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rug-induced kidney injury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cyclosporine and tacrolimus based on the FAERS database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环孢素与他克莫司药物性肾损伤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作者:Min Xu, Shanggang Xu & Xueliang Yi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Min Xu),急诊科(Shanggang Xu,Xueliang Yi)
来源:BMC Immunology volume 26, Article number: 35 (2025)
发表时间:02 May 2025
肾毒性是指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造成的肾脏破坏或损伤,导致肾脏无法正常解毒和排泄药物及有毒化学物质的状态。其特征表现为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并可伴有动脉高血压。病理学上可见肾小管细胞肿胀、坏死、小动脉改变及间质纤维化等肾脏病理改变。肾毒性通常由多种药物、化学物质或环境污染物引起。药物性肾毒性的发生率约为25%,在老年人群中可高达66%。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在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这两种药物均可能造成肾脏损害。环孢素(CsA)是从真菌中提取的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抑制移植器官排斥反应。在实体器官移植中,CsA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CsA治疗窗狭窄,其代谢主要通过肝细胞色素(CYP450 3A4/5)完成。肾毒性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他克莫司(TAC或FK506)于1994年首次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肝移植。由于其卓越的疗效,现已扩展成为肾、心、肺、肠及骨髓移植的一线用药方案。
CNI诱导的肾毒性可能与肾脏内CNI浓度有关,其代谢产物可能加重肾毒性。CsA和TAC的肾毒性机制复杂,涉及细胞内信号传导、氧化应激、免疫应答和药物代谢等多方面;此外,药物剂量、患者个体差异及合并用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肾损伤的发生发展。
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学者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比分析CsA与TAC的药物性肾损伤不良反应信号。分析结果显示:TAC与肾损伤的关联性更强。此外,两种药物所致肾损伤患者均以男性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CsA相关肾损伤的住院率为34.40%,而TAC组为44.50%。但CsA所致肾损伤的死亡率高于TAC组。文章于2025年5月2日在线发表于 BMC Immunology 杂志。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药物警戒分析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年1月~2024年9月的FAERS数据库。从FAERS数据库中分别提取到42392份CsA相关药品不良事件报告和56522份TAC相关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经过去重处理,最终确定CsA相关肾损伤报告3449份(对应4553个不良反应信号)和TAC相关肾损伤报告5538份(对应6370个不良反应信号)。综合运用频数分析和贝叶斯方法,通过评估和比较CsA与TAC的死亡率、住院率及其与肾损伤的关联性,以阐明这两种药物的肾毒性特征。
二、主要研究结果
(一)CsA与TAC相关肾损伤的信号检测
3449例CsA相关肾损伤和5538例TAC相关肾损伤的主要报告者为卫生从业人员。在这些报告中,大多数肾损伤发生者为男性。对已知人群年龄分布的分析显示,不良事件(AEs)集中在48~68岁年龄段;对已知人群体重分布的分析表明,不良事件集中在50~100公斤体重范围内。CsA报告数量排名前5的国家为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从2004年至2024年,CsA的报告病例数相对均匀,每年均保持在100例以上,而TAC的报告病例数从2004年至2024年逐渐增加,并在2018年达到峰值,之后每年维持在400例以上。
对比分析显示,TAC与肾损伤的关联性更强(ROR=5.17,PRR=5.02,EBGM05=4.95)、IC025=2.31)。
采用四种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挖掘方法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在四种算法中与全阳性肾损伤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升高、少尿、腹膜透析、透析、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蛋白尿、中毒性肾病、肾小管坏死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提示两种药物与上述肾损伤相关不良反应之间存在更强的相关性。
(二)CsA与TAC所致肾功能不全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分析结果显示,CsA相关肾损伤的住院率为34.40%,而TAC相关肾损伤的住院率为44.50%。然而,CsA所致肾损伤的死亡率(17.10%)略高于TAC(12.70%)。CsA与TAC在住院率和死亡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三)CsA与TAC相关肾功能不全相关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检测结果
根据ROR值分析药物与肾损伤的关联程度:
CsA相关肾损伤:最高关联性为中毒性肾病(ROR=22.6),强关联有血肌酐升高(ROR=6.47)、少尿(ROR=6.48)、腹膜透析(ROR=7.47)、蛋白尿(ROR=7.35),显著关联有肾功能损害(ROR=5.14)、血肌酐异常(ROR=2.54)、血尿素升高(ROR=4.9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ROR=2.63)、透析(ROR=2.5)、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ROR=4.39)、肾小管坏死(ROR=4.61)、肾小管间质性肾炎(ROR=2.56),中等关联为急性肾损伤(ROR=1.29),无显著关联有血尿素异常(ROR=1.29)、肾小球滤过率异常(ROR=1.44)、过敏性肾炎(ROR=1)。
TAC相关肾损伤:最高关联性有中毒性肾病(ROR=18.98)、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ROR=8.97)、肾小管功能障碍(ROR=8.88)、肾小管坏死(ROR=10.92),强关联有血肌酐异常(ROR=6.44)、透析(ROR=3.73),显著关联有急性肾损伤(ROR=4.15)、肾功能损害(ROR=5.22)、血肌酐升高(ROR=5.75)、肾小球滤过率异常(ROR=3.75)、肾小球滤过率下降(ROR=2.05)、少尿(ROR=4.45)、蛋白尿(ROR=5.43)、肾小管间质性肾炎(ROR=3.63),中等关联为血尿素升高(ROR=2.26),无显著关联有血尿素异常(ROR=1.86)、过敏性肾炎(ROR=1.73)。
与CsA和TAC关联性最强的肾损伤不良事件是中毒性肾病。其中,CsA相关肾损伤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血肌酐升高,而TAC则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四)CsA与TAC相关肾损伤的发生时间
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引起的肾损伤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用药后的0~240天内。CsA相关肾损伤的中位发生时间为70天,平均发生时间约为587天。TAC相关肾损伤的中位发生时间为80天,平均发生时间约为524天。
这表明,CsA和TAC所致的肾损伤大多在用药后早期(前8个月内)出现,但部分病例可能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平均约1.5年)。
三、讨论
本研究基于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24年9月的真实世界数据,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环孢素与他克莫司相关肾损伤研究,系统比较了两者在易感人群、发生时间及不良结局方面的差异。既往研究或因样本量有限,或仅关注特定疾病背景/手术人群,均未能全面反映两种药物的肾损伤特征。此外,这些研究没有直接比较两药的肾损伤发生率,更未比较其起效时间的不同。
本研究显示环孢素(CsA)与他克莫司(TAC)均存在肾损伤风险,其中TAC的关联强度更显著(ROR=5.17)。在报告病例数方面,CsA相关肾损伤4553例,TAC相关肾损伤6370例。基线资料表明,两药所致肾损伤主要发生于男性患者,这可能与男性因体重因素或医师处方习惯接受更高药物剂量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总体患病率更高,但男性患者在疾病活动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其免疫系统特征可能导致更强烈的炎症反应,在接受CsA或TAC治疗过程中,肾脏更易遭受药物毒性及疾病本身免疫损伤的双重打击。在器官移植领域,以肾移植为例,男性受者使用TAC后体内血药浓度波动更大,更易超出治疗窗从而增加肾损伤风险。从遗传因素角度看,与两药代谢密切相关CYP3A5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携带特定CYP3A5基因型的男性患者可能因药物代谢缓慢导致体内蓄积,从而增加肾损伤风险。
本研究中80%以上的肾损伤不良事件由医疗专业人员报告,增强了数据可靠性。预后分析显示:CsA相关肾损伤住院率为34.40%,低于TAC的44.50%;但CsA相关肾损伤致死率(17.10%)却显著高于TAC(12.70%)(P<0.05)。这种差异可能源于TAC在预防移植物排斥方面的优势降低了死亡率,但存活患者可能因长期肾功能损害需要住院治疗。研究显示,与CsA相比,接受TAC治疗的患者移植物失功风险降低30%,但急性肾损伤相关住院率增加25%。在毒性起效时间方面,本研究发现TAC所致肾毒性(如肾小管坏死)中位发生时间为80天,显著晚于CsA的70天(P<0.05)。这种延迟效应与TAC通过TGF-β1介导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相关,导致损伤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往往已进展至更严重阶段(如肾小管坏死ROR=10.92)。这与我们数据中TAC使用者对肾小管坏死等严重事件的更高风险比(ROR=10.92)相一致。临床实践中,TAC的广泛使用导致患者绝对数量增加,研究表明其住院率也随之上升。此外,临床监测方案的驱动策略可能促使医生更频繁地安排住院观察。这些因素共同解释了死亡率与住院率之间的差异,强调了治疗药物监测和早期肾功能监测的重要性。因此,在选择免疫抑制剂时必须谨慎,以预防药物性肾损伤导致的住院及死亡风险。
CsA与TAC所致肾损伤的机制可能涉及氧化应激、细胞自噬、血流动力学改变、联合用药及长期用药等因素。在氧化应激与自噬方面,两者均通过产生活性氧(ROS)和损害线粒体功能来诱导氧化应激,但TAC在干扰肾小管自噬方面表现更显著。研究表明,TAC对自噬相关蛋白(如LC3-II和Beclin-1)的下调作用较CsA更严重,导致肾小管细胞凋亡加速。就血流动力学效应而言,CsA主要通过上调内皮素-1促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从而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而TAC则通过激活TGF-β1诱导内皮功能障碍和纤维化,加剧系膜损伤。在免疫与代谢通路方面,TAC与FK结合蛋白12(FKBP12)的高亲和力可增强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抑制作用,不仅抑制T细胞活化,还会破坏足细胞骨架完整性并促进蛋白尿形成;CsA则主要通过激活JNK/p38 MAPK通路促进炎症反应。这些机制差异与我们发现的TAC具有更强肾毒性信号(相对风险比5.17 vs CsA的4.25)相一致。最近的研究进一步证实,TAC的多方面毒性通路可能解释其死亡率低但住院率较高的现象。
由于经细胞色素P450的特异性代谢途径,CsA与TAC存在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具有治疗窗窄的特点,并呈现剂量相关性和非剂量依赖性的毒性效应。虽然两者均通过CYP3A4/5代谢,但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其药代动力学:CYP3A5表达者(*1/*1或*1/*3基因型)的TAC谷浓度比非表达者(*3/*3)低40%~60%,需更高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目标;而在CYP3A5非表达者中,TAC暴露量增加与2.1倍的急性肾损伤风险相关。携带CYP3A422等位基因(rs35599367)的个体酶活性降低,导致CsA半衰期延长和肾毒性风险增高。这些代谢变异凸显了治疗药物监测(TDM)对减轻肾毒性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真实世界中两药最显著的肾损伤关联是中毒性肾病。数据显示:移植后6个月内TAC平均谷浓度约7.5ng/mL,5年后降至4.5ng/mL;CsA在同期从150ng/mL降至90ng/mL。肾移植受者中,CYP3A5表达者的TAC口服清除率是非表达者的2.4倍,导致给药剂量需增加2.5倍,显著升高急性肾损伤风险。这些发现均强调TDM结合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对优化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关键启示在于使用CsA和TAC期间必须加强血药浓度监测。此外,我们发现TAC在多数肾损伤相关不良事件中表现出更高的报告比值比(ROR),提示其肾损伤风险可能更高。
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的分析表明,治疗初期是肾损伤风险最高的阶段,这可能与初始剂量、患者基线肾功能及个体代谢差异有关。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可能会适应药物或经医生调整剂量,从而降低肾损伤风险。
本研究局限性:
尽管本研究具有真实世界研究与数据挖掘技术的显著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①数据挖掘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完善的问题,包括输入错误和不完整报告等,这些由FAERS数据库固有特性导致的偏差可能影响分析结果。
②由于重复报告可能具有不同CASEID但数据重叠,目前仅能识别有限数量的重复报告。当我们尝试基于事件、年龄、性别和国家等字段去重时,大量报告因缺失关键信息(如事件日期、年龄和性别)而被排除,这表明现有的去重方法仍需改进。
③混杂因素难以控制。患者可能合并基础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或基线肾功能不全等肾脏并发症,这些因素可能干扰药物相关肾损伤的判定。
④不相称性分析方法存在固有缺陷:缺乏发病率分母、受报告偏倚影响显著且未校正混杂因素,因此通过该方法提出的假设仍需更可靠的研究方法验证。
尽管存在上述局限,FAERS数据库仍成功识别出CsA或TAC与肾损伤的关联信号,并为两种药物的临床使用特征提供了新见解。本研究可为未来开展设计严谨的CsA或TAC相关肾损伤临床研究提供新的基础。
本文据机器翻译整理,仅供学习参考,完整准确内容请查阅原始文献:Xu, M., Xu, S. & Yi, X.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rug-induced kidney injury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cyclosporine and tacrolimus based on the FAERS database. BMC Immunol 26, 35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865-025-00714-7
https://bmcimmun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65-025-00714-7
【链接】
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肾毒性的影响因素
http://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78
神经钙蛋白阻滞药的肾毒性研究进展
http://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60
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https://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57
环孢素肾毒性的药物防护
https://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723
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对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病率影响的系统评价
http://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885
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2019年)
https://bbs.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237
肾移植患者使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后肝肾功能的变化分析
http://yizhiwang.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860
|
|