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9|回复: 0

[了解肾移植] 二次肾移植后驼峰状尿量变化1例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 11: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二次肾移植后驼峰状尿量变化1例报告  
作者:杨硕滨 高建 姜伟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81医院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3月 第13卷第7期(总第267期)


    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例二次肾移植后驼峰状尿量变化患者,极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7岁,因肾移植术后12年余,肌酐升高1年,规律透析9个月入院。患者于2000年1月因尿毒症在笔者所在科室行肾移植术,术后痊愈出院,院外服用免疫抑制剂。2011年6月复查发现肌酐升高至316μmol/L,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肌酐降至245μmol/L出院。后患者肌酐逐渐升高,于2012年3月复查肌酐654μmol/L,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肌酐维持在450~750μmol/L,无特殊家族、遗传史。查体:未见异常。淋巴细胞毒l%,群体反应抗体阴性,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尿量出现驼峰状变化(图1),术后出现月经,过程中患者无移植肾区胀痛、绞痛,无发热及血压异常升高的临床表现,多次查移植肾超声血流丰富,部分舒张期血流消失,阻力指数正常。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后,尿量无任何明显变化。经给予静脉输入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药物改善循环;间断血液透析治疗,清除体内的炎症介质,减轻移植肾代谢的负担;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感染和支持后,患者尿量逐渐趋于稳定;波动于2000ml左右,肌酐稳定于130μmol/L左右后出院,门诊复查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1 二次肾移植后驼峰状尿量变化1例报告.jpg

2 讨论

    根据移植肾功能的恢复程度不同,可分为:(1)移植肾立即恢复功能(IGF);(2)移植物缓慢恢复功能(SGF);(3)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延迟恢复的原因有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其中低血压、血肿压迫属肾前性;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排异反应属肾性;输尿管阻塞、尿瘘等属肾后性。DGF最常见原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术后排斥反应也是DGF因素之一。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与多次移植、HLA位点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高敏受者等相关。

    本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出现驼峰状(根据图1尿量曲线图表现)尿量变化,持续时间长达2个月,多数应该为移植肾动脉较长,形成夹角,随体位改变而导致移植肾反复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本例患者多次联系检查移植超声,血流均未见明显改变,且未见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为二次移植,术后出现月经,机体凝血机制出现改变,贫血,移植肾周存在血肿;术后口服免疫抑制剂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诱发移植肾出现病理改变(患者拒绝行肾穿检查),出现驼峰状尿量变化。本例患者治疗重点是维持全身内环境稳态,在保证移植肾灌注前提下及早控制入量,以延迟首次血透时间。间断血液透析治疗,在清除体内的炎症介质,减轻移植肾代谢的负担方面特别重要;同时应给予多克隆抗体,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药物改善循环等治疗。所以,本例患者尿量曲线呈驼峰样变化比较特别,目前导致出现此种尿量曲线变化的原因尚不明确,相关报道较少,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有类似病例多加交流,共同研究探讨,对进一步提高肾移植术后疾病的治疗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移友网社区 ( 京ICP备18051075号-2 )

GMT+8, 2024-9-19 09:44 , Processed in 0.0290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