:22 编辑

微生物酵素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作用
作者:李宁,郞韧,郝建宇,李文雄,王小文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年 第12卷第12期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尽管随着手术技巧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但感染并发症的总体情况并无改变。本文结合我院自1999年7月~2001年5月间2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病例中,采用口服微生物酵素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探讨有益微生物菌群制剂的应用,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防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以我院1999年7月~2001年5月,2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存活期超过1个月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应用微生物酵素分为对照组(A组)和用药组(B组)。A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2~52岁,平均41.6岁,其中乙肝后肝硬化2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肝癌2例,Child/Pugh分级:B级3例、C级2例。B组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26~49岁,平均40.2岁,其中乙肝后肝硬化8例,肝硬化并暴发性肝炎2例,肝癌5例,Child/Pugh分级:B级11例、C级4例。A组1例术前伴肠道菌群失调。B组1例伴肠道菌群失调、1例伴肺部感染。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1.2 供肝及手术  20例中除B组2例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外,其余18例均为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手术经过顺利。A组:供肝热缺血时间4~9.46min,平均6.40min,冷缺血时间5~10h,平均7.5h。术中出血400~8000ml,平均2500ml。B组:供肝热缺血时间3.5~12.40min,平均7.5min,冷缺血时间6~12h,平均8h20min。

1.3 免疫抑制剂应用  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环孢素A(CsA)或FK506+麦考酚酯(骁悉,MMF)+甲泼尼龙(MP)三联疗法。B组加用PGE1,(100~400)μg/d两周。A组4例(80%)在5~8d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B组8例(53%)在4~11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均经病理证实,经MP冲击治疗后缓解。

1.4 抗生素应用  两组患者均采用术前1h静点头孢曲松1g,术中每6h追加1次,供肝切取时应用同种抗生素灌注保存,术后继续或更换针对常见细菌感染的头孢二代抗生素应用3~5d。如无感染迹象则停用,改用口服抗真菌及抗病毒药剂。同时每日或隔日进行大便、尿、痰及胆汁细菌学检查。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两组患者如未发现真菌检查阳性结果则不用抗真菌药剂。

1.5 微生物酵素应用  微生物酵素由日本酵素世界社和日本岛本微生物工业株式会社研制开发与中国潍坊明达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制造。卫食健字(1998)第317号。主要成分:日本进口浓缩酵素,富含芽胞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酵母菌、曲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群,还含有大量糖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消化水解酶。每袋5g,粉剂。应用方法:术后第1天15g/d,第2~14天30~45g/d,第15~30天15g/d。分3~4次饭后服用。

2  监测与结果

    术后常规行大便、尿、痰及胆汁细菌学检查,第1周每日1次,第2~4周每周2~3次。结果见表1。

1 微生物酵素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作用.jpg

    对比A、B两组发现:(1)消化道功能恢复B组明显优于A组。A组患者排气功能多在手术3d以后开始恢复,且伴有明显的腹胀和腹泻,大便镜检及培养多出现菌群失调、发现真菌及菌丝、细菌培养阳性。而B组患者术后第1d即开始应用微生物酵素,排气功能多在第2~3天即恢复,且无明显腹胀,多数患者反而出现便秘,大便镜检极少发现真菌,菌培养致病菌比例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具有极显著性。(2)B组肺部感染较少出现,痰找真菌及细菌培养致病菌明显减少。(3)同时发现B组患者尿及胆汁细菌学检查较A组亦明显降低,并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3.1 肝移植患者的易感因素分析  肝移植患者是感染的易感人群,大多数移植后感染为内源性。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库。在严重创伤、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肠道机械性、生物学及免疫学屏障将发生严重损害,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同时内毒素进一步诱导IL-1、TNF等因子激活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另外大量内毒素移位至门静脉可对移植肝造成直接损害。因此肝移植术后感染以腹腔感染发生率最高。其预防多采用术前选择性肠道清洁和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存在许多弊端,如现有抗生素只对常见敏感菌有效,其疗效也正受到细菌抗药性的影响,尤其是耐药基因通过质粒在正常菌群中迅速蔓延,造成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常使临床处于无药可选的境地。同时抗生素并不能解决手术创伤和免疫抑制剂应用带来的自身粘膜系统免疫功能下降的危害,且抗生素杀菌致细菌死亡的过程可导致内毒素释放,大剂量长期使用对控制感染并无益处。因此感染仍是肝移植受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3.2 微生物酵素抑制致病菌的作用机制  微生物酵素是一种复合有益微生物菌群,主要成份为乳酸菌和真菌,其主要有两个方面:

3.2.1 局部抗菌作用:乳酸菌在体内发酵糖类,产生醋酸和乳酸,使环境pH下降呈酸性,促进肠道蠕动,防止病原菌定植,并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产生H2O2抑制球菌的生长;产生胞外糖苷酶,降解复合多糖,阻止致病菌及毒素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入;产生细菌素,抑制多种病原菌,且作用效率高,对自身组织无毒害;分解结合型胆酸为游离胆酸,后者有抑菌作用。

3.2.2 通过粘膜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有益菌群作为抗原被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中M细胞和肠上皮细胞摄取并传递给B淋巴细胞,经T细胞活化,成为表面IgA阳性细胞,经淋巴管移至脾内成熟,再经血流回归散布到肠粘膜下(80%)和其他各处,如呼吸道、胆道及尿道粘膜下(20%)分泌相对特异性sIgA产生免疫效应,阻止病原菌的粘附和侵入,抑制相应致病菌增殖,中和毒素和病毒,并有抗体活性。由此可见,经消化道摄取正常微生物菌群,不仅可以增强消化道局部免疫抗菌功能,同时可使全身其他粘膜组织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达到抑制致病菌感染的功效。本研究显示:对照组5例患者中,尽管采用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制剂,但所有病例均在移植后早期1个月内发生耐药细菌及真菌感染,其中以消化道菌群失调及症候为主,胃肠功能恢复慢,术后1周内有明显的腹胀及腹泻,尿液及痰中较早发现真菌及菌丝,且抗生素作用不明显。而实验用药组在术前或(和)术后第1天即开始经消化道分次服用微生物酵素(15~40g/d),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胃肠功能恢复快,极少数患者发生肠道、泌尿道菌群失调、真菌感染及腹泻,且在联合应用抗生素及氧疗下,对肺部感染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是耐药基因通过质粒在正常菌群中迅速蔓延,造成二重感染,常使临床处于无药可选的境地。由此可见,肝移植术后经消化道服用有益微生物复合菌群,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局部的免疫抗菌作用,也可同时使全身其他粘膜部位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对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及真菌性感染,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略


附1:相关评论】酵素的宣传文章中(《北京已有二十多家医院开始将酵素作临床运用》)提及北京有医院使用酵素一事,经检索,发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李宁(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等确实在临床上使用过酵素,但该酵素实质上是由芽胞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酵母菌、曲菌等益生菌以及消化水解酶组成,作者分析其作用机理时认为完全是益生菌的作用,丝毫没有提及消化酶(即酵素)的作用。说明效果与酵素无关,完全是益生菌的作用。 (《酵素真的那么神奇吗?》zsq ca 2014-07-11)


附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副院长  李宁答记者问
转自新浪博客 2013-05-12 13:31:28

告别药害
告别抗生素
走进微生物酵素时代
打造中国的长寿民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副院长李宁答记者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李宁访谈——告别药害,走进微生物酵素时代

    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日子里,李宁院长将微生物酵素应用于抗击SARS临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效果。这仅仅是李宁院长微生物酵素梦的部分奇葩。追梦的日子已经持续了5年。一切艰辛和付出都很值得。因为他怀抱着一个信念——微生物酵素可以为人类的健康保架护航。为此开拓,光荣而自豪。

    微生物酵素梦的来历如何?微生物酵素究竟有什么效果?带着一个个问号,我们访问了李宁院长。

    记者:李院长,近年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学者都将微生物酵素作为学术研究的重点,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作为中国微生物酵素方面的带头人,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微生物酵素?
    李院长:微生物酵素是含有多种活性益生菌的生物酶。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微生物,一个是酵素。微生物指的是益生菌,酵素是益生菌的代谢产物,生命的一切生化活动都是在酵素的作用下进行的,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它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人体内提前老化和菌群失调的区域,活化再生细胞,平衡肠道菌群,维护粘膜免疫屏障,阻断各种病毒孳生的源巢,使人长期处于青春健康的状态。

    记者:看来微生物酵素对人体健康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院长:是的。人体细胞时时刻刻在更新,微生物酵素的作用是帮助分解老化细胞、制造新生细胞,同时供给细胞营养,建立粘膜免疫屏障,保证人体细胞正常工作。《一九六六年苏格兰医学杂志》就已指出;世界上每个人以及有生命的生物体,都可被视作一连串整体且井然有序的酵素反应系列。微生物酵素愈缺乏,人体愈老化;反之,微生物酵素储存的愈多,人体就愈健康。

    记者:酵素都有哪些具体作用呢?
    李院长:人体中的免疫系统、血管、肝脏、脾脏、肾脏以及视力、听力,甚至连呼吸都须依赖酵素,只要任何一种酵素不足,都有害健康。酵素消化食物,小到可以穿过肠膜细孔,并进入血液中,血液中的酵素将消化完的食物,用来建造肌肉、神经、血液及腺体。同时,酵素有助于将糖类储藏在肝脏和肌肉中。酵素不仅有助于尿素的形成(尿素会随尿液排除体外),同时有助于从肺中排除二氧化碳;而有一种酵素会辅助骨骼和神经组织吸收磷;还有的酵素会辅助红血球细胞吸收铁;另外,精子中的酵素会溶解卵子薄膜形成缝隙,使精子得以进入卵子。在医学上,有一种名叫链激素酶的物质,被用来溶解血栓;而在免疫系统中的酵素,则会消减血液中及组织里的废物和毒素。这几个少数的例子,就足以证明酵素对人体各项功能动作的重要。尽管,人体内的酵素总数多得惊人,然而每一种酵素都有独特的功用。蛋白质类的酵素无法消化脂肪,而脂肪类的酵素又无法消化淀粉,这就是酵素为人知悉的“专一性”,换言之,酵素是有相当高智慧的。

    记者:酵素和疾病有关系吗?
    李院长:免疫力的强弱和体内酵素储存量的多寡关系密切。酵素储存量越大,免疫力越强,人也就越健康。我们可以从酵素来透视疾病。器官发生病变时,酵素往往是抗病的先行军。当血液里某种酵素太多,可能就是某种疾病的先兆。脂肪酶会将三酸甘油脂分解成脂肪酸甘油,而胰脏因为得到许多的脂肪酶,于是分泌了大量的消化酶至消化道内。当血液里的脂肪酶值太高,就表示可能是胰脏有问题。当胰脏发炎时,血清中的脂肪酶值就会升高。事实上,当我们生病,解毒和消化时,酵素更容易被用完。这表明随时维持酵素的储存量十分重要。我们年轻时,的确容易抵抗疾病,不过这是预支酵素来使用的结果。

    记者:内分泌系统与酵素有关系吗?
    李院长:养分及酵素被过度烹煮而破坏了,内分泌腺因此无法吸收养分,导致荷尔蒙分泌太多及过度肥胖等疾病。

    记者:酵素和排毒有关系吗?
    李院长:酵素不仅可以维持健康,还可以排毒。当“治疗危机”发生时,酵素会忙于分解囤积的废物,让人体排出。所有吃下去的熟食,都要由酵素来消化,久而久之就会减少体内酵素的库存量。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会产生毒性反应。例如:血管会吸收未消化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分子。而且当血液酵素低于正常值时,就会导致过敏。但服用了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后,酵素值即恢复正常,过敏症状也得以改善。富含酵素的膳食有助于排毒,尤其是酵素已经被证实会被人体再次吸收并重复利用。由组织排出的毒物会进入血管,毒物会促使内分泌腺分泌荷尔蒙,转而刺激排毒的器官,恶性循环下去,内分泌腺就累跨了,酵素不仅可以维持健康,还可以排毒。所以,在治疗及保健方面,酵素可以支持人体各个系统,又可以增强人体健康。

    记者:儿童需要补充酵素吗?
    李院长:酵素充沛的孩子,精力旺盛;而孩子在发烧和生病时,免疫系统也需要大量的酵素,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和病菌。

    记者:原来酵素的作用如此重要,难怪您对它情有独钟,您是怎样接触到微生物酵素的呢?
    李院长:1999年5月,我们有一个病人在肝移植前吃了冰箱里的西瓜,造成腹泻,一天20多次,用抗生素无效。正巧瑞典外科学会主席送给了我们10罐微生物酵素,我们立刻拿出了一罐给他用了。下午2点用的,傍晚6点钟就好了。病人高兴地问这是什么药,这么灵啊!用了3罐后给他做肝移植手术,术后为了防止感染,继续给他用了这个产品,他不仅没有感染,而且伤口愈合得很好,顺利出院,现在还存活着。这是我将外国的微生物制剂应用于临床的最初情况,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强大的作用。10罐产品用完后就没了,正在我渴盼的时候,我在北京发现了微生物酵素,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我知道,终于有了可以对抗感染的有力武器了。

    记者:您做肝移植手术很多年了,是很有经验的资深医生了,朝阳医院也是全国最知名的肝移植医院,技术方面已经不是太大障碍,听说就是怕术后感染,感染真的这么可怕吗?
    李院长:别小看感染,感染在肝移植术后非常重要,处理不好,可能会要人命,不仅是肝移植,其它的手术也一样。

    记者:感染是怎么引起的呢?
    李院长:举例说,一个人在医院做了大手术,这时候他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生变化,粘膜屏障作用就受到损害,细胞和细胞之间的连接就会增宽,这使本来进不去血液里的有害的细菌和毒素可以入血,并扩散到全身系统。如果此时我们的抵抗力弱,淋巴细胞数量不够,吞噬不了细菌,就会造成全身系统的感染,形成败血症,器官功能受到损伤,这个人就没救了。再有,医学上有时过分或不恰当的医疗也会自毁长城,比如我们用的抗生素使用不当就会造成耐药菌株的感染。

    记者:抗生素为什么会造成耐药菌株的感染?
    李院长:抗生素曾经对我们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抵御了许多疾病的泛滥。然而,与此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病人因为耐药而死亡。其原因就是滥用抗生素,现在医学上大量应用抗生素,造成了两个效应,一是把致病菌杀死了,二是六亲不认的抗生素把有益菌也给杀灭了。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把所有的细菌全部消灭,生存下来的有害菌就有了耐药性,想要消灭他就得用更高级的抗生素来对付他,最后的结果是无药可救。同时,它又分泌毒素,使病源微生物长驱直入,这样,不但把粘膜表面损坏了,还会引起我们全身性的感染。到了最后说,你这个病人没治了。为什么呢?是真菌感染了,或绿脓杆菌,金色葡萄菌感染,这些都是耐药细菌,现在基本已经没药可用了。

    记者:抗生素如此可怕,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李院长:我们提倡用生物制剂。保罗微生物酵素不仅有有益菌,还有酵素,“酵素”是日本的叫法,英文和中文都叫“酶”,在医学上叫细胞因子,是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其中一种因子叫“抑菌素”,对有害菌有抑制作用,就像墨鱼受到攻击时释放有毒的烟幕弹,足以抵御外来的敌人。这是一种生物屏障。我们从人菌大战进入到人菌对话的时代,利用有益菌对付有害菌以及细菌感染,建立黏膜免疫系统。微生物酵素既可以外用,比如疖疮、伤口化脓等,又可以内服,比如身体的各种炎症,肠火、肝炎、肺炎、阴道炎等,功效非常明显。从抗生素的时代进入微生物酵素的时代,标志着我们在健康领域的进步。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刚提及的“黏膜免疫系统”吗?这好像是个新话题。
    李院长:“黏膜免疫系统”是一个新课题,很多医务工作者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希望大家为了自己的健康,多吸收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这个课题有几个要点:第一,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仅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还包含更强大的黏膜免疫系统。第二,人体的所有管道如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有黏膜免疫系统,其中肠道的最大,大量的有益菌存在于肠道之中。第三,在黏膜免疫系统发生作用的有益菌是乳酸菌,双歧杆菌等。这些有益菌基本上与生俱来,保护人类,随着年龄增长或其它因素而减少,有益菌的减少意味着健康的远离,导致人体衰老退化。第四,黏膜免疫系统有屏障作用,还有调控作用,可以挡住外来侵害。总之,体内不能缺少有益菌,缺少了有益菌,人的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就不健全了。如果补充了有益菌,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马上得到恢复,强大的免疫功效立刻就显现出来,对人体健康的帮助是很明显的。

    记者:您说“黏膜免疫系统”有屏障作用、调节作用,能挡住外来侵害,那它又是怎样发挥其作用的呢?
    李院长:从黏膜的外面进入到血液里有三层屏障。最外面一层叫生物屏障,是正常的微生物菌群,即有益菌,其中一种叫“嗜酸乳杆菌”,作为生物屏障铺在黏膜的表面。第二层叫免疫屏障,黏膜免疫系统产生的表面抗体就像子弹,把外来有害细菌病毒等,一个一个全打死。第三层叫细胞屏障,是机械屏障,正常状态下通透性小,把有害物质挡在外面,使其无法进入到血液中。如果体内黏膜系统中含有的有益菌多,这三个屏障作用就强,人就不容易得病。老年人的黏膜系统中有益菌大量减少,屏障作用减弱,各种病就找上来了。有益菌就是人体的生物屏障,不使有害菌进入到血液中去,不让它到全身去兴妖作怪,从而保障了人体的健康。

    记者:微生物酵素对我们人体真的是有很广泛的作用,请您给大家总结、归纳一下吧,让大家更清楚明了它的功能是什么。
    李院长: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作用:激活免疫细胞,抑制有害菌群生长,生成维生素,促进钙和乳糖的吸收,排除和分解致癌物质,防止病菌的感染,降低胆固醇,降低高血压,治疗便秘和腹泻等。有些功能是立竿见影的,如抗感染、防治便秘、腹泻等,微生物酵素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具体的还有很多。他能带给人民健康的体魄是勿庸置疑的,祝愿更多的人能早日了解微生物酵素,早日服用,早日脱离亚健康的困扰,走进健康人的队伍中!

    记者:谢谢李院长!相信您的愿望会很快成为现实,祝您愉快!



【链接】

《“进补”益生菌 保肝保健康》

http://bbs.transplantation.org.cn/thread-22085-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6 18: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朝阳
本帖最后由 夕阳红 于 2016-8-6 18:18 编辑


     微生物酵素这么神奇,确实该买些,在哪里购买?价位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9-22 15:50 , Processed in 0.0314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